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情关系以及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

二、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

三、融情于景(移情入景),情景合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融情入景的例子,不局限于通篇的情景合一,更多的是一句之中的情景合一。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非花鸟不可爱,只是诗人忧国忧民,所以说“花溅泪”、“鸟惊心”。“感时”、“恨别”是写情。一句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情、景内在联系辨

一、情、景正衬

(一)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二)以哀景写哀情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既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绕着妻儿。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二、情、景反衬

(一)以乐景写哀情

元稹《行 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二)以哀景写乐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例一:

  蝉   托物言志

  垂緌①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

  ①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似下垂的冠缨。

 

石头城   借物抒情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区别;1、托物言志描写的“事物”都只有一个:借物抒情描写的“事物”都不止一个。

2、托物言志同一事物都被进行了多角度或多层次的描写;借物抒情景物都是单一角度或单一层次的描写,或是将这几种景物融合在同一画面中作一次性的描写。

3、托物言志作者借助“蝉”、的某些特性所要表达的感情主要属于道德、节操、意志、品质方面的内容。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表达的“感情”是指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爱、憎、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反应。

4、托物言志事物特点是采用点击式白描的手法揭示出来的,无须营造特定的意境。借物抒情景物特点是采用浓墨重彩的方法描绘出来的,多个景物共同形成了一个渗透着作者特定情感的特定意境。

5、托物言志描写的事物常常要作直接的评述,并通过对事物的某一特点的肯定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志。;借物抒情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一般是不明确揭示的,有的不仅对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未作任何评述,连作者的感慨也都隐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了。

  

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

二、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

三、融情于景(移情入景),情景合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融情入景的例子,不局限于通篇的情景合一,更多的是一句之中的情景合一。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非花鸟不可爱,只是诗人忧国忧民,所以说“花溅泪”、“鸟惊心”。“感时”、“恨别”是写情。一句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情、景内在联系辨

一、情、景正衬

(一)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二)以哀景写哀情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既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绕着妻儿。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二、情、景反衬

(一)以乐景写哀情

元稹《行 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二)以哀景写乐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例一:

  蝉   托物言志

  垂緌①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

  ①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似下垂的冠缨。

 

石头城   借物抒情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区别;1、托物言志描写的“事物”都只有一个:借物抒情描写的“事物”都不止一个。

2、托物言志同一事物都被进行了多角度或多层次的描写;借物抒情景物都是单一角度或单一层次的描写,或是将这几种景物融合在同一画面中作一次性的描写。

3、托物言志作者借助“蝉”、的某些特性所要表达的感情主要属于道德、节操、意志、品质方面的内容。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表达的“感情”是指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爱、憎、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反应。

4、托物言志事物特点是采用点击式白描的手法揭示出来的,无须营造特定的意境。借物抒情景物特点是采用浓墨重彩的方法描绘出来的,多个景物共同形成了一个渗透着作者特定情感的特定意境。

5、托物言志描写的事物常常要作直接的评述,并通过对事物的某一特点的肯定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志。;借物抒情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一般是不明确揭示的,有的不仅对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未作任何评述,连作者的感慨也都隐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董腾老师干货|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的解题技巧,一篇教会你!
2010年中考语文诗词赏析:表现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
2015年高考备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