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意象成分与非意象成分的结合构成了诗本身

本体论原是一个哲学概念,探究的是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结构。与本体论相关的术语有实在、实体、存在、本身本原、本质、本性、本源、本是等。这些语词均指向或表明世界的存在和探究方向。本书认为诗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虽非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但一经产生,也必获得某种本体的性质或地位。这里的“诗本体”,更愿意取“实体”“自身”“本相”之意,是指诗本身的存在形式或状态,旨在更接近地呈示诗实体。据此,认为诗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符号系统,意象成分与非意象成分的结合构成了诗本身。而意象大于语言高于语言,意象来自表象,意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诗的情境。

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困惑:在诗人们创作着难以计数的优秀诗篇的同时,人们又常常苦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诗是什么?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又不得不作出回答的艺术难题。数千年来,古今中外的诗人与哲人们,都试图以自己的语言加以解答,自亚里士多德“模仿”说以降,对诗的本义的解释何止千百种。但每一解释又都无法尽如人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存在先于本质,这个存在主义的命题似乎又在人类的精神产品—诗歌中显示出来。诗在不断产生着,诗是什么却继续叫人迷茫,缪斯女神总不愿袒露其真面目。诗,与这个大千世界一样,神秘、亲近,而又无法解说。

但尽管如此,那种种纷纭繁富、各呈异彩的对诗的本质的阐释,那种种精辟独到的陈述,都在丰富着诗歌艺术本身,引导着人们向着诗的本质逼近。可是,当我们对这些阐释作进一步考察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对于诗的解释总是与诗本身隔着那么一层。有的从诗与现实的关系出发,认为诗是“反映”“再现”;有的从诗与人生出发,认为诗是生命的翻译,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有的从诗与理念、精神出发,认为诗是智慧的产物是虚幻的世界,是重新创造的一种价值体系;有的是从诗与感觉、情感出发,认为诗是感知,是情感的宣泄......这种种阐释,都是那么精辟、独到、深刻,但不能不说是站在诗的外部作遥远的观照!

因为上述说法,与其说是在解释诗,不如说是研究与诗有关的各种问题,或诗与他者的关系。可否摆脱上述关于诗的来源、内容、功能等外在依据的考察,而作出更切近的回答呢?的确,如果我们走近一些的话,我们首先可以发现,诗是由那么一些文字或者说语言符号所组成的。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跨越文字或语言符号外壳,那么,我们接触到的则是意象。于是,我们发现,诗是由意象开始的,而且意象贯穿到底。我们无法回避这一事实:当诗人进入构思时,首先把握的是意象;在创作进行过程中,他要处理的,也是意象;在作品完成时,仍是意象!意象思维构成诗歌创作的全过程。

我们同样无法回避这一事实:读者读诗,也首先是接触到意象,由意象的引领进入诗的审美世界......这样,我们发现:诗,是由一系列意象构成的,意象的组接、发展、转换,组成了诗。这就是诗的存在状况,也就是诗的真实!当然,意象所占的比例在每首诗中并非相同。按意象成分的多寡,诗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诗是完全由意象构成的,而另一类诗则是由意象成分加上非意象成分构成的。如舒婷的《思念》《往事二三》等诗,自始至终都由意象组成,而她的《赠别》一诗,大部分诗行是意象成分,最后出现的,则是非意象成分:

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

灵魂有什么意义

还叫什么人生

以上两种情况可以说明:诗的基本构成成分就是意象。一首诗中,意象成分是不可或缺的,应当占主导地位。意象成分越充分,诗的成分相对也就越完满。因此,意象成分也就是诗的必有成分。那么,对于诗中的非意象成分该如何看?诗中的非意象成分,乃是由意象成分派生出来的,是意象的附属成分。它的作用是用来说明、阐释意象意义,它服从于意象,是意象的延伸与扩张,本身并没有独立性。因此,归根结底,即使是那些由意象与非意象成分构成的诗作,也仍然可以看作一个由意象构成的系统。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诗,就是意象符号的系列呈现。这是动态的表述。静态的表述即为:诗,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符号系统。所谓独立自足,是指这个系统自身完整,独具生命。

在这里,我们把诗看作一个“意象符号系统”,认为诗是意象符号的组合,这与把诗看作一种“语言艺术”,是普通语词的组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两种说法,既体现了对诗本体认知上的差异,也表明了对诗的思维方式属性的不同认识。“意象符号”说是把诗歌置于艺术思维范畴,而“语言艺术”说则将诗置于非艺术思维范畴,因为诗歌意象与普通日常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意象符号则是诗人直接感受所得,它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是诗人在情感驱动下要求作艺术表现的产物,具有个性化创造物的特点。其次,在一般语言中,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物,因此语词具有客观性、指称的直接性。

意象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它所指谓的是物的观念而非物本身,因此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普通语言,词义的指称性明确而单一,非如此则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功用。而意象却具有丰富性与多义性,并竭力避免单一与直接说出。它虽然以词的形式出现在诗中,但却没有词的明晰性、确定性。因此,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更具独立性、生命性。在艺术审美经验中有着许多难以用语言说出的东西。在那些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中,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显得力不胜任。总之,无论从意象的产生过程看,还是从其作用与功能看,都是大大超越于语言的。在诗歌中,应该这样说:其直接现实是意象,而不是语言,或者说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意象才是诗的特定词汇。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诗人在进入创作构思时,并非是用语言进行的,而是运用意象进行的,正如一个画家总是用色彩、线条、形体去思考,一个音乐家总是用乐音去思考一样。而传统的看法,认为文学(诗)是语言的艺术,而不认为是意象的艺术,因此出现“语言的色彩美”“语言的绘画美”等说法,其实语言是没有色彩可言的,只有意象才有色彩。因此,那种把诗说成“语言的精华”也好,“最高语言艺术”也好,都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也无法说明诗的本质。如果非要说文学(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也必须借助文字才能进入文学(诗),因此是否可以说文学(诗)是“文字的艺术”?显然这也是说不通的,文学不是“文字的艺术”,文字只不过是文学的记录或载体而已。

我是“喜欢新闻的我”,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符号诗学
诗歌:一种语言艺术
【左岸风文学】杨文民 | 诗歌创作杂谈录(七)
《艺林指月》(文艺鉴赏集)(1)
关中才子李凯凯谈诗歌:语言艺术的最高层次
现代诗歌创作技巧(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