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水为鉴明人生 转载

 

以水为鉴明人生

 

作者:范凤 来源:《思维与智慧》 
 
 
 

  

  在东汉史上,有一段有名的关于水的故事,那便是尚书仆射郑崇对汉哀帝质问“门庭如市”的对话。郑崇当时理直气壮地对答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因此而成为千古的名言,常被直道以事人主的大臣们所引用,堪称水的妙语。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自己的一生,始终以周守藏史的卑职自处,就是效法“居善地”的道理;历史上许多圣君名臣,宽厚容养,成为“心善渊”的榜样;诸葛亮的三顾出山,终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与善仁,言善信”的楷模;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君臣上下,大体都蕴涵了“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它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世界里,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这是古人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就的一副对联,以此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

  老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忧患而安然处顺了。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就是说明水性至洁;孔子观水,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勇迈古今的精神。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的赞语,正好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我们应该应用这几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水人生
一日禅:上善若水 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的人生启示
第八章 上善若说,不争无尤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若水章第八
《道德经》精辟注解(十一):《道德玄义》之第八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