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谈谈散文的“道”

今天我们谈一谈散文创作。散文,写作的人比较多。但是我要说,散文易写难攻。

现在散文的状况,客观地说,写作者很多,但是确实太多太烂。就像书法,谁拿着笔都会写字,但是真正的书法家,真正写出层次、写出境界、写出专业来的,还是不多。

说实话,对于中国当代的散文创作,我有着和纪实文学同样的忧虑和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表面繁荣,其实虚空,新潮涌动,经典未成。这16个字,是我经过深思熟虑总结的。我们当下的散文创作,确实是这种生态。

我们传统的经典散文,言简意赅,精美典雅,大家都很熟悉,也都读得不少。包括“五四”的经典散文,也是珠圆玉润。这一切,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中国散文审美,就像我们大部分人对美女的认同,对英雄的理解。

建国以后,散文创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散文名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总是激情有余,丰沛不足,从历史的发展到现在,经典性的要求上似乎还不够。

20世纪之后的20多年来,不少散文作家进行了一些探索,喊出了很多反传统的口号,树立了很多新派别的大旗。什么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写的很长,写的很多,但是总体感觉还不是那么精美,不够圆熟,远离经典的特质,没有能形成新的、大家认同的模样和硬核。

当代的散文创作,表面上比较繁荣,其实是比较混乱的,没有形成新经典。有些散文作品文字也很灵动,叙述也很诙谐,也很幽默,知识也很丰富,但是大部分像比较分离、比较散乱的五颜六色的石头。

再打个比喻,这些散文作品,就像藤蔓,虽然说花花绿绿,青青翠翠,但是没有枝干,没有果实,没有筋骨,不堪实用。它不像树,尤其不像松树一样,从成材的角度,没有支撑。所以说,距我们理想的经典散文,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理想中的经典散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实践,也一直在思考。

我想它应该是根植于传统,融通于世界,是建立在时代性和思想性之上的一种珠圆玉润,一种筋骨,一种熟美,一种清丽,是真正在思想性之上具有特质的经典美文。

这种美文,至少应该有以下的特质: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再具体地说,其实就是“两性”,即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这里,我想从言之有物的角度,和大家谈一谈思想性。

说到思想性,好像很宽泛,其实,思想性制约着我们所有人的创作高度、创作格局。

这一方面,说起来很大,其实也很现实。我们中国传统散文的历史,是从先秦那种比较宽泛文本过来,那种广义的散文一直发展到唐宋以后相对比较狭义的文学散文。但从先秦散文到“五四”散文的总体传统,就是文以载道。

说到文以载道,我们总是想得很狭窄。其实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正宗观点,是对文学作品中文和道的概括。这种道,其实就是思想性。

当然,我们过去说的道是相对的,是儒家思想,是传统道统,其实就是思想性。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

为什么提升到这个高度?就是因为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它的力量,是天地之正气,是大道。

过去几千年,我们对文学,特别是对散文的认识,都是至高无上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作家笔下传输的思想,都是社会上最高的、最大的正能量。

我说的这种正能量,大家理解的要更宽一点。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当时的时代、当时的国家都是相通的。作家就是那个时代思想、正义的代言人。

中国古代,作家是精神文化的结晶,文化的代言人。“五四”的时候,像鲁迅先生。毛泽东同志对文学的作用说得很形象:利用小说反党。那个意思就是说文学的作用,足以能推翻一个政权。所以,建国以后,中国作协设置到文联,后来把中国作协升格到正部级。

自古以来,对文学的作用,对文学传播的力量,都特别的高看,这说明文学蕴含的思想性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我们文学的作用,我们文学蕴含的思想意义和思想力量,已经越来越降低了。近些年来我们的文学,我们作家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已经大大降低了,尤其是作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低了。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确实也存在这种问题。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创作都是如此。笔下的世界,笔下的叙述,越来越单调,越来越狭小,越来越自我。这就显得文学的作用、文学的力量越来越衰微。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已经失去了力量。没有钙,没有铁,你就没有了力量。

我们的散文创作,尤其如此。因为散文创作门槛比较低,大家都在写。如果说这样正常的写,简单的写,倒也无所谓,大家就是练笔,都是爱好,都是一种乐趣。就像锻炼一样,你不去当运动员,就是练练身体也就罢了。但是,我们很多文学爱好者,都心怀文学梦想,希望自己写得更大一点,写成真正的文学,做真正的作家。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就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笔下应该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乾坤,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气象?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还真是需要从文以载道的方面,好好聊一聊。

刚才我说,过去的道,就是所谓封建那种道统,那种儒道,但是,我们是现代人,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我们笔下的道是什么道?

