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佛女校长:能走出去的孩子,未来发展和格局,同龄人根本比不上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14岁的孩子,已经在走过了四十几座城市,在话剧舞台上演出超过500场?

黄磊在献给女儿的文章《她准备好了》深情地说道:“我很感动,当年我们怀抱中那个小婴儿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

而黄磊口中的这个大姑娘,其实只不过是一个14岁的孩子,就像普通人身边那个十四岁依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一样的年龄,却经历了许多人一辈子都难想象到的人生。

有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对于这个问题,黄磊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回答:

带孩子走出去。从小见过了世界的孩子,心中的目标才能变成世界。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黄磊育儿观念的最好总结,也是对其他父母的最好启发。

可惜的是,中国,甚至是世界的父母缺少的正是这种“行”的魄力。

哈佛女校长的教育观振聋发聩:为了孩子好,就请带着孩子走出去

哈佛大学三百年建校史以来第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就曾经指出:

“了解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她认为,孩子认识世界的时间应该早点,再早点。孩子不应该只是被关在父母的翅膀之下,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最终志在世界,实现书本到实践变化的关键是,首先要见过这个世界。

世界上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认识和熟悉,决不能将眼睛仅仅看着眼前。

女校长的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高屋建瓴地分析了见世界的重要性,只有当一个孩子认识到世界的时候,他才能立世界之大志,而不是随遇而安。孩子们的差距也就这样被拉开了。

见过世界的人,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就像是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写出来的一段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见过世界的人,不会被身边的小事约束,他们的目标会更加宏大广阔,怎么做并不是困扰他们的难题,要做什么才是他们更看重的内容。

马云曾经就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当年刚刚毕业的马云,因缘际会认识了澳大利亚人莫利,在对方的邀请下,这个少年揣着几百块钱在澳大利亚旅游了整整29天。正是在澳大利亚,马云第一次见到了电脑已经互联网。

马云在后来深情地说:“正是这次见世面改变了我的一生。”

只有见过世界,才能明白书中的美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生活中,我们其实听过了太多的书上说:

  • 书上说,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是世界的瑰宝。
  • 书上说,音乐能有让人沉醉的力量。
  • 书上说,长城有中国的根,埃菲尔铁塔有法国的浪漫,大本钟下刻满了英国的绅士。

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书上的东西在我们的大脑中总是像是一团一团的云,总不能沉下来,就像是我们的爱好,总是停留在喜欢的层面。

区别在哪?没错,就是行。

我们已经读了万本书,却很少有机会行一次路。可,不摸一下古希腊的建筑,怎么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对建筑学充满了热爱,不在维也纳看一看,又怎么知道自己爱不爱音乐?

书上的内容总归是模糊抽象的,只有结合在现实中才能更加鲜明,才能让孩子立下更加具体的梦想。

带孩子见世界其实是父母的一种智慧

梁启超可以说是最支持孩子走出去见世界的父母。梁启超先生9个子女,其中有7个子女曾经留学国外。

长子梁思成是我国建筑学先驱;此女梁思庄一举拿下了美国,加拿大的双学位;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是一名抗战英雄;幼子梁思礼赴美博士毕业,后成为我国著名导弹专家。

这些见过世界的孩子,都将自己的梦想建立在世界的级别,并且最终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佼佼者。

带着孩子走出去,何尝不是父母的一种智慧?既然父母不能陪着孩子走过一生,为何不让孩子见过世界,让世界陪他一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佛女校长:要多带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未来的格局不一般
不去观世界,哪有世界观?哈佛女校长: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
哈佛女校长:要多带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未来的层次和格局不一般
哈佛女校长:多带孩子看世界,娃的眼界和格局会非同一般
哈佛校长建议:多带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将来的层次和格局不一般
哈佛女校长:多带孩子出陌生的地方,孩子未来的层次和格局不一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