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联合重组步伐加速 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加清晰

纵观世界水泥发展的历史,其实可以看做一个产业由分散到集中,兼并重组不断上演的历史。特别是2007年全球次贷危机后,以拉法基、豪瑞为代表国际老牌水泥劲旅横扫全球水泥市场。

而拉法基与豪瑞宣布合并更是将这场全球水泥并购潮推到了顶点。

作为全球最为重要和活跃的中国水泥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行业“滑铁卢”后同样迎来兼并重组,产能集中度急速上升的高潮。近年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等国内水泥龙头企业纷纷用实际行动推进国内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的进行。

在2015年推出的《水泥行业推进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全文》认为加快推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将对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国内产能前十强产能和集中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毫无疑问,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水泥行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到道路上,还将继续涌现一幕幕纵横捭阖、强强联合的并购大戏。

拉开产业并购大幕

在中国水泥发展的历史上,浙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地区。我国进入新型干法时代后,由于充足的社会资本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一条条崭新生产线在这片热土上拔地而起。一时间,浙江水泥在全国风光无限、无出其右。

突如其来的宏观经济变化,将浙江水泥行业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用当时行业的话说,全省行业处于“谁也不能吃掉谁,谁也不能打垮谁”的境地,整个市场进入一个“低成本,低价格,零让利,我打死你,你打死我”的竞争僵持阶段。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建材集团南方水泥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并购了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数百家中大型水泥企业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奇迹和企业整合的范例。中国建材此役也掀起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并购大戏。

并购给行业带来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2006年,浙江全行业1亿吨水泥产能,仅获得1亿元的行业利润,吨水泥1元的行业平均利润让浙江水泥行业陷入最低谷。仅仅6年后的2012年浙江水泥行业全年产量1.15亿吨,实现利润总额34.6亿元。

中国建材以同样的方式分别在全国各个地区成立了北方水泥、中联水泥西南水泥。对于行业,这场席卷全国的兼并重组旋风,给全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力量,给各地陷入低价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逐步画上句号,大幅提升了产能集中度。

近年国内水泥企业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以西南水泥为例,彼时由于强劲的需求,西南地区涌现了一大批水泥企业,但是由于经济基础比较差,水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能过剩,导致西南地区水泥企业无序竞争现象非常严重。对大量落后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就成为摆在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乔龙德则在致辞中表示西南水泥的成立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是当前水泥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历史必然,必将从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上加快西南区域和全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步伐。

海螺水泥强势展开并购战略

海螺水泥在其发展初期曾经经历过大规模并购的阶段,随后并购方式被新建取代,直到2011年规模并购再次启动,2011-2012年海螺水泥在中南、西南和西北并购多条熟料生产线,随后的2013、2014年并购动作放缓,2015年,行业更显动荡不安,海螺水泥再次发力。

2015年一年内,五次出手拿下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7条生产线,累计增加熟料产能750.2万吨及水泥产能1100万吨,并再次收购广西四合工贸20%股权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力度超过此前两年。

海螺水泥2015年全年并购事件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2016年6月海螺已收购江西赣州市场二把手——江西圣塔集团,增加熟料480万吨、水泥760万吨,使其产能南北呼应贯穿江西全境。除并购地区性的龙头企业外,海螺水泥也开始联合区域性的大企业(集团)已共同整合区域市场。

2016年6月19日,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海螺国际控股将以15.27亿港元的对价收购西部水泥扩股后16.7%的股份。双方联手共占陕西约55%的市场份额,未来通过成立合营企业、合并资产、资产互换等多种方式推动陕西市场的整合发展。

联合当地龙头 华润水泥闵、滇战略清晰

2013到2015年对于华润水泥意义深远的,不仅通过通过与福建能源集团签订在福建共同发展和拓展水泥、混凝土业务的战略平台协议。还通过斥资22.7亿元完成了对昆钢水泥的重组,新组建云南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9月华润水泥与福建能源集团签订在福建共同发展和拓展水泥、混凝土业务的战略平台协议。福建能源的全资子公司——福建建材持有福建水泥约28.78%的股权。福建水泥是福建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已拥有和控制水泥产能达1200万吨。此次战略合作是央企与省属国企的合作,是一次典型的强强联合。

2015年6月,华润水泥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入驻昆钢,以6.6亿元的代价取得昆钢水泥50%权益收入囊中。混钢水泥为云南最大的水泥企业,共拥有20条熟料线(含在建),累计熟料产能1800万吨,水泥产能约2200万吨,市场区域主要覆盖云南核心市场滇中地区及滇西南地区。华润水泥其位于滇西北大理州的市场,与之形成互补之势,共同维护云南市场,而其西南战略版图也逐渐清晰。

华新水泥接手拉法基中国区核心非上市资产

2016年8月3日晚间,华新水泥发布与拉法基中国签订《关于拉法基中国转让部分在华非上市水泥资产之框架协议》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已久的传言被坐实。这笔高达41亿元的交易吸引了全球行业的目光。

华新水泥由此收购拉法基中国在重庆、云南和海外市场的7家子公司,借此,已更名为拉法基豪瑞公司的水泥巨头企业将中国区的部分非上市水泥资产注入华新水泥。

“此番拉法基中国装入华新水泥资产基本集中在中国西南市场,”中国水泥网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郑建辉表示。两者重组后,将提升西南水泥市场的集中度,可改善当前水泥企业盈利艰难的局面,今后华新水泥可能形成西南市场和湖北市场并重的战略格局。

