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媒体时代,品牌“速”造的五把尖刀


现任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兼CMO,优客里邻传播创始人,原亚马逊及Uber优步在中国的首任公关总监。拥有近20年品牌传播、市场公关领域的经验。


新媒体时代,品牌变了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品牌、公关、营销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概括来说,让用户从别处获知并主动找你的,是品牌;借助意见领袖、大V的力量间接宣传产品、企业的,就是公关。我们可以看到营销和广告更多负责的是品牌的知名度,而公关主要负责品牌的美誉度。


创业企业在塑造品牌的时候,要着重塑造品牌的差异化,来创造或者说来强化品牌的竞争力。


在谈品牌竞争力之前,我们先就一下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看到群里有很多企业家和创业项目的负责人,你跟投资人和行业相关人士谈到你面对的竞争时,通常只是考虑到现在市场上已经跟你形成竞争的对手。而30多年前,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他提出波特竞争五力模型,可以更全面地看清楚竞争关系,如下图:



第一是供方;首先要解决你跟供方之间有没有溢价能力。供方的产品为什么要给你更高的代理权?或者是更优的价格?


第二是买方的溢价力;除了你的价格以外,买方是否为你的品牌溢价付费。事实上,价格本身是很容易在竞争中被颠覆的。


第三是潜在进入者;很多创业者对 BAT这类巨头又爱又恨,爱什么?如果做得好,说不定哪天把我收购了;恨什么?他们一旦直接进入,进来就可能把我挤掉了。所以,潜在的进入者尤其是巨头进入,你怎么阻拦他们。


第四是替代品;即你的核心产品技术。你现在的产品形态可能是独一无二或者比较有竞争力的,但是你很容易被另外一个产品形态所替代,产品被迭代或创新,也构成了必须要考虑的竞争因素。


第五才是分析现有市场上你面对的对手;可以看到,这五个因素都是需要来设置护城河。


这张图是用户的转化过程图。左边是用户的转化漏斗,这个漏斗叫做AIDMA模型,即在传统营销场景下你会发现用户是通过关注—兴趣—渴望—记忆——完成购买,整个过程是层层漏斗。



概括来说就是:通过定位的方式,挖掘自己的核心价值点;对目标受众进行分析,确定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选择最匹配的营销工具和渠道,通过测量工具做效果评估,及时发现传播问题并及时调整。


但是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你会发现有一个变化,这个过程变成了“沙漏”,上面是一个开口,下面也是一个开口,这就是AISAS模型。最初是“关注”—“兴趣”,后来发现用户的使用习惯发生了变化,通过搜索完成了购买。这是为什么初创企业一定要重视搜索引擎的优化和管理。购买之后,最重要一个部分就是最后有新媒体参与形成大量的分享和口碑传播,这是新媒体营销的核心价值。


传播本身不仅仅是吸引他、解决用户认知,这是广告的作用。发挥口碑传播、获得用户认同,才是公关的真正作用。


品牌也是这样的一个沙漏,顶端是品牌的“认知”,第二层是“偏好”,第三层是“选择”,最后一层也是最重要的“推荐”。随着认知、偏好、选择的变化,用户黏性的变化,形成了用户忠诚度、用户黏性金字塔,越往下用户黏性和忠诚度越高。品牌解决的是品牌差异化问题,在哪里使劲?就在偏好和选择这块开始起作用。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来了,传播到底能不能解决定位问题?一个创意一个炒作,是不是能解决品牌差异度的问题?是不是能让别人识别我、识别我的核心价值呢?传播是不能解决定位问题的。


四小时逃离北上广,曾经被刷屏,大家只记住了活动背后的推手,却不知道背后的买单者是它后面的品牌(航班管家APP)。实际上你会发现,很多人手机里面真的有这款软件,但大都不是因为这个活动而下载使用的。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定位本身没有解决传播到达,品牌没有得到大家的识别、认知和偏好选择。基于此,建议大家构建整个传播逻辑的时候,应该分四步来塑造:



如何抢占用户心智?