我们当代的作家,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文化的、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等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对历史要进行回顾和反思,对现实要有透视,要去发言。

总之,就是一种文明大道,就是一种知识分子创作。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每一个作家,可能大都还有差距。如果我们不站在这个角度上,那么我们的写作就是一种浅写作、简单写作。

我梳理了一下当下的散文创作,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心灵鸡汤式写作。这种写作比较轻松,比较通俗,在社会上很受欢迎,很多小女子、小学生、社会青年,都在进行心灵鸡汤式写作,我们的很多作家,也在从事这样的写作,现在的散文生态基本上是这样的。

第二种是宣传思维式写作。我们的很多作者,思维完全站在宣传干部的角度,你是党员,是宣传干部,从这个角度上在书写散文。这种思维,是一种宣传式的思维。

第三种是闲情逸致式写作。这种写作可能稍稍高出于宣传思维,写家乡的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等。

以上这三种写作,都是普通的写作,简单的写作,唯独不是知识分子写作。在这种写作基础上,不可能出现那种深沉的、凝重的、有思想冲击力的好文本。而现在我们当下的创作,基本上都是这样。

从思想意义上,很多作家没有跳出来,还处于相对比较浅的低层次写作。这种写作,是文学爱好者式的写作。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写风景,写生活,写美食,写美景,写我们身边生活,这些东西都是必须的,都是我们生活的状态。但是如果你仅仅限于这种写作,那么从作家的角度上,似乎你还不够,你应该更提升,提升到知识分子写作,站在更高层面上,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上,用知识分子之心,知识分子之眼,从这个角度去观察社会,思考社会,而且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样的话,你的笔下就有了力量,有了乾坤,有了思想。

我们不妨看一下鲁迅先生的散文。他就是用知识分子之心,在观察着当时的社会现状,观察着自己的故乡,观察着自己的亲情,包括朋友。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大家都看到,他不像普通人那样在讴歌自己的家乡,讴歌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是用相对的忧患意识,在思考这个国家,思考这个民族。

鲁迅先生是在1936年去世的,他在世的时候,“九.一八”已经发生,抗日战争马上就要开始。咱们普通人书写,日本人是鬼子,是敌人,是不共戴天的,我们所有人都会这样去书写。但是鲁迅先生的笔下,可能更高一点,他从文化的角度,从民族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分析了很多东西,不是简单的谩骂、批判、仇恨,他有很多对日本文化的反思,对人性的反思。

在鲁迅的笔下,不仅仅对民族问题、战争问题,包括对故乡。他对故乡的描写是深沉的、冷静的,反思的,批判的。“五四”的很多散文作家,如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眼光和笔法,都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很多人的写作,还是中学生式的、小女人式的简单浅写作,就是我刚才说到心灵鸡汤式写作、宣传思维式写作、闲情逸致式写作,唯独没有知识分子写作。

我希望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境界,走向知识分子写作。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散文作家,你才能写出真正的散文作品。

我过去对思想性也总是理解不透,总感觉是比较宽泛,比较空虚的概念。后来在创作中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性就是你的天花板、格局、素质和高度。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深思。什么是思想性?我们的笔下应该呈现出怎么样的思想性?我们一定要打破自己的单调,开阔自己的格局,这就需要大家多多学习,多多思考,扩充自己,丰富自己,健全自己,让自己思想的锋芒更加敏锐。

今天咱们是从文以载道上,从思想性上讲散文写作;下一次咱们从艺术性上,从技术上再谈一谈。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型期文学
冯骥才:如果这一刻我去拥抱一块冰
吕约:杨绛的文学生命与智慧境界
学院派作家的非职业化写作趋势
韩愈和古文运动
浅谈汪曾祺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