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晶:从知识付费到文化变现的商业路径丨看见未来回顾

惠量创文 联合创始人 谢晶

2017年,知识付费俨然成为“风口”,文化节目引发“现象级”大热。这两者间共同的特征是内容文化的消费升级。而这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又将带来哪些思考和启发?惠量创文联合创始人谢晶将通过大量案例和实践为你分享如何在本行业寻找突破口,找到消费升级的机会,抢占用户资产变现的“运营红利”。

素材整理自:看见未来中国企业云峰会

英盛网订阅号(ID:yingshengcom)编辑作品

2016年无论是得到还是其他知识付费的共享平台,都会受到很多资本和互联网商业的追捧,也有很多投资和创业领域的导师会说,内容创业的春天真正到来了。在文化这个领域创业多年,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和经验,在知识付费到文化变现真正的商业路线上面的一些思考探索实践。

01文化创业的困境

一个人在文化创业领域上面,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文化领域进行资产性的投资,二是在互联网的文化领域创业。

整个文化产业里面,大家更多关注的是产品,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也需要去跟人打交道,文化的主体是人,人是会思考的,这里面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在这个领域去创业我们是需要去服务这个不确定性的,要为“不确定性”去建立一套相对确定的标准体系和工具,当我们能解决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我们能解决这个领域创业的痛点。

在文化这个领域我们能很容易找到好的匠人去生产出非常棒的产品,我们也可以找到好视频的导演,好文章的作者,那这个时候我们要如何为他们付费?如果和购买他们的产品?当我们付出一定的金额过后,我们又能得到什么?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导致我们无法为文化而买单。

为什么我们会说知识付费是文化变现的第一步,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因为知识是一个可以量化的部分,意味着它可以建立标准和体系。

我们需要去判断商业的价值是什么?认清楚一个最基础的商业关系模型,由最基本的四个部分组成:产品、用户、成本、收益。

传统商业和互联网商业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思维的改变,传统的商业叫产品型思维,而互联网商业是用户型思维。互联网时代,用户行为价值是一切商业价值的基础。

我们要创新,要从原来的产品型思维迭代出今天的用户型思维。在用户型思维的领域,回到文化创业的场景下,文化创业就是做内容介绍,做自己是文化是内容,而在一起是运营是用户是流量,文化创业者这个领域要去做的事或者传统企业要用文化的标签来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的时候,就是不断的通过“做自己”来筛选和什么人在一起,而在一起之后又要提炼出我们做自己的文化是什么?反向得把它实践到我们的商业变现当中,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部分:文化创业的困境和我们认为在这里面可能产生的突破和创新点部分。

02知识付费和文化变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知识是为我们解决有事怎么干的这个问题。而文化恰恰却是解决人们没事干什么的问题。当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文化精神消费需求被激发出来是不是意味着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到来了呢?

我们要思考在内容创业的时候和变现,是内容本身在变现还是IP在变现?毫无疑问,百分之八十的变现场景一定是出现在IP变现这个维度。

内容创业并不是让你持续的创造内容,然后把内容变现了,这个是属于知识付费的维度。内容创业,是要从内容走向一个IP,如今用户的需求升级了,过去的需求是物质,而今天的需求是精神的,这是为什么他们会为知识产品买单。切换到用户思维当中,他本身就是在构建一张移动互联的网络,这是我们的核心观点,人是移动的互联网,我们所有的CEO也好,企业家也好,在自己的企业去转型和升级,去进行自己商业模式迭代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这样的一个理念,把我们的思维切换到用户的思维当中,才能实现自己良好的转型和升级。

03文化变现它真正的突破点,是要思考未来什么是刚需?

在今天所有的创业导师都会告诉创业家和企业家们,你们一定要抓住用户的刚需。

未来十年对中产乃至上中产这个阶层,什么是他们的刚需?幸福感是他们的刚需。那你要如何通过你的商业模式,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来为他创造幸福感。所以说这是我们消费升级的时代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将会为了我们的幸福感而去消费。

现在社会在转型,从物质文明时代转向精神文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企业和商业模式都势必会经历互联网化的一个过程,那这个过程我们认为是:技术化和数据化。

今天拥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升级机会,有一个重要的红利叫做互联网时代的人口红利。互联网社群人口以文化标签集结的互联网上面的社群人口N倍于社会人口。使得我们的消费需求前所未有的爆发,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所有企业在这个时代巨大的机会,那我们要如何抓住这样的一个机会呢?那就要了解新零售。

新零售和旧零售核心的差异在于是产品思维还是用户思维,如果是产品思维,应该是产品在哪里,店在哪里,用户去那里去购买产品;而今天我们发现用户思维是,用户在哪里,店就在哪里,产品就在哪里,我们要把店开到人家面前去。

我们要用怎样的发动机持续的生产这种文化的内容,再把这些内容转换成场景,而在这个场景当中,因为有文化的标签去定义,有场景的地缘去定义,他的目标用户已经非常的精准了,我们该匹配哪些产品来进行变现,那我们所说的新零售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把用户聚集在一起,按照文化标签来分门别类,然后卖什么都可以,在这个逻辑当中就没有产品的概念了,产品我们会叫它做变现道具。

那我们如何来建构这种新零售的商业呢,我们说建构这种文化商业的四个要素:文化、活动、价值、转化。

我们通过多个标签,通过文化来建立共识的标签,然后通过大量的文化活动在线上和线下来激发用户本身的同频行为,当他的行为能够同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做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社群,从而实现流量商城,从而实现产品的转化。然而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标签,因为用户的消费是低频的,所以我们需要实现一种多对多的状态。

谢晶老师在直播的最后部分,还与观众互动,就大家关注的问题,作出精彩解答,进入英盛网(www.yingsheng.com可观看本期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晶:社群的商业化路径
我的创业成长史
如何找到好的创业点子?试试这8种方法
#商业思维 #老板思维 #创业商业 #生意 #涨知识
李翔商业内参为啥可以火?
《小米创业思考》【创业】:读千卷书之第459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