郑建辉还认为,华新水泥在云南拥有产能400万吨左右,在四川拥有200万吨-300万吨左右,通过并购拉法基中国的7家子公司新增产能后,华新水泥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会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而水泥行业的同业竞争消除后,企业间不再打价格战,利于企业提升盈利能力。

两材重组 建材航母横空出世

2016年8月22日,足以载入中国建材行业发展史上的日子到来。当晚,国务院国资委同意“两材”实施重组,中国建材集团将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而中材集团则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由此,国际建材航母横空出世。

两材重组后的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2017年3月,中国建材集团与中材集团正式宣布合并。2017年9月,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发布合并公告,合并后,中材股份将根据相关法律被中国建材股份吸收合并。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表示,新公司的发展方向就是围绕着国家提出的“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的建材企业。

对于我国建材行业,两材重组的意义绝不止涌现了一个巨无霸企业。国务院参事蒋明麟回忆起两材成长变迁时对记者感慨地表示:“两材重组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市场的需求。”他深情寄语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强强联合优势,向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大建材企业集团迈进。

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发展,但最终会带来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后果更为严重。因此,现今的合并重组正是将这两家大企业的发展方向拨回初始思路,是历史的必然。

根据统计,两大集团水泥产能在内蒙古、江苏、安徽、江西及湖南省有重合,若后期合并,在上述各省区域集中度将分别提升6.86%、7.72%、3.44%、3.57%至20.8%、33.74%、14.92%、30.61%和34.47%。

金隅冀东整合 稳定京津冀市场

2016年,必然是我国水泥兼并重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当年4月5日,历经了38年沧桑的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冀东水泥)迈出历史性步伐。由北京市和唐山市委市政府主导,北京金隅股份公司(下称金隅股份)和冀东发展集团决定进行战略重组。

行业人士指出,金隅和冀东战略重组是基于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实际情况做出的自发行为,重组后的协同效应最大。这是市场倒逼下,企业“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绝地而后存”的必然选择。

近年全国水泥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金隅股份、冀东集团都是多板块经营企业,将水泥、混凝土及相关业务板块注入到一起有利于企业更加专注水泥制造产业链的经营发展与转型升级,无论是的“跨区域国资合作国企改革”典范还是“区域供给侧改革典范”,仅仅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如果新冀东能够专注于行业发展升级、企业内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必将成为水泥企业产业链发展的典范。

对于京津冀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来说,金隅和冀东的战略重组无疑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据报道,冀东金隅重组之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达成了基本共识,行情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成立联营公司 河南水泥产能集中进一步提高

2019年9月27日晚,中国建材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联水泥与河南投资集团成立联营公司。在市场上盛传多年的关于中联水泥整合河南市场的传言终于坐实。从两年前的绯闻,至今天中联正式牵手同力,有利于水泥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维持行业自律,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水泥市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引入托管机制 加速企业改革实践

近日,台泥集团董事长张安平先生在发给台泥(辽宁)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称,台泥集团决定将台泥辽宁公司委托冀东水泥自2020年7月1日起托管五年。由冀东水泥整合两个集团在辽宁地区的资源,做好节能减排,成为地区循环经济的领先者。

水泥企业间的托管运作模式时隔多年再次出现,东北当地一行业领导认为台泥辽宁由冀东水泥托管或将增强冀东水泥在东北区域的话语权,对区域内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

由于目前尚未明确两家企业在效益、利润方面是如何进行分成的,将对市场产生何种效果还是未知数。但从行业内现有的案例来看,地区内两大企业之间的托管合作对于市场有积极的作用。新台泥总经理姚成府就曾表示,英德台泥三条生产线全部委托海螺经营管理,当地市场进一步得到改善。

姚成府还认为资产托管是一种重要的行业整合方式,这是一种管理权的让渡,是弱纽带关系整合。在目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内,托管的操作相对简便,可能更可行。也可通过托管,在双方建立了良好信任关系基础上再进行产权交易,这样可以降低市场风险。

在水泥大市枣庄,托管机制同样对市场发挥了作用。自2012年底以来,在枣庄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泉兴集团与中联水泥共同组建了山东泉兴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搭建了枣庄水泥整合的战略平台,先后并购了申丰水泥、沃丰水泥、泉兴水泥三家公司。2014年起,三家水泥企业委托中联淮海运营管理区进行经营管理。

在战略合作 托管的双重模式下,枣庄水泥行业共识逐步达成,2018年枣庄水泥熟料产量1795.01万吨,同比增长-3.09%;全市水泥产量2022.14万吨,同比增长12.33%。水泥产量虽然增幅不大,但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枣庄也因此摘掉了全国水泥价格洼地的帽子。

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加清晰

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形式的变化,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大事件相信绝不会止于此。正如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所要求的那样,“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产权或经营权,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

产能集中度提高,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得以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加清晰。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在世界各国不断得到响应,国内一大批优秀的水泥企业也正在将产业兼并重组的步伐迈出国门。我国水泥行业已经从国内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最终将完成水泥大国向水泥强国的转变。

责任编辑:梁爱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水泥去产能显效 价格创12年新高
水泥行业并购黑马频出
水泥价格飙升:产能未去,只是轮流上桌吃饭
水泥集中度飙升至63%!谁是盈利10强?(龙头)
水泥产业寡头时代来临, 谁是A股水泥盈利能力10强?
曹江林:“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面临“三高两重”挑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