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岁乖女孩跳楼:表面积极阳光的懂事孩子,内心可能早已千疮百孔

文/霓裳

看到一则来自大河客户端的消息,2020年6月4日,湖南常德某小学,一位12岁女孩把遗书交给同学后,从5楼跳下。

据女孩的朋友说,女孩父母离异,她的母亲对她期望很高,要求严苛。女孩曾多次表示,想通过跳楼或者离家出走来的方式远离母亲。

而最让我心疼的是女孩的遗书,里面提到了很多人,她对他们表达了感谢与希望,而对自己的唯一希望只是“死后能葬在外公身边”。

这是怎样的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

01 一个孩子如果太懂事,那才真正是有问题的

很多大人都希望孩子乖巧懂事。但是,孩子太懂事,往往意味着他们常常在为他人而活,他们总是过多地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压抑自我,内心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一、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一个人抑郁,常常是因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他们总是想着如何让别人开心满意,却长期忽略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久而久之,自我就变得十分弱小。

就像这个小女孩,在她遗书里,全是他人,完全没有自己。

有句话说:“乖孩子的崩溃,都是静悄悄的”。

当一个人的自我太弱小,其实就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生命力,他们脆弱的内心是无力支撑他人的期望的。这时,别人眼中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每个人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其实是捍卫自我的保障。如果父母总让孩子乖,等于在扼杀孩子的自我,孩子内心其实是想反抗的,但他们力量太小,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攻击性。

二、不要要求青春期的孩子听话懂事

有些家长说,我家孩子小时候可乖呢。结果到了青春期,孩子变得十分叛逆。这是因为,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觉醒的关键期,小时候孩子的自我被压抑得越严重,叛逆就越明显。

到了此时,父母千万不要再要求孩子乖和听话,否则,孩子的攻击性就无法释放,就会转向攻击自己。越懂事的孩子,越无法向外释放攻击性,只能转向攻击自己,抑郁就是一种隐形的自我攻击。

许多乖孩子表面上积极阳光,其实内心早已被自己攻击得千疮百孔。

而自杀,就是对自己最严重的攻击。

02 不要要求孩子完美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当然也没有完美的孩子。自我中心是孩子的天性,这并不是因为孩子自私,而是因为孩子的认知与思维局限。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理论指出,7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模式是自我中心。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眼中完美的人,不接受孩子不符合他们期待的样子。

这让孩子无法真实地做自己。

他们为了符合父母心中的完美期待,只好严重忽略自己,也无法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就像这个女孩,连死前的细节都想做到完美,考虑得如此周到,一方面是母亲的严苛要求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太想让人记住自己,这也是她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

女孩的遗书内容:

“妈妈,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并且养育了我12年,希望在我死后,您能不再悲伤,不要做出过激行为,希望您能马上走出阴影,不再为我烦恼,最后,我还是希望您与爸爸复婚。妈妈,我爱你!

爸爸,感谢您给予了我的条件与关爱,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您能改掉坏毛病,我希望您能使妈妈笑口常开。爸爸,我爱你!

陈老师,感谢您这么久对我的栽培,希望您能一直这么幽默与乐观。老师,我爱你!

宋老师,感谢您四年来的陪伴与信任,希望您以后能不再那么严厉,同学们都敬爱您。老师,我爱您!

给我的长辈,我死后大家要记得我呀!不要太悲伤!走出阴影,谢谢你们的陪伴!

经我的兄弟姐妹们,我死后大家要加油学习,千万不要学我!谢谢你们给我的欢乐!

给我的同学与好朋友,感谢大家的陪伴,希望我的死能让老师放松,让教育部重视心理教育,感谢你们!

给我所有认识的人:感谢你们!陪伴我走过这漫长而短暂的12年,以后啊,我可能不会再来了,人间是个好地方,下辈子不来了,我的压力你们也能想像,你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压倒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希望我死后能葬在外公身边。”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表现非常完美,才是不符合规律的。正常情况下,我们既能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能看见孩子的缺点,这样的孩子才是真实的。

03 不要对孩子过度付出

父母对孩子过度付出,往往会变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单亲妈妈宋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女儿乔英子的身上,英子却感觉到 “自己不配妈妈对我的好”。

因为妈妈对她越好,她越不能违背妈妈的意愿,只能压抑真实的自己,去尽力符合妈妈的期待。如果一个人只能为别人的期待而活,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就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乔英子抑郁了,这位在别人眼中懂事优秀的女孩,却流着泪对同学说:

上学没意思,活着没意思,人生活意思。”

