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搏和呼吸 —— 谁先停止?谁先恢复?为什么?(一)等级高的神经器官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功能强大,需氧量大,非常「脆弱」,容易「受伤」,受损后较难恢复。所以说神经器官的等级越高,受伤后越难修复,故恢复越

对专业急救人员来说,发病时患者是心搏先停?还是呼吸先停?复苏时患者是心搏先恢复?还是呼吸先恢复?这些问题应该清楚。搞清楚后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心搏骤停的性质,进而能够提供适合患者的复苏策略,提高患者的出院存活率。


1

心搏和呼吸——发病时哪个先停止?

1)心搏先停,呼吸后停

这种情况的患者通常属于原发性心搏骤停,即心脏本身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其主要致病因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电活动紊乱,最常见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即患者由于突发的严重心肌缺血,造成心肌代谢异常,进而促发心电活动异常,触发恶性心律失常。

其他原因还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离子通道缺陷、心脏毒性药物中毒,如砷、汞、锑、雷公藤、乌头碱、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等。停搏时患者的初始心律通常是室颤等快速心律失常。

这类患者心脏停搏后尚有呼吸,但患者的血液循环因失去动力而停止,其结果是全身各个脏器缺血。其中呼吸中枢和周围呼吸器官由于失去供血,发生严重缺氧、缺能,并随着代偿能力的丧失,呼吸功能越来越差,此时如果没有外部因素干预,患者呼吸便随即停止。

心搏停止时患者尚存的缓慢、费力的呼吸即为濒死呼吸(agonal gasps),可见于 50% 的心搏骤停患者[1]。临床表现为喘息、几乎没有或偶尔的呼吸、呻吟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发出汩汩声或嘈杂声的呼吸、打鼾式呼吸、沉重或费力的呼吸等[2~4]。随着时间的推移,濒死呼吸将在停搏后 20~30 秒钟内停止[5]

2)呼吸先停,心搏后停

这种情况的患者通常属于继发性心搏骤停(非心脏原因),停搏时的初始心律多为缓慢心律失常(停搏、电-机械分离等),主要由以下 2 种情况引起:

① 严重缺氧:发病起初患者脏器功能正常,但因严重缺氧,超过呼吸中枢的耐受极限,中枢和周围呼吸功能丧失,临床多见于急性呼吸道阻塞、溺水等。

② 严重的呼吸相关疾病及创伤等: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及各种呼吸衰竭等;还可见于颅脑损伤、胸廓损伤(如连枷胸等)、张力性气胸、中枢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安眠药及阿片类毒品中毒等。

患者由于严重的中枢或(和)周围呼吸功能障碍,或安眠药中毒、阿片类毒品中毒抑制了呼吸中枢,使呼吸中枢或(和)周围呼吸器官功能障碍,故患者呼吸首先停止,但心搏尚存在。

由于呼吸停止,氧气供应中断,在得不到外界因素干预的情况下,患者的心搏中枢和心脏发生严重缺氧,直至其耐受极限而发生停搏。

3)心搏和呼吸几乎同时停止

此种情况的患者在停搏时的初始心律多为缓慢心律失常,其停搏多由 3 类情况引起:

① 极高浓度的化学物中毒:如氯气、氨、砷化氢、氰化物等中毒,患者可瞬间死亡[6]。上述毒物在短时间迅速抑制了人体的内呼吸和外呼吸,进而造成患者身体的生理机能在短时间内丧失。

② 严重的创伤:如颅脑损伤、身体重要脏器损伤及缺失,严重的失血等,患者的呼吸和心搏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停止。

③ 各种疾病的终末期:如重症颅脑疾病、重症消耗性疾病以及各种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呼吸和心搏也可以同时停止,其原因是经过长时间代偿,大量消耗了生命所需物质,但仍然无法阻止病情进展的结果,代偿作用失效后患者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如此情况即所谓的「油尽灯枯」。

2

心搏和呼吸 —— 复苏时哪个先恢复?

心搏骤停患者得到高质量心肺复苏,病情好转时,是呼吸先恢复还是心搏先恢复?这个问题很有趣。从原理上,大多数情况下心搏骤停患者经过有效复苏后,都是心搏先恢复,呼吸后恢复。为什么?

复苏时患者是呼吸抑或是心搏先恢复,取决于以下 2 个因素: 

1)取决于神经系统器官的「等级」

既往的文献和教科书上似乎并没有将神经系统的各个器官分成等级,但作者认为,把神经系统的各个器官分成不同的等级,有助于把心脏复搏的问题讲清楚。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上,神经系统的各个器官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们有「高、低、贵、贱」之分。

等级高的神经器官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功能强大,需氧量大,非常「脆弱」,容易「受伤」,受损后较难恢复。所以说神经器官的等级越高,受伤后越难修复,故恢复越慢。

在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当然是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枢神经也有等级。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图 1),其中大脑的等级最高。

大脑又分前、中、后脑,其等级依次为前脑、中脑、后脑。其中前脑的等级最高,因为人体的最高司令部 —— 脑皮质就位于前脑。在脑干中,呼吸中枢的等级要高于心搏中枢。


图 1:神经系统

大脑由 140 亿个细胞组成,重约 1400 克。大脑需氧量最高,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 2%,但耗氧量达全身总耗氧量的 25%,脑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 15%~20%[7],一天内流经脑的血液为 2000 升。一旦缺氧或缺乏能量,受损最严重的首先是高等级的神经组织,脑皮质首当其冲,它是最高级别。

