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握这12种关系成为太极高手指日可待(下)



虚与实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可见虚实对拳理、拳法的高度概括程度。对虚实的理解,不能只理解为两足或两手的轻重问题,《拳经》说,“一处有一处之虚实,处处总带一虚实”,太极拳运动的虚实问题是无处不在的,比较重要又比较易理解的是步型、步法上的虚实问题。解决了下盘进退的虚实问题,就是打下初步的基础了,往后练下去就会有较大的进步。

曲与伸

拳经说:“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肢体曲、伸的转换构成了动作。要注意的是无论前进、后退,腿的曲膝程度要保持一致,动作起来不会如波澜的起伏,整体才有平稳的可能。一腿前弓,膝不应超过脚尖;另一腿也不可用力僵挺,自然微微伸直即可。这是虚实分清,也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表现。上肢的动作应尽可能舒展,但不可伸直;关键在于肘关节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放松,不用拙力,保持“将展未展”的开展中有含蓄的略带弧形状态。并须注意两臂的对称、均衡关系。如单鞭、蹬脚、分脚、独立托掌等架式时,两臂张展就要平衡,高低在同一水平高度、臂弯的弧度亦应相同。这对拳势的造型美与重心的平稳都非常重要,对走架说来是一种技巧,“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而“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对推手应敌说来又是舍己随人的柔化功夫。

沉与提

沉是“气沉丹田”。提是“提顶”,亦即“顶劲”——“顶劲者,是中气上冲抬头顶也”,“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拳自始至终,顶劲决不可失;一失顶劲,四肢若无所附丽,且无精神。故必须领起以为周身纲领。”所以“提”,可使“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沉与提在走架中经常见同时存在,相反相承的——“顶劲上领,浊气下降,中气蓄注于丹田”,能气沉丹田,则中气足,动作即有稳健、轻灵的基础。久练之,则运劲有方,拳架的气势饱满,如要完成好“斜飞式”、“白鹤亮翅”、“云手”、“金鸡独立”、“上步七星”、“跨虎”等动作,沉与提的统一显得尤其重要。至于怎样“气沉丹田”?初学时也不必过多深究,陈鑫先生说:“至于中气归丹田之说,不必拘泥,但使气降于脐下小腹而己。”初学太极拳的人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锻炼慢慢体会这一对矛盾的重要性。

吸与呼

太极拳运动的养气为主,故强调“气沉丹田”。然而“气沉丹田”是与适应生理规律的呼吸相结合的,绝不可用强制的方法,尤其不可憋气。练太极拳动作缓慢、圆滑、柔和,因而呼吸也是细、长、均匀的。随着练拳功夫的深入,呼吸动作会从日常生活的自然呼吸方式,渐渐转化为有规律地配合拳势动作——动作由虚变实时,是由吸到呼的过程;当动作刚好完成,全身精神、劲力合住时,恰好呼尽,同时小腹亦微微膨胀沉实,动作由实变虚时,是由呼到吸的过程;当“开”的动作静止,即将换劲时,恰好把气吸足,同时小腹亦微微收缩,动作与呼吸的协调可似总结成规律的就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向后向上吸,向前向下呼。

蓄与发

蓄与发是指内劲的运用而言。所有武术运动都有蓄、发的劲力表现,太极拳中除了陈式太极拳表现较明显,其他各式太极拳的蓄、发都由意念(想当然地)表现。“蓄”是储备,是指内劲集中;“发”是放出,是指内劲击发。蓄劲是要吸气的,“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如完成杨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定势;又如陈式太极拳的“野马分鬃”、“背折靠”、“掩手肱捶”等式的始初动作,都是卷劲、蓄劲,及至完成式,则全身的精神、劲力集中一点发放出去。“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入出”。蓄劲时须松裆活腰,发劲时则必须扣裆拧腰,郝月如先生说:“紧要全在蓄劲;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无蓄劲则无发箭之力。发劲要上下相随,劲起于脚跟,注于腰间,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蓄可称之为虚、为开;发也可称之为实、为合;但无论“蓄”与“发”都必须以腰为第一主宰。而且是有蓄必随之有发,蓄发相变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拳式。

断与连

断与连:走架是势势相连如环无端的。全局来说是连的,局部分析则有应断的地方,使“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每一势都有明白的起止点,运动时不可不交待清楚,然而每势之间又不可有明显的停顿——“此势似可停止,下势之机已动,”劲力的“蓄”和”发”是有明显的变化和断续的,但意念是连接的,“其形若止,其意不止”。断点必是“着”(即每个招式)饱满地完结之处,又恰是紧接的下一着的起点,是所谓“上着下着,一气承接,勿气神气间断”,是“停而不停”。式子没有完全完成时不可以断,完成之后不可以停,这就是“断而复连”,是“似停非停,不停而停”

以上这十二对矛盾,全部贯串于太极拳走架与推手之中,是有机地混为一体并非割裂的。初学时应集中精神把架子基础打好,进一步提高就要研究一下太极拳的特征、要领和要求,上述的一些问题,因内容大多,限于文章的篇幅,还是讲得很不透彻的,爱好者们可随着学习的兴趣渐浓、功夫日深,多看些前人从实践中提高到理论的经验之谈,自然会从中悟出些道理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氏太极拳的“内气”表现及练习方法
太极拳的意念问题
太极拳的阴阳相济论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
如何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
[转载]浅谈太极拳的练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