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书法名品赏评(3)

历代书法名品赏评(连载3)

倪文东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出版发行



茂密圆润的《九年卫鼎》

 

    《卫鼎》,西周青铜器。为周恭王九年所作,故称《九年卫鼎》,是西周中期金文的典型代表。此鼎通高37.2厘米,重12.25公斤。内壁铸铭文19行,行10至11字不等,共195字。1975年2月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现藏岐山县博物馆。


    到了西周中期,金文书法已完全成熟,用笔、结字和章法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穆王时的青铜器铭文,虽然有些字仍保留着周早期的肥笔痕迹,但在整体上已在逐渐减少,而趋于以线为主的写法。特别是恭王时期的金文,用笔方法已基本摆脱了商及周初的风格,而以中锋为主,起收皆用藏锋,或方或圆,或方圆杂糅,形体渐方,端庄匀称,严整分明,章法疏朗,通篇浑一美观。《九年卫鼎》即为这一时期的金文代表。其笔法完全用中锋,不见锋芒,含蓄圆润,完全是用线条之美在表现书写者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此鼎最引人注目的还在于一个“圆”字,这正是其形质与精神之所在。用笔的圆,结字的圆,铭文近二百字,始终以不懈的圆势贯注运行,自始至终,毫无懈怠。其圆势来之于古文字书法的古朴和圆浑,不假修饰,表现出的是一种纯厚的美,一种古老的美。圆得坚定,圆得古拙,圆得老辣,圆得彻底。这便成为篆书(大篆及小篆)用笔、结字之根本所在。


    《九年卫鼎》的书风不同于《天亡簋》的方圆兼施,朴厚自然,亦不同于《大盂鼎》的整体匀称,气度恢宏,而是以其茂密圆润、天真烂漫为特点。其笔法之圆柔,结字之天然,章法之疏阔,别具风神。在此,我们看到了周厉王时期铭文《散氏盘》的创变雏形,所不同的是,此《九年卫鼎》所具有的大小变化,随形布势,在《散氏盘》中则变为从匀整中求烂漫,在斜势中见端严。

弘扬国粹,传播文化,书法教育,利国利民

欢迎宣传,欢迎推广,欢迎浏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四十一)
散氏盘铭文和学习攻略
其实,你可以在西周金文里找到你想要的书法味道?
先秦金文篆书欣赏
怎样临习金文
书法知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