对一个初创企业来说,你新入的行业或许早已有人做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你需要把品牌经营的方式从客户导向转为竞争导向。这正是我一直讲竞争力的原因。


其中最好的机会就是抢占用户的心智。


大家要理解消费者是以品类去思考、用品类来表达的。大的品类里面诞生出新的品类,提升新品类的竞争力,让你在新品类中形成第一名,这就是抢占用户心智的方法。


如果做细分,可以细分为五个层面:


1

人群;


小米起初将他的“想低价获得高配的人群”定义为发烧友,为他的粉丝推出“为发烧而生”。用户是很愿意为此买单的。当销量非常高后,红米手机的出现转变为从众心理,扩大为大众人群,形成了一亿用户的国民手机。


2

功能;


在产品差异化非常低的情况下,很多品牌都在用功能化或者某个特定功能进行用户的认知和教育。


比如说“怕上火喝王老吉”,比如说有一款手机叫做“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夸大产品的功能,而应该是从用户需求入手。例如,苹果ipod初上市时,广告语是说他的容量有多大,乔布斯改为一款能把几千首歌放在口袋里的音乐播放器,也就解决了用户的需求。


3

使用习惯;


有一些品牌实际上是通过创造或者是固化一个新的使用习惯,来抢占用户心智的。比如凭借“饭后嚼两粒”脱颖而出的益达口香糖,创造了一种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场景,它看到的是中国人没有饭后清洁口腔的习惯。


4

定义品类;


比如21克蛋糕,当所有蛋糕都是圆的时候,他开创了方形蛋糕的品类,一提到方形蛋糕,你就能想到21克。


5

情感价值链接;


在品牌里面玩得最高阶的是最顶层的价值需求——跟用户产生连接。而连接中最顶尖的要数塑造情感价值的连接。


例如Roseonly,创业玫瑰花品牌,需要登记身份证,一个身份证一辈子只能送给一个人。


 必不可少的“品牌五把刀”


总结刚才我讲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从五个层面抢占用户心智,这是品牌要达到的目的。如何从这五个方面来实现呢?可以通过:产品爆款化、营销产品化、品牌IP化、用户社群化和渠道内容化这么五个手法,我简称为“快速打造品牌的五把刀”。

1

第一把刀是产品爆款化:


互联网有一个属性叫做头部效率或马太效应。意思是,互联网世界里,头部的优势越强则结果越强,所有资源和流量都是向头部倾斜的。


即使你找到一个流量平台也未必能获得流量。除非你的产品能够形成爆款。传统行业里面也都用这种方式来实施。比如麦当劳有一款产品叫甜筒,是麦当劳的流量产品,用户获得这个产品的价格非常低,非常高频,可以带来大量的流量转化。


2

第二把刀是营销的场景化:


 宜家家居,是最早用场景化进行销售的品牌。大部分的家居商店里卖的是家具,宜家卖的是场景,女孩房、男孩房、餐厅、卧室……用户去了之后是沉醉于设计和搭配。场景带入是非常容易激发用户购买欲望的。


所以创业企业,要不你能够解决痛点,要不你能够创造爽点。爽点的底线是什么呢?是你的用户自愿帮你传播。通过营销的场景化更容易实现这一点,也更容易跟用户产生高频的强连接。

3

第三把刀是品牌IP化:


你把你的产品进行IP化,能够有效地跟用户产生关联和连接。江小白也是这个道理。他的口号叫做“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塑造都市青春、白领男性的形象,他和都市年轻白领之人就产生很多关联,这个人群就非常年轻化。


4

第四把刀是用户社群化:


在用户切分的时候,界定精准人群,针对目标人群塑造价值连接,构造传播的内容和形态,达到最好的效果。


 比如,雕爷牛腩,凡是带小孩的顾客对不起我们恕不接待,典型歧视顾客的做法,为什么这么做呢?孩子一般在餐厅里面都会比较闹、比较吵,宁愿为了一部分用户完美地服务,放弃非目标用户。做一个有逼格、有态度的品牌,只取悦我想取悦的用户。

5

第五把刀是品牌内容化: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消费即内容,用户即内容,介质也是即内容,如何把跟用户的接触点做好?必须实现媒介内容化,进而达到塑造品牌的目的。


 比如,玩内容的高手——可口可乐,非常善用它的瓶体“说话”。在瓶体上做文章,包括限量歌词瓶、昵称瓶、“32 个赞下辈子还做兄弟”等等。可口可乐的这个瓶子无形中形成了社交货币,很多人买可口可乐就是为了表达一种情绪或者是传递一种价值,所以它相当于把跟用户的接触点内容化了。


2014 年的爆款褚橙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励志橙曾推出限量包装“找到你专属的橙子”,里面印了很多字,讲褚橙励志橙的概念,用到了很多网络语言,比如说“再不努力就胖了”、“谢谢你让我站着把钱给挣了”……用个性化的包装来倾诉情感,表达观点,找到你的那款橙子,送给对的人。这是一种价值连接,传递下去就变成社交货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转型:品牌十诫
实体企业进军互联网为什么要从打造爆款单品开始?|爆款|互联网|品牌
抖音35亿次播放!这个品牌如何用低成本撬动大流量?
实战营销心理学,用户心智7大底层逻辑深度剖析!|心理学
好的品牌能代表一个品类!占领用户心智,从“定位”到“选择”说起
没有洞察,就没有引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