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这些提神振气的方法,实用又好用



对于这一讲的主题“精神状态影响生产效率”,相信大家都心领神会:事情越多,人越疲惫不堪,效率自然也就越低。

所以,这一讲的学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随时都能元气满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想要随时都能元气满满,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是建立条理性;第二个方面是掌握保持活力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一讲的学习,将分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建立条理性;二是,学习保持活力的方法。

说到条理性,我们或许有疑惑:条理性与精神状态有关系吗?甚至我们都可以举例反驳:在我们的身边一定有总是把工作台搞得乱糟糟,但效率非常高的人。

是的,条理性与生产效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条理性与精神状态的关系非常大。这是因为条理性能减少我们记住事情所需要的脑力,以便我们拥有更多的脑力去处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从而达到生产上的高效。

那么,怎样让生活和工作更具条理性呢?

说到活力,我们或许有质疑: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却想要随时保持活力,这完全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是的,人的精力活力有限,纷繁复杂的工作往往很快就能将我们的精力活力消耗殆尽。但是,请别忘记了,精力活力既可以“用光”,也可以“充电”。

那么,怎样给我们的精力活力“充电”呢?

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建立条理性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建立一个有秩序、有用、有条理性的系统,这样就可以花很少的力气把工作和生活保持得井然有序;

第二步是,定期维护。因为就算再完美的系统,也会有突发事件打乱它。

我们先来学习如何建立一个有秩序、有用、有条理性的系统。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整齐整洁不等于条理性。整齐整洁是表面现象,而条理性是一个让我们找东西和存东西都变得容易的系统。花几个小时找一件东西就是没有条理性的标志。

那么,究竟如何建立一个有秩序、有用、有条理性的系统?

1、生活方面定点定位

在生活方面,想要有条理性,就得给每个物品“定点定位”,这样不仅能使环境井然有序,还有助于我们日后查找方便。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门别类。但如果某样物品没有明确的种类,该怎么分类?可以根据这件物品的使用频率来进行归类:这个东西不常用,就把它归类在不常用的类别里;如果这个东西日后还会新增,就重新增设一个新类别。

2、工作方面设置类别

在工作方面,我们可以建立项目、任务和活动这三个类别。

类别不能设多,原因有二:一是,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归入这三个类别中,而不能归入其中的工作不会超过1%,可以专门建立一个杂项来收集这类随机想法;二是,类别设多了,不利于定期打理、维护,容易造成遗忘。

什么是项目,什么是任务,什么又是活动呢?

项目是有共同目标的许多个任务的集合。项目相对稳定,更新频率不会太高。

任务是具体需要做的事情。任务分成三个部分:总体代办的事项,周待办事项和日待办事项。

将项目的内容,分解到周待办事项中,再分解到日待办事项中。那么,唯一需要检查校对的只有日待办事项。只要日待办事项正确且按时完成了,周待办事项就会正确且按时完成,从而完成整个项目。

不能划分进任何项目的任务(也就是上文说的随机想法、临时性任务),一律归入总体代办事项。如果这周需要完成这样的一个新任务,那么就把它列入周待办事项中;如果需要在某一天完成,就把它归入到当天的待办事项中。

活动是指那些在特定时间需要干的事。比如,12月10日,是爸爸的生日,可以在日历上做上标注或利用手机提醒功能。等到12月10日临近,再把这个活动写进12月10日当天的待办事项中。不要写进周待办事项中,以免造成周列表上的事情太多弄混淆。需要注意,日待办事项都是一些孤立的任务,包含当天所有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


当我们建立了条理性系统之后,可以通过以下三条小贴士,帮助我们维护这个系统。

·随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身携带便签本和笔,随时记录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回到家或办公桌前,再把这些信息更新进我们的系统中。只有随时记录了,才不会遗忘或忽视。

随时记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记忆压力,还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需要随时记录的还有通信往来,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做好通信记录。学生就不用保存过去几个月的通信往来,而从事销售或客服工作的人则需要这样做。

通信记录需要记录双方沟通的日期、时间、地点和内容。

需要做好通信记录的原因是,双方交谈的内容可能就是我们需要代办的事项,是可以纳入我们的系统中。

·将承诺过的事情纳入待办事项中

60%保证做但没有做到的事情,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忘记了。虽然这不是我们的本意,但却会给别人留下不守信用的糟糕印象。

要做到靠谱,需要做到这两点:

一点是,仍旧是随时记录,然后把记录归入项目、任务或活动的类别中;

另一点是,模糊不清的条目也要纳入我们的周或日待办事项中。比如,答应给别人发一份报告,但没有说明具体的发送时间,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它纳入周/日待办事项中,设定一个完成它的时间,在设定的这个时间内完成它。

·必须清理不用的文件

虽然现在的电脑硬盘容量大,但并不代表可以肆意地存放东西。相反的,我们不仅要时常检查,分门别类地存储,还应该及时清除不用的文件,不然文件夹将会不受控制地增多。


·晨礼让我们起床不困难

在早晨增加一些仪式感的事情,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床的动力。比如,可以每天醒来后进行一些运动,如俯卧撑、跑步或去健身房等。我们可以每天在同一时间段重复同样的事情。当我们适应了它,它自然也就取代了赖床的习惯。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起床不困难,而并非让我们早起。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早起。

·运动让我们精力充沛

精力不济的时候,需要两小时完成的工作,在精力充沛的时候,仅需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精力无疑是提高效率的基石。

运动是可以增加人的精力。但是,许多人一旦忙碌起来,首先放弃的就是运动。

增加运动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晨跑——把跑步当作晨礼。我们只需要早起20分钟就可以了,不会用到上班的时间,而得到的却是可以维持上班一整天的精力。

