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7版《红楼梦》剧本(八)

第五集 元妃省亲

  (对应电视剧剧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 荣府荣禧堂廊下

  贾母拄着凤头拐杖,焦虑不安地向门外张望。

  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等皆凄凄惶惶地环绕着贾母。

  字幕(叠): 

  第五集 元妃省亲

  2 荣府大门外

  赖大带三、四个家人骑马飞奔到门前,飞身下马,汗流满面地急急走进西角门…… 

  3 荣禧堂廊下

  贾母抹下两滴老泪。

  4 荣国府仪门

  赖大带着家人气喘吁吁地走进仪门…… 

  5 荣禧堂廊下

  一个小厮跑来,打千:“老太太,大太太,大奶奶,二奶奶……”

  凤姐喝断:“行了!快说什么事!”

  小厮一下愣住,张着嘴说不出话。

  凤姐急得跺脚:“废物!”

  贾母:“别喝他。快说什么事?”

  小厮这才指若门外:“赖总管回来了。”

  凤姐:“快去找来,还愣什么?” 

  小厮跑走。

  贾母双手合什默祷。

  王夫人、邢夫人等益发焦躁不安。

  赖大匆匆走来。

  贾母等焦急的眼神直直盯住他。

  赖大急步上前跪下:“禀老太太,太太们:奴才奉老爷命,请老太太带太太们尽速进朝谢恩。”

  贾母:“快说什么事!”

  赖大:“奴才们只在临敬门外侍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后来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老爷往东宫去了,盼咐奴才们速请老太太领太太们进朝谢恩。”

  贾母又愣了一会神,才露出欢快的笑容,又赶紧抹掉几滴老泪…… 

  邢夫人、王夫人等个个脸上绽开难以描绘的笑容。

  荣府内外院传来热闹的说话声,欢笑声…… 

  6 贾母房内

  鸳鸯等丫鬟喜气洋洋地服侍贾母大妆…… 

  7 邢夫人房内

  邢夫人焦躁地:“快点!快点!别误了时辰!”

  丫鬟们忙乱地从箱内往外找衣服…… 

  8 荣府仪门外

  吆喝牲口的声音、套车的声音、喊人的声音棍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林之孝吆喝着:“今天全用轿,不用车。轿,大轿!”

  三、四乘华丽的大轿一乘一乘抬过来……

  9 王夫人房内

  一丫鬟:“太太,轿备好了,老太太已经出来了。”

  王夫人大妆已毕,笑容满面地往外走…… 

  10 宝玉卧室

  宝玉正歪在床上闷闷地看书。

  外面传来阵阵说笑声,宝玉听而不闻。

  麝月从外边兴高彩烈地跑进来:“宝玉,宝玉!”

  宝玉从脸上把书拿开:“什么事?” 

  麝月:“咱们家大小姐当了娘娘了!老太太和太太们都进宫谢恩去了。”

  宝玉又用书把脸遮上,看书。

  麝月兴味索然:“这个人好象是傻了。”

  晴雯走进门来。

  宝玉依旧无声地看书。

  平儿和袭人笑吟吟地走进来,麝月和晴雯赶紧让坐。

  平儿:“宝二爷,奶奶让我告诉你,林姑娘回来了。”

  宝玉霍地一下起来:“真的?”摔下书就往外走。

  袭人一把把他拉住:“你忙什么,换换衣服,咱们一起去。”

  平儿和晴雯哈哈大笑。

  宝玉自己也笑了。

  11 凤姐房中

  凤姐笑嘻嘻地:“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辛苦了。”

  贾琏也笑:“岂敢,岂敢。”

  凤姐查看贾琏带回的东西。

  贾琏喝着茶:“我不在家,辛苦你了。”

  凤姐立即连珠炮一般说起来:“快别说了。我见识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家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我说我干不了,太太又说我图受用,不肯学习,你看咱们家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个是好缠的?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况且我年纪又轻,不压众,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东府里蓉儿媳妇死了,珍大哥请我去帮他几日,又被我闹得人仰马翻,至今珍大哥还抱怨后悔呢。你明儿见了珍大哥,好歹替我描补描补,谁叫他错请了人呢。”

  门外传来嘁嘁喳喳的说话声。凤姐住口细听……

  平儿进门。

  凤姐:“是谁?” 

