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AA2014:互联网之非理性繁荣(完整版)|观察[15期]
2014-08-30 诚品书斋

2014:互联网之非理性繁荣(完整版)

陈俊宇/文

翻开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广袤的太平洋连接着这个星球上两个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和美国,当然除了太平洋之外,连接她们的还有一根并不起眼的网线。在这根网线的两端分别撑起了一个高达上千亿美元的互联网经济体,而且随着风险投资资金的不断追捧,她的体量正在失去控制地不断膨胀。

据咨询机构 CBInsights 的报告,2014 年一季度美国初创企业的融资额创下了 2001 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的新高,前3个月VC共完成了 880 项交易,向初创企业投资了99.9亿美元,该金额数字与去年同比增长了 44%。估值达到或超过10 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即所谓的独角兽共有11家之多(KPCB的Aileen Lee把实现10亿美元退出的初创企业称为是独角兽,而退出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则是超级独角兽)。

而 2014年Q1 的新晋独角兽包括支付初创企业Stripe、家具电商Wayfair、云初创企业Cloudera等。而该季度获得融资的独角兽数量也已经与 2013 年全年匹敌,去年只有 8 家估值在 10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获得融资。

当然太平洋另外一端的中国互联网经济更是热火朝天,屡现高潮。比如成立不到2年的嘀嘀打车据传D轮估值高达35亿美元。比如在8月20日几乎同一天,就有春雨医生、艾德思奇、酒仙网3家企业宣布获得融资,总的融资金额达近3亿美元,更早前,包括蘑菇街、寺库、今日头条、凡客、人人贷、豌豆荚、滴滴打车等多家企业宣布融资达到或超过1亿美元。A轮不融个千万美元的,你都不好意思跟B轮投资人打招呼。

不过越是早期的项目,风投和天使们越抢的厉害,伴随着的项目估值也高的离谱,几乎每天都会传出“上线5个月估值10个亿”的神话故事,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电梯融资”的年代。每个投资人都争先恐后地想投出自己的独角兽或是超级独角兽,连早期的天使投资人们也是如此。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天使投资案例多达199起,总投资金额11.22亿元,投资规模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天使投资的热度在中国有增无减。甚至很多早期互联网创业者也都已转身成天使投资人,可谓“神州处处有天使,全民死磕BAT。”

风投机构们天天放卫星,你让BAT的员工们怎能耐得住寂寞呢?于是大把大把的优秀员工出来辞职创业,因为他们知道,过不了几个月,他们的项目估上个10亿,100亿,那都不是事儿。

创业圈创业热,这创投圈也创业热。最近明星投资人们扎堆出来成立新基金,鼎晖、红杉、IDG、DCM等一大批新兴明星投资人不甘于被大佬们的统治和压榨,纷纷出走自立门户。其实这种所谓“宁为鸡首,不为凤尾”的精神头实属无奈,虽然总算有资格在名片上写上创始合伙人或管理合伙人的Title了,投资风格也自主了,假以时日也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沈南鹏和熊晓鸽了,但其实管理费收不了多少,有的甚至还可能收不到(按实际投资支付管理费),Pitch项目时又面临越来越高的溢价,最狗血的是有些LP还是原来那些猴精猴精的投资大佬,所以本质上是换一种方式为大佬们打工而已,一样苦逼,不一样的烟火。

在我看来,当下的互联网圈,无论美国也好,中国也罢,创业圈也好,创投圈也罢,总体上是遍地发烧发热之盛况。但到底有没有泡沫,大家却各有各的说法,悲观警醒者有之,乐观鼓吹者亦有之。

当然市场上大多数人的看法仍属乐观派,并不认为存在互联网泡沫。因为与1999年的“纯互联网”概念相比,当下的互联网经济拥有更加坚实的通信基础建设、良好的商业生态、成熟的互联网用户等诸多有利条件支撑。

但果真如此吗?

