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上的“问题儿童”
userphoto

2022.09.13 黑龙江

关注

开学了!

经过漫长的暑假,甚至有很多孩子在居家学习长达半年后,终于跨入学校,走进教室。不少父母长舒一口气:终于“解放”了,“自由”了!

不过,仍有一些父母将因孩子在课堂上表现“怪异”而寝食难安。

让我们通过几位“问题儿童”的故事,大致了解多动症、自闭症的表现。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和生活中有相关异常表现,家长应加以重视,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及早发现问题,科学干预。

01

坐不住的亮亮

亮亮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刚上小学没多久,老师就向家长反映:他上课时坐不住,只能认真听课5分钟,之后就开始东张西望,一会儿翻翻笔袋,一会儿摇摇椅子,一会儿和同桌说话;经常未等老师问完,不举手就抢答,影响其他同学;下课时话多,行为冲动,喜欢招惹别人,不少同学都不愿意和他玩;做作业、考试时经常粗心大意,写错算错,订正时却能做对。

亮亮从小被家人疼爱有加,事事都由大人代劳。家长一直认为亮亮反应快、聪明,虽然调皮一点,但这是男孩的天性,大一点就会好的,所以对老师的反映并不是十分重视。一转眼,亮亮上二年级了,表现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更加严重:做作业磨蹭、拖拉,影响了睡眠时间;书包和桌面总是乱七八糟的;上网课不专心,玩电脑游戏却很专注。无奈之下,妈妈在老师的建议下,带亮亮来到医院心理科就诊。

医生经过和亮亮及家长的交流,做了相关评估检查后,确诊亮亮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多动症”,并为其制定了药物治疗配合行为管理的治疗方案。亮亮父母对孩子用药有顾虑,但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决定尝试让亮亮进行药物治疗。

同时,医生指导亮亮父母调整了对亮亮的行为要求;父母要将模糊的指令变得更为具体、明确,忽视一些不严重的问题,表扬亮亮的进步;指导亮亮从理书包开始,学习如何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一项任务;父母每天预留15分钟,和亮亮边游戏边交流,增进亲子沟通,释放亮亮的交流欲望;在作业管理上,父母只陪伴,不批评,化整为零,让亮亮自主记录作业时间,对作业质量,父母只设定明确的底线要求,对其好的行为提出表扬和奖励。

2个月后,亮亮好像变了个样,上课专注了,做作业不拖拉了,粗心大意的错误减少了,考试成绩也有明显提高,还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和桌面,父母甚感欣慰。

小贴士:儿童多动和好动的区别

01

多动没有目的性,随意为之;好动多为感兴趣的事。

02

多动没有目的性,随意为之;好动多为感兴趣的事。

03

多动持续存在,经一般教育无效,影响学习和生活;好动经过教育可以改善,不影响学习和生活。

02

“做白日梦”的欣欣

欣欣乖巧懂事,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但就是动作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进入小学后,老师发现,欣欣上课时虽然坐着不动,但经常发呆;如果叫她朗读课文,她经常添字、漏字,甚至串行。在家里做作业,她不是写错,就是算错,磨磨蹭蹭,涂涂改改,别人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她需要2小时。妈妈越催她,她就越紧张,作业做得越慢。

心理科医生经过评估和检查,发现欣欣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只是她的症状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也就是“不动的多动症”。同时,欣欣还存在学习障碍,在阅读、书写和计算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与她的智力水平不相符。

医生建议:调整座位,让她坐在老师触手可及的地方,以便欣欣走神时老师可以悄悄提醒她;对容易写错的字,采用放大、单独练习、用儿歌帮助记忆等方法;强化计算训练,每天花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阅读时,点读或遮蔽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有耐心,用鼓励和帮助代替批评指责,培养欣欣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医生还建议,如果行为管理的效果不满意,可以服用药物改善注意力。但欣欣妈妈始终担心药物有副作用,不愿意用药。一段时间后,虽然欣欣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始终没有改善,学习效率低下。

小贴士:治“多动症”的药物安全吗

01

多动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是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多动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02

临床和研究证实: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短暂腹痛或头痛等,用药期间可能对患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有影响,但长期随访并无显著差异。

03

如果因噎废食,拒绝药物治疗,可能给患儿带来更大危害。

03

随意走出教室的彬彬

在爸爸妈妈眼里,彬彬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3岁时就认识很多字;一个人能坐上半天,搭很复杂的积木;记忆力特别好,去过的地方隔很久也不会忘记;喜欢看介绍动物的书,会背很多诗;对感兴趣的事情会反复提问,有时把父母都问烦了,他仍旧十分执着……因此,虽然他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不太交流,经常不听从老师的指令自行其是,但父母都觉得等他上了小学就好了。

上小学第一周,彬彬除了在上课时会叮着老师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外,并没有别的异常。但开学一周后,他常常在上课铃声响了之后还在操场上转悠,或经常在上课时突然走出教室,老师批评教育无效。后来,老师发现他是为了看操场边的蚂蚁群,问他看到些什么时,他开始滔滔不绝地向老师介绍那些蚂蚁属于什么品种,有哪些属性,如何分工,如何联络……老师都没法插话。老师还发现,同学们因为他总是谈蚂蚁而渐渐不理睬他了。

爸爸妈妈试着告诉彬彬,上课不能走出教室看蚂蚁,还没收了有关蚂蚁的书,但情况并没有好转,于是只能带彬彬去见心理科医生。

心理科医生告诉彬彬的父母,彬彬可能患有高功能自闭症,虽然智力正常,记忆力超群,但是很难根据环境或他人的状态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交流方式。医生建议:给彬彬制定一个明确的每日时间安排表(规定看蚂蚁的时间,听到预备铃声等明确的提醒信号后要结束,课间休息时要做规定的事情,等等)。如果彬彬遵守的话,回家就可以看他喜欢的动物书,否则就不能看。

时间安排实施后,彬彬每天有2次看蚂蚁的时间,再也没有在上课时走出教室。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彬彬还写下了蚂蚁观察记录。医生认为,彬彬还需要进行一些社交技能训练,以改善同学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

小贴士:什么是高功能自闭症

01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以交流障碍和行为刻板为特征。

02

患者智力可以受损,也可以正常。智力水平正常的,通常被称为高功能自闭症。

03

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可以持续终身,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治疗主要采用行为管理和教育训练,目的是提升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功能损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高鸿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华德福学校讲座-中医和儿童教育的对话07 
我妈问我:以后去做厨子怎么样?-《儿童健康讲记》连载45
《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观后感
医生有能力诊断自闭症,为什么不负责治疗?为何患儿要去康复机构训练?
自闭症患儿的训练:亲近自然训练法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世上第一例自闭儿童的近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