因此一旦心搏骤停发生,缺氧性损害随即发生。首先受损的是脑皮质和网状系统的功能,这些器官最不耐受缺氧。患者首先出现的是意识丧失,然后是依次累及中脑、脑干等。因此,心搏骤停时患者最先发生的是脑皮质功能丧失而失去知觉,随后才是一系列神经功能的丧失。

患者不可能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先呼吸停止,也不可能在心搏停止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意识清醒。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心搏骤停发病时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永远都是意识丧失,经过复苏,自主心搏恢复时患者永远都是意识最后恢复。

而相对低级的神经中枢需氧、需能量相对少,故耐受时间长,功能丧失得晚。

因此临床上的很多危重患者发生了意识丧失,但深浅反射仍有,呼吸、心搏也持续存在;当病情加重了,浅反射、深反射依次丧失,但患者还可以有持续的自主呼吸和心搏;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有的患者呼吸停止了,但在呼吸机的支持下也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因为患者的心功能还在,故心搏还能继续。

而心脏一旦停搏,患者只能靠人工的方法(如 CPR 或体外膜肺氧合等)提供动力用以维持血液循环,只要自主心搏不恢复,患者便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复苏时我们把能观察到的患者临床情况,以及它们代表的神经系统功能排一个序,其恢复顺序依次是:心搏(心搏中枢)→ 呼吸(呼吸中枢)→ 反射(中枢神经)→ 呕吐(中枢神经)→ 意识(脑皮质)。这个顺序是神经系统的等级决定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顺序不会颠倒。

也就是说,心搏骤停患者得到高质量复苏时,由于所需氧和能量相对较少,其缺氧性损害较轻,故低级中枢的功能恢复相对早。通常患者首先恢复的是相对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抢救溺水心搏骤停的患者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人的心搏中枢的等级要低于呼吸中枢,故患者的心搏首先恢复。然后呼吸恢复,故呼吸中枢的功能通常在心搏恢复后方能恢复,接下来是呕吐等更高级的神经功能恢复,最后才是脑皮质功能恢复,即患者的意识恢复。

溺水心搏骤停患者呕吐的出现,提示其神经系统有了较好的恢复,出院存活的可能性较大。

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都不可能呼吸先于心搏恢复,更不可能意识先于呼吸恢复,这是神经系统的等级和它们的生理特征决定的。心搏恢复了,呼吸中枢得到良好供血后其功能才能恢复。

2)取决于心搏骤停的病因

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导致心搏骤停的原因在哪里,哪里的器官伤害越重,恢复就越慢。

通常心搏骤停如果是呼吸系统疾病(如重症肺炎、肺性脑病等)或与呼吸有关的情况(如阿片类毒品中毒、呼吸器官的机械性损伤等)引起的,患者往往也是心搏先恢复,因为呼吸系统器官遭到了严重的损伤或抑制,需要更长的时间方能恢复。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造成的心搏骤停来说,通常也是心搏先恢复。这是由于大多数这类患者的心搏骤停是心电紊乱,主要问题出在心电上,多数情况下患者心脏的基本结构尚可,因此一旦得到早期除颤,心电紊乱的问题被解决后,患者心搏即会恢复。

但低压触电导致的室颤患者可能例外,因为电流造成患者心脏的严重损伤,故其心搏恢复较慢。

3)凡事皆有例外

以上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心搏骤停患者病情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在少数情况下有例外。复苏时患者呼吸先恢复,心搏再恢复的报道文献上偶然能够见到。

推测其机理是:由于高质量的 CPR 为患者建立了有效的血液循环,使其呼吸中枢得到了充分的氧及能量供应,于是患者的呼吸恢复了,此时由于心脏受到的伤害较重,故患者的心脏搏动尚未恢复。

这种情况多见于非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属于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脏本身的严重问题(如重症心肌梗死、触电导致的室颤以及心脏的机械性损伤等)使其不能很快恢复心搏。

反之如果患者的心搏骤停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造成的,那么呼吸先恢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从这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们诊断患者心搏骤停的原因,同时又可以证明高质量的 CPR 是何等的重要。

策划:ly
投稿:wangliya1@dxy.cn
参考文献:
1. Theresa M. Olasveengen Federico Semeraro Giuseppe Ristagno.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Guidelines 2021: Basic Life Support[J].Resuscitation, 2021,161:98-114. DOI:https://doi.org/10.1016/j.resuscitation.2021.02.009
2. Clark J.J. Larsen M.P. Culley L.L. Graves J.R. Eisenberg M.S. Incidence of agonal respirations in sudden cardiac arrest. Ann Emerg Med. 1992; 21: 1464-1467 
3. Bang A. Herlitz J. Martinell S. Interaction between emergency medical dispatcher and caller in suspected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alls with focus on agonal breathing. A review of 100 tape recordings of true cardiac arrest cases. Resuscitation. 2003; 56: 25-34  
4. Riou M. Ball S. Williams T.A. et al. 『She's sort of breathing』: What linguistic factors determine call-taker recognition of agonal breathing in emergency calls for cardiac arrest?. Resuscitation. 2018; 122: 92-98
5.  陈灏珠主编. 实用内科学 [M]. 第 10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71.
6. 宋维,姚津剑,朱江,等. 海南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共识 [J]. 海南医学 2011,22(10)
7. 黄从新,程邦昌主编. 现代心肺脑复苏学 [M]. 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3.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搏和呼吸 —— 谁先停止?谁先恢复?为什么?(二)
十秒钟之内的决断(5):心搏骤停的判断 —— 呼吸改变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心肺复苏可达到的效果
心肺复苏选 ABC 或 CAB?其实还有第三种答案
哪些患者能从心肺复苏中真正获益 —— 心肺复苏的非适应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