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木老贼:社群运营的内核是什么

社群内核

第一点就是第一批种子用户。我一再强调种子用户特别重要,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人,拉的种子用户是强迫拉或是广撒网式的去邀请的。这种种子用户是不行的,我们宁可前期的用户数量少,也不要泛。比如第一批我们最好是邀请:要么是他自己对你特别认可;要么是他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对你的服务特别认可;要么是用户跟你关系还不错;或者一直跟你互动还OK的;或者对你这个话题感冒的,邀请这些人。前期的种子用户群的数量,我建议是40-100人左右,最多150,这是百试不厌的。只要第一批种子用户靠谱,这个事儿成功概率就高。例如网易戏精团队做的分享,他们复盘当中,其实也讲到了种子用户的重要性,他们在种子用户当中,分配了几个小组来进行邀请PK,一起邀请来赚钱,一起转发知识赚钱。他们分的不同的小组来扩散自己的朋友圈,比赛谁邀请的人最多,通过这种形式一下就刷爆了朋友圈了。

第二点就是内容即人格。内容特别的重要,内容有两个重要性,第一个重要性是,当你还不是一个IP的时候,你的内容就成为了别人认识你的一道桥梁。如果你的内容很有卖点,让别人觉得特别的有诱惑力,他可能会加入。第二个重要性是,内容背后讲的这个人,如果是个知名人士,比如说是千聊的CEO来讲,首先大家都知道千聊,既然是千聊的CEO那肯定讲东西也不差。所以基于这一点,内容也是人格化的体现。每一种内容的体现它都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流量。简而言之就是内容即人格,人格即流量。用内容来表达自己,在积累过程当中形成一种人格,然后再用人格形成一种势能,一种自带势能的流量差。来形成一种反向流量,反向势能,要内容即人格,人格即流量。

第三点就是参与感的问题。参与感就是用户关系的一个塑造,当一批新的用户进来的时候,每个用户之间其实是有一个关系孤岛,每个用户都只是认识群主。但是用户之间互不认识,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彼此不太了解。在中国很多人都不太喜欢主动打交道,不太喜欢先暴露自己。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需要去做两件事情,第一个在游戏规则设置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刺激用户自己归类,自己形成一个小组织,自己贴一个同类的标签;第二个是,我们在引流环节当中,我们需要的是要让多方共同引流,而不是仅仅是群主在引流。因为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群主邀请了十个人,然后十个人在邀请十个人,也就是说十个人背后那十个人他们之间是有关系的,那群主认识这十个人,这十个人又认识另外一个人。这个关系存在一种关系纽带,而这种关系纽带会加强我们整体社群的粘性,而唯一需要做事情就是,通过游戏规则,通过群规的设计,把他们的关系打通让他们再贴同类标签。从而形成一种交叉化的网状关系。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线上做四天的社群沙盘的时候,会选择分小组,在分组前我们所有邀请进来的人,所有邀请者都是认识的人。比如说,我们总共有十个人是邀请人,十个邀请人把自己十个熟悉的人邀请进来。那么这些人进来之后呢,他们都认识这十个人,我们要做事情就是把这十个人建立一种组队化的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通过一些内容运营增加彼此的一个认知度,比如说让大家互相介绍一下,比如说大家互相分享些干货。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去找共识、标签,找到之后呢,比如说第一组的十个人和第二组的十个人他们都是在一个城市,都在一个小区,或者都在某一个大厦上班,或者都在做某一行业都做用户运营等等关系。这个时候他们就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以此类推,不断的通过这种内容化的运营,不断通过这种熟人带熟人,这种社交化的流量能够让整个社群的关系网络会更加的牢固,这是参与感当中的用户关系的一个设计方法。

第四点就是一切环节皆传播。过去我们说一切环节皆体验。一切环节体验适合于线下,而一切环节皆传播适合于线上。比如我们在这里做了分享,我们会把分享内容转发朋友圈,分享内容转发到别的群。按照表面说法叫做秀、晒。晒晒我有什么收获,晒晒我跟哪些大神产生了关联,比方说某区块链群里面很多大佬,然后有人为了秀一下自己的逼格,会截图那个微信群里面大佬的头像,然后转发朋友圈。

这个晒,一个人晒肯定没有用。社群当中,要的是群体效应,而这种群体效应,要的是群秀。一群人在同一时间集体秀、密集式秀、密集式轰炸。比如同一天11点准点100个群友集体转发,我相信这种集体的力量一定能够带来整个社群势能提升。但往往我们很多做社群运营的忽略这一点,他们的传播是不分时间节点的。他高兴呢,可能这个点传播一下,不高兴了,可能那个点传播一下,甚至说他传播的人数都不够,传播的人心都不齐。这是很多社群在运营过程当中拉新遇到的问题。

我觉得拉新和留存是对立的,留存活跃不高,肯定把那些不活跃的干掉要新的流量进来。要想让新的流量进来,唯一的做法就是不断的制造有价值的内容,通过有价值的内容密集式的晒、密集式的传播。通过非常多的自媒体渠道,通过非常多的意见领袖,通过非常多的主流媒体,以内容的形式去不断的扩散,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内容,让更多权威的人士来为我们代言,让更多人知道是有这个事情的存在。一旦当这种事情密集式的发生的时候。你的社群势能就会得到提高。

第五点传播矩阵的设计。我们在社群拉新的时候特别难,包括后期的转化也很难。我觉得我们没有一个传播矩阵。我们好像只有单一的一个媒体、单一的一个账号。在互联网上人微言轻,一个账号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我们过去发一个信息都自己一个人发。现在我们觉得我们有必要去打造这样一个传播矩阵。这个传播矩阵,不一定是全部是自己开的账号,也可以是一个自媒体联盟。大家集中式去发,集中式去打爆款,集中式的把自己的口碑影响力做起来。

只有这种密集式的形式,这种传播矩阵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流量。单一的媒体单一账号,可能对我们来说力量非常弱,拉新就变得非常困难。同时,这种内容的传播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在互联网上你内容不断的叠加,也是你自身或这个账号的一个影响力提升。我现在看到很多人发内容,是不聚焦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把内容发聚焦。你发个两年三年四年,我不信你发三年没没效果,你发了三年之后。虽然你的这个账号是比较单一的,在互联网是比较薄弱的。但当同一类话题都是你在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在这个领域你慢慢的形成了你自己的小权威。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加上你一个同类型的小权威形成100个或10个,这种传播矩阵,我相信这种力量会增强。这个时候既能够增强你自身的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影响力起来了又会带来流量,流量来之后,再通过内容不断的循环。你又能刺激别人对你的信任,别人对你信任之后就会愿意付费。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内容。而唯一一点就是要增加扩音器增加我们扩大的喇叭,这是我们在2017年忽略的一点,所以在这里面我就重点跟大家提出来。希望大家在做社群时候重视内容,同时要注意内容传播的这个喇叭一定要多,一定要建立n种传播的矩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部流量,1500万粉丝的她们,为什么还要做300+社群私域流量?
打造私域体系
95%的私域不赚钱?蓝鲸高海波深度分享:赚钱的私域长这样
新媒体运营之四:社群运维
私域起盘正确姿势来了
天在峰峦缺处明,美妆内容电商低投入运营全攻略(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