这种过度的爱已然成了孩子的枷锁。英子甚至为了逃离妈妈无处不在的“爱的控制”而试图跳海自杀。

单亲妈妈很容易对孩子过度付出,以试图弥补缺失的父爱,以及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可妈妈的“加倍的爱”并不等于“父母双全的爱”,这种爱对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父爱是乐观、坚定、勇敢与豁达的,母爱是温柔、细腻、体贴与呵护。过度的细腻体贴与呵护,会变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罩子,让孩子透不过气,无法呼吸。

同时,妈妈的付出越多,就会对孩子要求与期待越高。

如果孩子不反抗,则内心压抑痛苦,这样的孩子,往往很容易抑郁。如果孩子想反抗,则会产生一种内疚与罪恶感。但是,反抗最终是压抑不了的,否则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自杀,要么杀人。

这位女孩也是单亲家庭,她的母亲对她期望很高。她曾多次表示,想通过跳楼或者离家出走来的方式远离母亲。最终她选择了跳楼自杀。

而在不久前,青岛一位15岁的少女,勒死了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律师妈妈。同样是单亲家庭,那位律师母亲平日对女儿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但同时,她对女儿的要求与期望也很高。这样的母女关系让女儿感到无比痛苦,最终发生了悲剧。

04 真正的爱,能够让孩子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一、关心孩子的感受,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活得有价值,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如果父母总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即便你告诉孩子“我很爱你”,孩子也感受不到自己“有被爱的价值”,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

这样的孩子很怕自己不被爱,或总觉得自己要表现完美才值得被爱。

自杀的孩子,常常会有一种深深的不配爱的感觉或负罪感,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价值,甚至给别人带来了痛苦”。他们缺少一种被讨厌的勇气。

就在前几天,安徽黄山一个男生在学校宿舍里留下一封遗书,然后站在5楼宿舍阳台外想要跳楼。他在遗书中说“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对不起,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

玩手机的孩子,常常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与价值感,即便孩子不玩手机,也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即便一些孩子表现很好了,也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就像乔英子,在别人眼中已经十分优秀了,却依然觉得自己“配不上妈妈的爱”。

这位12岁女孩也一样,她在遗书中对妈妈说:“希望在我死后,您能不再悲伤,不再为我烦恼。”她觉得是自己给妈妈带来了悲伤与烦恼,自己死了,就能够少给妈妈带来烦恼。

二、孩子常常会试图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一方面是他们的自恋感在起作用,认为父母的开心与不开心都是自己造成的,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常常会这样误导孩子:

“都是你不好,我才不开心”,

“都是因为你不乖,爸爸(妈妈)才离开你”。

父母离婚的家庭,孩子往往会有更多的内疚感,他们认为“要是我表现好一点,爸爸妈妈就不会离婚了”。

这个女孩也有这样的心理,所以她希望自己死后,爸爸妈妈能够复婚。可怜的孩子,至死还在试图为父母的感受负责。

真正的爱,能够让孩子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因此,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分清自己的责任边界,告诉孩子“我心情不好不是你的错”,“我们离婚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不再相爱了,但我们两个依然还爱着你”。

这样,孩子才能看见自己的价值,并学会不再试图为他人的感受负责,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05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父母的好情绪是孩子最好的解压器。

孩子对父母的情绪特别敏感。如果父母轻松愉快,孩子也会感觉愉悦,并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父母焦虑烦躁,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女孩的遗书中提到了妈妈的“悲伤”、“烦恼”和“过激行为”,并希望爸爸今后“能使妈妈笑口常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妈妈平时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且情绪很不稳定。

这样的氛围会让孩子倍感压力,甚至成天担惊受怕。

女孩不仅承受着来自学校的压力,也承受着来自妈妈的压力,她的心理早已不堪重负。

因此她说“希望我的死能让老师放松,让教育部重视心理教育”, “我的压力你们也能想像,你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压倒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要学会自己处理好情绪,以平和愉快的状态来面对孩子,并在孩子遇到压力和无助时,做他们的精神支柱。这样,即便孩子在外面遇到了困难与挫折,也会有积极面对的勇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岁女童录视频后自杀,看完泪崩!每个自杀的孩子身后,都站着只看得见成绩的父母
盼爸妈复婚,应如何看待?
一个自杀少年留给父母的遗书,称如果再生弟弟、妹妹,一定要做到这5条!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一句话
13岁男生坠楼身亡,留下4封遗书:缺少父母包容的孩子,有多可怜
《我的姐姐》票房破4亿,张子枫感动上亿人:你是姐姐,更是你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