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新课标在实际中如何解决问题的

答: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的性的状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联系科技发展,及青少年成长的需求,更加生活化的选择教学内容,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这就体现了本课程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也说明品德教育的重点不在品德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品德行为的养成。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在《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原有的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适当补充一些本土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事,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接受,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来实现品德与生活相统一课程观,真正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能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很好的发展提高。由于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环境,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受到影响不同,他们是有差别的。在具体授课活动前,要有针对性,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就能更好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定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品生计划
品德课程需要走进儿童的实际生活
《品德与生活》新课改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