终于也有少部分投资人开始嗅到了泡沫的味道。李开复接受记者访谈时提到,目前一些互联网项目估值确实有些过高了。比如商业模式都不清晰的Drawsomething、Instegram,仅仅一个软件就价值10亿美元,相比已经上市的却只有24亿美元的市值Zynga,的确令人咋舌。

但如何来判断泡沫呢?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我们至少应该给出一个自己的标准,《商业价值》杂志对此给出了一些评价,节选如下:

Market Watch专栏作家Therese Poletti曾撰文指出:“Color的融资是个分水岭,标志着硅谷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新一轮泡沫当中了。”在Poletti看来,当下的硅谷,少数“投资者”的理智再一次被多数的“投机者”所掩盖。

创办Broadsight科技咨询公司的Allen Patrick则称,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另一个泡沫的开始阶段,“泡沫就是过多的资金追逐资产,并生产更多的资产,然后需要找一个更大的傻瓜来买——创业者和投资者通常被Y Combinator所诱惑。前者从超级天使处得到资金,后者通过各种手段助其登上Tech Crunch的头条,之后便等待下家接盘。中国互联网的故事莫不如此,天使机构真格基金先入手,然后36氪一通软文,不到半年红杉A轮,紧接着36氪等红杉系媒体继续一通软文,这同样也是出了名的“一条泡泡龙服务”。

参考Patrick用“十条泡沫确认标准”来判断互联网泡沫的程度,看看我们有那些已经中招了?

1、已经有人预警泡沫的产生,但“新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倡导者却越来越卖力地鼓吹。

2、只要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前雇员创业,就会没有任何理由地获取投资。

3、为了创业公司,会有大量的投资基金公司逆向诞生。

4、公司开始不需要实际的产品,仅凭着公司的PPT介绍,就可获得资助。

5、产业内大公司的MBA们纷纷离职,自己创业。

6、产业内发生大市值公司上市的事件。

7、投资银行为新事物炒作市场,开设创业基金,将养老的钱投到里面。

8、受宠的新生事物开始愚蠢地购买传统公司。这时候离崩盘不远了。

9、出租车司机开始向你建议买卖此类互联网公司的股票。


显然按照Patrick的这套标准,当下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的局面如出一辙,中美互联网市场也难分。包括其中第7条,去年几乎就是互联网公司的美国上市热潮,今年上半年京东也上市成为了300亿美金的独角兽俱乐部一员,就差阿里巴巴下半年加入1000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俱乐部。从第1条和第8条我们都中招了,就差等到出租车司机也加入进来了。


曾经准确预测过1999年“互联网泡沫”的罗伯特·希勒( Robert J. Shiller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概念:“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投机性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希勒从1989年到2004年之间持续对投资者估值信心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市场估值最高的时候,认为估值偏高的人最少,估值信心的变化为2000年前后市场泡沫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或许美股的一些数据可以提供我们对比历史数据参考。近期,美国Russell 1000小盘股指数(罗素指数)攀至925.98,创历史新高。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今年连创新高,但这一次,我们或许应该警觉了,这不是一般的历史新高,该指数已经超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水平。Russell 1000小盘股指数上一次涨到这么高,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如今,时隔十四年半,该指数又重回历史高位。Russell 1000指数中的许多股票也包含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中。纳指报4527.51点,创十四年来新高,距2000年3月时的历史最高5132.52只差13%。

历史不会重复完全一样的轨迹,但却总是在轮回中辗转反侧。1999年,2008年(由金融危机导致),201?年。

无比鸡血的互联网创业者、塞满伟哥的风险投资人、节节高涨的纳斯达克、兴风作浪的股票基金以及推波助澜的媒体人们,有谁听到了泡沫破裂的声音?

或许当某天你乘上一辆出租车,的哥师傅开口见你第一句话就说:“跟大数据算法,我猜您肯定是一名金融专业人士,您说我手里的阿里巴巴股票该不该卖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愤青”谈投资:天使投资不需要专业性经济本质是一场“谎言”
是什么引导了股市的情绪 《非理性繁荣》给你一一破解
详细
科技互联网行业: 非理性繁荣与理性回归 | 36氪
坤鹏论:独角兽成群繁殖的秘密 90%是被资本插上角粘上翅膀的假货
C轮死魔咒突袭“独角兽”:“浮筹”消失 娱乐化创投遭挤泡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