如果跑步已经是晨礼,那不妨迭代这项晨礼——增加无氧训练项目。因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起来,会让我们一天的精力愈发充沛。

·按周期工作让我们劳逸结合

有限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精力会耗尽。当我们精疲力尽的时候,拖延就成了身体的防卫。所以,当我们内部能量耗尽的时候,记得要充电——休息。

但是,并不是说想休息就休息,累了就休息。而是应该根据日工作表和周工作表决定,什么时候该工作,什么时候该休息。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按周期工作。

按周期工作就是把工作限定在一个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专注工作,待工作完成后才休息。比如,每天完成日待办事项后就停止工作;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按周期工作的好处是,把工作看作短跑,而不是马拉松,可以让你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按周期工作要求我们把一些没有明确时间点的事情,设置一个明确的停止点。比如,写博客、开会、学一门新技能等,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就会滋生拖延、过度疲惫、马马虎虎这些恶果。

·血糖值低的食物维持我们一天的体能

血糖值高,意味着我们吃的食物很快就会转化为体能。如果参加短跑,那这将有利于我们。但如果想维持工作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精力,那显然不可能。

想维持工作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精力,应该去吃血糖值低的食物,比如全麦食物,它们释放热量的速度比较慢,因而保持精力的时间也就更长。一天多餐,每餐少吃点,也能有效地保证一天身体所需的体能。

·水是我们能量的来源

虽然血糖值可以转化为体能,但终会在我们的体内耗尽。所以,在每餐之间,我们需要通过水来维持体能。即便不渴也会因为缺水而导致疲惫。所有的饮料都不能代替水。


·让时间头重脚轻

头重脚轻的日程安排是把最繁重、最难办、最花时间的事情优先处理,而把最轻松、最容易做的事情放在最后处理。最难的事情已经处理妥当,即便累了,也有信心能凭借以往的经验直觉处理其他小事情。

头轻脚重的日程安排则是相反。这样的日程安排很糟糕:一是,引发我们拖延最繁重、最难办、最花时间的工作;二是,还没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已经被那些看似轻松和容易的事物耗光了能量。

因此,我们应该头重脚轻地安排日程工作:把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晨礼之后;如果按照周工作计划来安排工作,则可以把最重要的工作放在休息日的次日。

·平衡体力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一下子做100个俯卧撑,胸肌和胳膊就会非常累。接下来,我们就没有力气做需要用到胸部和胳膊力量的项目了。但是,我们可以做腿部力量的运动。

这是告诉我们,如果做某项工作感觉到吃力时,可以“切换”到使用另一些“肌肉”的工作来做。

每一项工作都以不同的方式消耗我们的体力,学会平衡体力,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不要多任务并行

如果多任务并行,则会带来严重的效率问题——注意力切换是需要时间的,而一部分信息也会流失在切换的过程中。此外,如果我们的专注力不够的话,得到的信息也并不会存入记忆。与此同时,这样的切换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果我们的职位需要协调和处理各方关系和事务,那么给自己留一定的“独处”时间就非常有必要。

·再坚持15分钟后就好

健身时,如果20磅的哑铃令我们举得手哆嗦腿打颤想要放弃,那么20磅就是我们的“阻力值”。我们只有坚持举起20磅,才会突破“关口”,从而举起更大的重量。

下次如果我们想要放弃工作时,请再坚持15分钟,挺过“关口”,不仅能锻炼到“肌肉”,还会“越练越有劲”——帮我们对抗消沉、恢复精神。

搞清楚我们能持续工作的时间,下次制定时间计划时,坚持多做15分钟。

但是,坚持了15分钟之后,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我们可以做另外一件事,或者只是暂时停止工作。休息可以让我们恢复精力,休息也可以让我们在重拾工作时有新的思路和角度。

·保持敏锐的方法

方法一:饮食和运动。上文已经说过,饮食和运动是维持体能的重要因素;

方法二:心理健康。虽然饮食和运动可以维持身体的体能,但是如果大脑运行缓慢,反应迟钝,对工作和生活提不起兴趣,那么我们仍会有挫败感。抛弃那些不能带来新信息新想法的报纸、网站、微信和人,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和观看能带来新想法的内容,可以激发我们的心理活力。

方法三:脑力训练。最简单的脑力训练就是各种形式的学习。学习一门外语、新技能或者新的运动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激发我们的大脑保持活力。但是,工作不是学习。

·目标才是保持活力的源泉

长年累月的保持动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论我们做了多少晨礼、补充了多少血糖值、喝了多少水都是无用的。这时,唯有回顾我们的目标,才能抵抗消沉。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们掌握到了一个以前想学但始终不得法的狠招:在繁忙的事务中,也能时刻保持活力满满。

这需要我们建立条理性的系统,并定期维护;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保持活力的小方法。

花几个小时找一件东西是没有条理性的标志。建立条理性的系统,就可以花很少的力气把工作和生活保持得井然有序,从而解放我们的脑力,以便我们拥有更多的脑力去处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进而达到生产上的高效。

建立条理性系统,在生活方面需要我们给每个物品“定点定位”;在工作方面,需要我们设置类别。就算再完美的系统,也会有突发事件打乱它,所以需要我们定期维护。

如果说条理性系统是给我们的脑力减压,那么运动、按周期工作、血糖值低的食物、水,则能让我们保持一天工作所需要的精力,而让时间头重脚轻、不要多任务并行、坚持15分钟后休息等,则能让我们维持活力。

好了,第2讲的学习到此结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满载着活力了。

第3讲,我们再见。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效率手册》的时间管理技巧
9分钟读完:《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最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
让你提高10倍工作效率,打包直接带走
六招破解996困境,最后一招,你可能根本想不到!
变得高效的简单三部曲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天做很多事情,却不会很忙碌和劳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