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石刻艺术宝库



河南省洛阳市南郊有条伊河,伊河两岸有两座青山对峙,一座叫龙门山,一座叫香山。两座山的山崖壁上开挖有许多石窟,石窟中有许多佛像雕刻,密如蜂房,星罗棋布,人称龙门石窟。有人数了数,龙门石窟现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成为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龙门石窟的印象都停留在上边这些图片上。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 来龙门游玩,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充满灵性的石窟静卧在古老的河畔,沐浴在蔚蓝的天空下,历史的沧桑凝重与艺术的感官冲击,让人在感叹先人的智慧创造的同时,对宗教的信仰与艺术的震撼,也油然而生。


然而,你们见过老龙门吗,我想这对于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来说都是说不完的回忆。对于大多数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洛阳人来说,应该都有到龙门抱佛脚的经历。下面这些照片由网络整理,相信这些照片会勾起你悠长的回忆。



这幅照片拍摄的位置位于龙门景区入口处的“禹王池”。现在满池都是金鱼,天气好的话波光粼粼很是漂亮。照片中的瀑布如今已没有这样的泉水滔滔,剩下的只有一股细泉慢慢淌流。一边的青砖建筑如今也在,静静的守着这一池清水。



这是八十年代的龙门,看游客的装扮就能知道,图中的游客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此时的大佛已经被护栏围住,抱佛脚已经变得不可能。



这张照片的拍摄年代应该是70年代左右。此时的龙门是真的可以抱佛脚的。游客可以直接走近佛像,近距离接触。现在为了文物保护,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还可以看到龙门石窟,我们必须站在栏杆外看看即可。看图中小朋友的装扮,蓝色裤子搭配白色衬衣,这是哪个年代劳动人民的标准装扮。这些小朋友现在应该也步入中年了,当他们看到这些照片时不知道是何种感慨。





这组彩色照片拍摄时间在70年代初,从图中可以看出好多佛像那时候还是能看出颜色,而现在的龙门佛像已基本看不到任何颜色,可见风化速度之快。曾经在龙门游玩时刚好遇到一个科研小组在考察,一个老教授看着逐步风化的佛像感慨道:“能来看龙门石窟的都来看看吧,看一眼少一眼,也不知道啥时候就再也看不到了”。说完摇摇头离去。去过龙门的都知道尽管现在文物保护技术很先进,但龙门佛像风化的真的很严重。也许真的有一天龙门真的只能留在我们的教科书和纪录片之中。



这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初,距现在应该有百年的时间,那时的龙门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状态,经历千年,看着有种莫名的沧桑感,盛唐时期的气派已经不在。剩下的只有破烂不堪。那时的龙门西山脚下还没有现在的游客通道也没有公路。只有伊河在悄悄流淌,河两岸只是简单的乡间公路。卢舍那大佛前的台阶也是后来才有的,那时大家只能远远的从山脚下向上望着卢舍那大佛慈祥的脸庞。




那时龙门山下人畜过往还得通过竹排竹筏,岸边也是一般的山间小路。现在龙门山下的公路已经是垫高的公路。抗战期间,国民党一度迁都洛阳,为了交通便利,便于军队通过险要的伊阙,因此下令在龙门山下修公路。此次修公路炸毁了龙门山下的很多石窟,路基的垫高也埋住了一部分石窟。在哪个动乱年代也是无奈之举。不过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部分龙门古道,就是现在龙门东山石窟的游览线路。



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观景平台,那些残破的大佛也得到了一定的修缮。










照片中石窟旁的建筑应该寺庙,也行是专门用来守窟用的,或者就是附近村名用来临时放杂物的地方,动乱年代对于龙门石窟来说真的是一场浩劫。据介绍,龙门石窟在解放前损坏很严重,尤其是上世纪30年代,军阀、文物贩子与国外古董商里应外合,把龙门石窟的佛头敲下来运到日本、美国等地,致使包括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在内的许多石窟的佛雕长期“身首异处”。今天,如何保护龙门石窟的祖国文化遗产,已成为一件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凡我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龙门石窟(二)
石刻的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心晴周末】伊水河畔的千年艺术宝库
【景咖故事】她是女皇的化身,已慈悲凝眸了千年
龙门石窟-2019河南之旅(8)
中国历史常识: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