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舍出轨小15岁女作家,为老舍终生不嫁,却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老舍的一生,充满了太多无奈,让人读起来不胜唏嘘。本是满族正红旗人,但是自幼家境贫寒,靠着自己的天分一步步改变命运,成为当代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人们只知道他是因为事业不顺含冤沉湖,但不知道,在他的内心里,无法弥补的婚姻、爱而不得的知己才是真正困扰他多年的心头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在武汉成立抗战大后方,老舍将妻儿老母留在北平,只身一人前往武汉,准备为国分忧。当时要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老舍被推选为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一切工作。身担这份重职,配备秘书亦是自然的。周恩来便请同是作家,正好在武汉工作的赵清阁做老舍的秘书。岂不料,这样无意的安排却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在给老舍当秘书前,赵清阁已经身兼主编和作家两重身份,与鲁迅、郭沫若、田汉、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都有交情,也发表了不少作品,在文坛上小有名气。赵清阁去协会报道,只有24岁,初看是一副学生模样,容色清秀,文质彬彬,性格上文静忧郁。但是外柔内刚,做起事情来干脆利落,面面俱到。

赵清阁与齐白石

在繁重紧迫的工作压力下,有这么一位志趣相投、做事精炼的女子在老舍身边,为他排忧解难,与他朝夕相伴,日子久了,两人难免互生情愫。他们在工作上合作互补,在文学上相互交融。

在两人共同工作的那一段时间里,老舍新创作的作品《虎啸》和《桃李春风》轰动一时,还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文艺大奖。而这两部作品的作者署名,赫然写着老舍和赵清阁两个人的名字。一年后,武汉沦陷,在协会迁往重庆后,老舍与赵清阁公开恋爱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良辰美景,情意绵绵,这样的爱情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显得更加迷人。陶醉其中的老舍也会偶尔在某一刻陷入沉思,因为在已经沦陷的北平,那里还有老舍明媒正娶的妻子,和他三个可爱的孩子。一想到此,老舍心中的愧疚和不安可想而知。

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同老舍一样都是满族正红旗人,真正的门当户对。胡絜青自幼酷爱文艺,出于大家闺秀,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气质。又受过新式教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文凭上也不输老舍。

在老舍刚从英国回来之后,胡絜青还未毕业。好友罗常培见老舍年过三十还未成家,便有意撮合。在当时所有人看来,这两位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的确,罗常培经常邀请老舍参加聚会,而宴请的人中每次都有胡絜青。时间一长,两人自动互生好感,开始交往。

当时的胡絜青在北京读书,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做教授。两人身处异地,但每日书信往来不断,不能自持。热恋一年,在老舍给胡絜青写了一百多封信后,两人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之后的五年里,胡絜青连续为老舍生下三个可爱的孩子,老舍在1936年也创作出旷世经典的《骆驼祥子》,事业丰收、家庭美满。现在看来,那一段岁月无疑是老舍一生中最得意舒心的日子。

丈夫出轨,即使是在兵荒马乱、消息闭塞的年代,聪慧的妻子也可以从细节之处有所感知。当胡絜青发觉自己的婚姻出现危机之后,便毫不犹豫带着三个孩子,冲破日军的封锁,奔赴千里之外的重庆,保卫她的婚姻。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面对这样艰难的选择,老舍不得不做出决定。

胡絜青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到了重庆并没有大哭大闹,也丝毫不对老舍做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这样反倒让老舍越发觉得自己对她亏欠万分,狠不下心与她决断。的确,为了支持老舍的工作,妻子胡絜青坚守北平,顶着外面的兵荒马乱,一个人挑起家里的担子,养育子女,还替老舍奉养了他的母亲并为老人尽孝送终。这样的恩情,是老舍一生也报答不完的。

而赵清阁同样是一位理性压倒感性的女人,她没有苦苦哀求老舍不要离开她,也没有气急败坏骂他欺骗她的感情。而是让老舍自己选择,要么与胡絜青离婚,并安排好胡的生活和三个孩子的教育,然后再来与她结婚。要么她就选择从此消失。

