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实摄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纪实摄影的黄金期是上世纪前期至世纪末的这个段时间,几乎覆盖整个20世纪。大师辈出,优秀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种题材领域都有代表人物、代表作,门派林立,百花争鸣。

为什么上世纪摄影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

摄影创作与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摄影技术诞生于1839年,在20世纪初得到了广泛应用,正是在这个时期,纪实摄影这个门类得到了迅速发展。

摄影技术从简单的能够实现影像成像、保留,到之后形成摄影器材工业化、标准化体系,摄影创作也日趋繁荣。特别是实现胶片、相机相对标准化之后,各个领域的摄影创作全都井喷式爆发。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作领域,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系统,从懵懂到专业的发展过程,很容易在摄影方面有所建树。

例如建立分区曝光法的安塞尔.亚当斯,在风光摄影方面建立了无可撼动的地位;拍摄了无数名人肖像,在人像摄影上创新十足的尤素福.卡什;被称为定义了半个世纪美国影像风格的时尚摄影师理查德埃韦顿等等。这些知名摄影师都是在摄影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伟大摄影事业。

安塞尔.亚当斯

而在这些摄影领域以外,20世纪创作最为集中,大师涌现最多,照片产量最大的摄影领域就是纪实摄影了。

20世界涌现出数不胜数的纪实摄影大师,耳熟能详的作品更是大量曝光,即使不是摄影爱好者,大家也都或多或少看过那些著名纪实摄影片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纪实摄影大师人物有决定性瞬间概念的创设人布列松;为了拍摄死于越南战场上的马格南创始人之一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纪实摄影师马克吕布;被誉为当代新闻摄影大师的尤金.史密斯;去世后被世人找到其生前拍摄的若干纪实摄影胶片的保姆摄影师薇薇安.迈尔......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20世纪是纸媒、图文媒体的天下,不管哪个国度,看报、读书是获取信息的最为主要的媒介,而这样的信息传播土壤也促成了对纪实摄影照片的大量需求。职业化、专业开展纪实摄影是20世纪很多职业摄影师可以诞生伟大作品的基础。

同时,随着摄影术的技术条件不断成熟,在大师带领下,民间也孕育了非常广阔的摄影爱好者、发烧友群体,群众摄影以类似运动化的形式广泛普及,并且仿照大师的创作手法,在民间也拍摄了很多并没有被曝光于世人的巨量纪实摄影作品。

20世纪具备纪实摄影开展的良好创作环境。但是的民众对于摄影来说并没有现在如此抗拒,甚至愿意主动“抢镜头”,愿意让自己被为数不多的被拍摄机会选中。即使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并非记者等专业人士,也可以拍到非常精彩、自然、真实的纪实摄影作品。

上述这些原因,造就了20世纪称为纪实摄影最繁荣的时代。

21世纪20年代的当下纪实摄影落寞了吗?

我个人认为在当下这个时代,纪实摄影正在落寞。

原因是多方面的。

纸媒、平面图文媒体的时代正在翻篇。虽然不能宣布纸媒的绝对终结,但是比起20世纪,依靠文字、照片为传播载体的时代正在被其它媒介替代,并且替代率极高。

我们相信文字和照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架不住时代大潮的冲击。多媒体是21世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信息传播效率提升了,载体方式多样化了,信息含量更大的载体已经占据了人们更多眼球,更长时间。

在21世纪之初,图文媒体的发展到了一个小高潮。互联网的诞生,让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载体的网页称为了促进图文发展的重要渠道。纪实纸质媒体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中比例降低了,但是以图文为主的初代互联网逐步成为了主角,内容的本质没有变,只是呈现方式发生过了变化,并且让人们获取包括平面照片的方式更为快捷了。这个时期的纪实摄影,甚至各种摄影领域都进入了最后的狂欢。

但随着高速网络时代的来临,图文载体正在落寞,而与之伴随的平面纪实摄影也正在走向边缘化。人们不再以看一组照片作为其了解世界、获取信息、提升审美的方式,更愿意将精力花费在动态图像、声音、文字等混合在一起的视频载体上。

从相机设备的演进上来看,我们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样的脉络。现在的相机、手机都从最初的以拍摄照片为主的功能演化成了具有极强视频拍摄性能的机器,正是因为有需求,技术才会向着那个有卖点的方向发展,人们对视频拍摄的需求极大增加了,平面照片摄影的需求正在日趋降低。

回到纪实摄影这个领域,当下已经成为了小众爱好者的领域。我们说到了,上世纪的大师正是以职业的精神才造就出了伟大的纪实摄影作品,而当下这个时代,职业纪实摄影的土壤正在消失。

曾经引以为豪的报社摄影记者,现在还有多少正在从业?又有多少已经被迫转行?职业的土壤正在萎缩,虽然没有消失,但以肉眼可见的下降速度极剧萎缩。有些传统纸媒在进化到互联网媒体之后,已经放弃了雇佣职业摄影师的传统工作开展方式,改为由民间供稿的方式。

再看曾经大量以布列松为榜样的民间纪实摄影爱好者,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玩街头摄影?当然,爱好街头摄影,喜欢纪实摄影的人还是很多的,但真正坚持拍摄,多年如一日的有多少?我们当下的纪实摄影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相比上世纪来说,简直可以用“惨”来形容。大众不愿意成为别人镜头里的人物,不愿意自己的肖像被随意拍摄和发布,不愿意表现出纯真自然的生活状态,甚至认为被拍摄就是对自己隐私的践踏。

从法律层面,也对隐私权、肖像权给予了大力保护。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有必要的,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能以摄影之名去侵犯他人基本权益,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宽松的、融洽的纪实摄影氛围已经荡然无存。

作为普通纪实摄影爱好者,客观环境的改变会在非常大程度上影响到创作的空间和深度。我们如果在当下这个时代继续开展纪实摄影,显然难度、成本都要增加了很多。

以专题形式开展纪实摄影是现在自媒体人、纪实摄影爱好者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能够具备专访策划、题材考察、良好沟通、多渠道选题的摄影爱好者并不多,以职业的方式开展一项业余的爱好,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我们看到纪实摄影的土壤正在消失,纪实摄影走向了下坡路。

纪实摄影最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让我们感到惋惜。但是纪实摄影并不会完全消失,可以用职业精神去继续探索纪实摄影的群体仍然还在。相信在新网络时代,纪实摄影虽然不再像20世纪那样辉煌,但仍然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发光发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师不在于器材,在于是否足够喜欢……
【社会历史】纪实摄影:一百年前的日本
纪实摄影:情绪化街头
生动自然是纪实摄影的最高境界——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摄影作品评析
摄影知识大全(珍藏版)
摄影调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