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石的最高境界------禅石
“禅石是奇石的最高境界”的说法由来已久。

    到底什么样的石头是禅石?目前,赏石界见仁见智,没有定义,没有标准,不能准确界定。自然有所谓“最高境界”,也就有其它境界。


    便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象形石。即象飞鸟走兽,人物虫鱼,灵异鬼怪。不论十分神似,还是三分挂边,活泛最为根本,所谓形神兼备、动静相寓。对象形石的赏玩讲究一见钟情,是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层次。

          
                      

 

                        
                        

 
    第二层次:景观石。景观石不必象什么,但要富于变化,或多孔、或悬坠、或倒挂、或回钩、或突兀、或摇曳、或清奇、或灵秀,看得见的韵律和节奏。对景观石的赏玩讲究个情有独钟,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和文化底蕴才能得真趣。

                       
                             


                       

 
    第三层次:山水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能得山水之乐,可快意人生,风光无限。山水石讲空灵、讲主次、讲布局、讲气势、讲呼应、讲跳跃、讲包容、讲含蓄,峡谷天池、飞瀑流溪、秀峰晓月、浮云残雪,可引人入胜,能让人留连忘返。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大儒高僧,弃世如蔽履,生则忘情于幽谷深潭,死则托体青山净土,讲究个淡泊闲逸。遍观世人多爱山水,然能得山水之妙者却实其寥寥。

                     

 
    第四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即禅石。禅石长期以来一直被玄秘化,不为三明石友所了解。 为什么呢?我以为,达到赏玩禅石层次的人不多。因为参悟了禅的人不多,悟了禅的人又恪守所谓教外不传,不愿说。不懂禅的人把禅解得支离破碎,玄之又玄,自己迷糊,别人更不懂。既然禅不能言传,不懂禅又赏不了禅石怎么办呢?---那就从禅说起。

 

    先说迦叶成佛。那时佛祖释伽牟尼拈花微笑,而众僧呆若木鸡、噤若寒蝉,虽苦思冥想,终不知所云,莫明其妙。唯有迦叶如沐慧风,会了禅意,放下了敬畏、放下了求索、放下了一切自持,腾身青云之上,察看世间百态和惊惧忧苦,蓦然顿悟,满心大悲大爱,无厄无痛、无忧无扰,悠然天地之间、三界之外,由然而释笑,坐化成佛。禅不过是舍弃自我,投身于大同;脱离苦厄,自在于喜悦祥和。可见禅之根本在乎禅意。

                            
                       

 

    那么惮意又是什么?通俗的说禅意就是禅的精神,明了禅意便参悟了禅。看似高深玄妙,实则一汪清水。就如当你读懂了李白的《静夜思》。明白了李白当时在外边混得很累,有点烦,想家了,也就行了。小情绪、小感慨而已,大可不必非得追究他写诗时的思想感情根源、社会背景,以及与朝廷的纠葛缠扰。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为玉刀。知了诗意,就懂了诗。得了惮意,就悟了惮。惮意之根本是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乘物游心,感受大美、大道的逍遥自在。迦叶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他看到了佛祖拈花微笑,他感到了光明清澈、平静祥和、温暖舒泰和喜悦超脱,他得了惮意。我并不愿刻意把禅简单化、平民化。

                    
                       

 
    参惮确实是一个清醒、简单、明确而喜悦的修心过程。一切道归法于自然,禅本来就那么简单。惮石就更好懂了,就是有惮意的石头。我们明白了惮意,去寻觅、获取、整理和欣赏禅石,便不再感觉虚无玄妙,茫然无措,正所谓“无从无道则得道”。禅石是禅的一个殊相,赏玩禅石是禅宗美学的具体实践活动。马克思定义禅宗美学为 “真正的科学”,可见本就不应把禅虚无化、玄密化。 惮石包含象形、景观、图案和山水,但在它们之外。不以形、不以色、不以质、不以任何外相论惮石。一块石头,你看到了内敛而不是颓废,看到了高雅而不是轻狂,看到了敦厚而不是浅薄,看到了喜悦而不是浮躁,看到了深遂而不是诲涩,看到了和美而不是张扬,看到了宁静而不是死寂,这就是好惮石。你欣赏它的同时它也在欣赏你,这是石缘、是交流,是会意的笑,你也就达到了“石即我,我即石”,乃至“石我两空”的惮意境界。 如此,禅石的形象便清晰明了。

                
                      

       

 

    首先,真而有其实,不以质论。真即不假,来于自然造化。本来天地大道就极其直白而简单,我所见过的惮石有灵璧石、黄河石、长江石、大化石和吕梁石等诸种,每一块都非常简洁、明确,都能让人惊心动魄。但因其形状、图案或花纹简单,故而易造假,或刀刻斧劈,或拉纹打洞,或酸烧火烤,极尽人工之能事,但终非天物,让人感觉丑恶不堪。因此,惮石无论出自天南地北,山上水下,还是天外来物;无论它质地坚不可破,还是绵软易碎;无论它是细密如脂,还是粗砂杂砾,只要它天然去雕饰,未经人工,它就具备了惮石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基本条件---真。

                     
                         

             

 

    其次,善而有其色,不以色辨。在宿州,不少灵璧石玩家认为,黑乃百色之母,石非黑不能玩也。其实不然,石之优劣,不能从颜色上判断。天下奇石,林林种种几达万类,颜色更是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女娲不炼五彩石,何以试手补天裂?奇石惘不穿越亿万年时空,阅尽亿万重水火,皆为天物,我等凡夫不可厚此薄彼。赤、橙、黄、绿、青、兰、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和谐、是融汇、是竞美、是凝聚、是宽容、是博爱,是惮石至善的意境。

                       
                        

 

    第三,美而有其形,不以形拘。许多人认为,惮石就是外形象僧人的石头,还有人认为惮石就是“圆石蛋子”。这都没有摆脱僧道木鱼形而上的束缚。在灵璧渔沟,我曾问过一位玩石行家何谓“惮石”,他回答“不一定。有说是蟾石,象青蛙的石头,金蟾代表财富;有说是蝉石,象蝉的石头,取意蝉联冠军,独占高枝;也有说是蚕石,象蚕虫一样的石头,寓意终有破茧成蝶的一天”,唯没有提及“禅石”。人们的认识或直接、或间接拘泥于象形范畴。但禅石确实不可能从外形上去界定,赏禅石需要破形而上。它可以象形,可以为景观,可以为山水,但它必须有思想,能够很积极地与人交流,能够激发我们潜意识的真性美,启动自性体悟,在直觉中悟得佛性。且无论你能否读懂,它明确、清晰、永恒而自由地存在着,佛一样地拈着花,看着你,微笑着。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乃盛世吉象。不知深浅说了很多,能促进三明奇石文化发展是三明石友的追求,能对石友有所启发是我的祈愿。毕竟我们还没有达到与佛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境界。大家一起赏石修心、参悟人生,何其美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灵璧石
最质朴, 最走心的,奇石思考!
灵璧石的收藏魅力
(395)灵璧石的传统与时尚
绝妙的洞石:天生一个仙人洞
天然奇石, 凭借其独特的造型以及自身的纹路, 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