赵清阁在文坛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她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以第三者的身份与老舍在一起,必须要一个名分。

或是觉得自己对妻子和孩子的亏欠,亦或是迫于当时的环境氛围。老舍最终还是选择了牺牲与赵清阁的爱情,回归家庭。这场婚姻与爱情的战争就此分出胜负,赵清阁带着伤痛离开重庆,前往上海,临别时留给老舍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一切就这样看似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但是感情一旦被伤害过,就再也回不到以前了。赵清阁虽然离去,但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永远占据了老舍的心。胡絜青虽然成功挽回了老舍,但是他们的婚姻就此留下疤痕。悲剧的种子,就在这个时候悄无声息地发芽。

八年抗战结束,老舍也顺利完成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而这一去,让他与赵清阁再续前缘的想法再一次萌发。

根据赵清阁后来与朋友的谈话,当时老舍写信给赵清阁,说是在新加坡已经购置好一处房产,希望她能同去生活,去了那里,就再无名分不名分的问题了。但赵清阁没有同意,而是劝他早日回国。

其实,赵清阁并不是绝情,不想和老舍长相厮守,她对老舍的爱贯穿了她的一生,是情真意切的。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她性格使然。她从小失去母爱,与继母相处不快,于是离开信阳至开封求学,读完高中,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没有钱去,她宁愿自己找工作也不肯向继母索取。

在赵清阁的世界,她想要的东西,必须是靠自己获得的,而不是别人的怜悯和施舍。这个孤高倔强的女孩,外表文静秀气,但是内心却如暴风中坚定的劲草。这样的女人,对待感情的态度更是苛刻的。

晚年的赵清阁,捐了所有收藏的老舍书画真迹,家里挂的都是复制品,唯一留下了的真迹,是过生日时老舍送给她的一副对联,“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赵清阁将它挂在书案前的墙上,一抬头就可以看见。 在老舍离世之后,赵清阁每日清晨都会点一支清香,遥祭老舍。

世人只记得她说出 “各据一城,永不相见。”的果断与坚决,但却永远也体会不到老舍在她心中是何等的重要。在离开老舍后,赵清阁一生都未嫁,这或许也是老舍心中永远也不可能痊愈的伤痛。

自他与胡絜青的婚姻出现裂痕后,从此再也回不到当初的模样。而另一个他心爱的女人,却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孤独地活着。这两个女人,他一个都不能辜负,但是他把她们都辜负了。两个女人的亏欠,再加上工作上被人诬陷,最终让老舍因为事业、感情双重打击,走向崩溃。

赵清阁在她的小说《落叶无限愁》中写到一个才女爱上了已婚的大学教授,后来选择离开时告诉教授,也许只有一起跳江,才能逃避现实。而后来,老舍在拳脚凌辱的折磨下,便去了在太平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世界,就已经表明他的心迹。

老舍去世,如巨星陨落,令文坛各界一片错愕。这位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让中国文坛遭受重大损失。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业界公认的。就连自称“中国白话文第一”的李敖也为老舍题词“文学巨匠,一代宗师”。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人。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想到老舍。他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他的早期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还是后来的《茶馆》、《龙须沟》,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殿堂级的作品。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翻开老舍的作品,嘈杂热闹的老北京胡同就仿佛映入眼帘,那些拉黄包车的、挑着担子卖小吃的,他们的喊叫声环绕在耳旁,带着浓厚的老北京味,真实又让人感到亲切。

作家余华曾经说过:“假如文学里真的存在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作家的作品中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新的时代来临之际,亦是对过去时代大师们重新理解的开始。为大家推荐老舍的作品集,包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八部作品,值得收藏,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购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舍婚内爱上女作家,妻子赶来,她留书与他: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作家老舍:因与赵清阁的一段恋情,一生中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2年,分别6年的妻儿抵达重庆!老舍一惊,手中的筷子差点掉落
老舍的私情,女作家留书与他: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胡絜青:身为老舍原配,在35年的婚姻生活中,隐忍,崩溃,释然着
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婚姻与爱情——我的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