  平儿若无其事地:“姨太太打发香菱妹子来问我一句话,我已经说了,打发她回去了。”

  贾琏笑笑:“我才见姨妈去,正好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撞个对面,好整齐标致的模样,原来就是他们上京来买的那个丫头,叫香菱的,给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摇摇头:“那薛大傻子真是玷辱了她。”

  凤姐撇嘴;“哎!你往苏、杭走了一趟,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你要爱她,我拿平儿换了她来如何?……”

  正说着,一个小厮进来:“二爷。”

  风姐不耐烦地:“什么事?” 

  小厮:“老爷在大书房等二爷去呢。”

  贾琏连忙穿上靴子,走了出去。

  凤姐转头问平儿:“姨妈打发香菱来,什么事?”

  平儿笑着:“哪里是香菱?是我借她撒个谎。奶奶说说,旺儿嫂子越发连个算计也没了。”说着走到凤姐身边,悄悄地:“奶奶那利钱银子,迟不送来,早不送来,偏这会子送来,幸亏我撞见。不然,二爷徜或问起,奶奶自然不肯瞒二爷的,少不得照实告诉二爷。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饯还要伸手捞出来花呢,知道奶奶有了体己,还不放心地花?我赶紧把银子接过来藏了,又在二爷跟前撇了个谎。”

  凤姐赞赏地笑笑:“我就想,姨妈忽喇巴地打发香菱来干什么?原来是你这蹄子捣鬼。”

  12 黛玉卧室

  黛玉把一些纸、笔、墨、砚之类分成一堆一堆的,又用手指着:“宝姐姐的、二姐姐的、三妹妹的……”她身段出落得越发苗条,风神越发超逸。

  宝玉坐在椅子上,无比欣慰地欣赏着黛玉的风采……

  黛玉转身对宝玉一笑。

  宝玉也报以一笑。

  黛玉指着一堆纸笔:“这是你的,你若赏脸,就拿去。”

  宝玉连忙上来,笑着:“谢谢妹妹。”又看着自己那堆纸笔:“我这堆好象多了几样。”

  黛玉:“你嫌多,就给我留下。”说着伸手来拿。

  宝玉连忙用手护住:“不多,不多,我都要。” 

  黛玉噗哧一声笑了:“半年不见,你一点也没出息。”

  宝玉笑着:“妹妹可出息多了,个儿也高了,还会办事了。”说着掏出鹡鸰香串,双手捧到黛玉面前:“这是北静王爷送我的,我给你留好几个月了。”

  黛玉接过看了一眼,啪地摔过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宝玉失望地看着鹡鸰香串。

  “林妹妹!”“林姐姐!”门口传来一群女孩的嘻笑声,接着宝钗、迎春、探春、惜春笑哈哈地涌进来。

  黛玉抛下宝玉,上前迎接:“宝姐姐,二姐姐……”

  宝玉怏怏地把鹡鸰香串拾起,揣进怀中。

  13 凤姐房中

  贾琏的乳母赵嬷嬷正坐在杌子上和凤姐闲话。

  贾琏兴冲冲地进门:“赵嬷嬷来了!一到家就忙,还没来得及去看你老人家,两位奶哥哥都好么?” 

  赵嬷嬷扶着炕沿要站起来。

  凤姐忙过来搀扶,笑嘻嘻地:“快别站起来吧!自己奶大的儿子,哪用得着这些个礼数!”转对贾琏:“才刚老爷叫你去什么事?” 

  贾琏:“就为省亲的事。”

  凤姐:“这么说,省亲的事准了?”

  贾琏笑笑:“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

  赵嬷嬷在地下:“阿弥陀佛!原来这样。这么说咱们家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 

  贾琏:“那还用说。”

  凤姐兴奋起来:“若真这样,我可要见大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南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偏我生得晚,没造化赶上。”

  赵嬷嬷拍着手:“哎哟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在姑苏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得淌海水似的……”

  凤姐接过来:“我们王府也接过一次驾,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粤、闽、滇、浙所有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嬷嬷:“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一个口号,叫'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江南甄家,喛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亲眼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泥上,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凤姐:“我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

  赵嬷嬷:“告诉奶奶一句吧: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正说得热闹,金钏走进来:“二奶奶,太太问你吃完饭没有。”

  凤姐:“你回太太,这就来。”

  平儿进门:“东府的小蓉大爷和蔷二爷来了。”

  贾蓉、贾蔷进门。

  贾琏头也不抬:“什么话?快说。”

  凤姐走到门口站住,听他们说什么。

  贾蓉:“我父亲打发我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府花园起,转到北边,丈量了三里半地,盖省亲别院。请一位老明公叫山子野的,画图样去了。”

  贾琏:“这个主意才是正经,省事多了。”

  贾蔷靠近一些:“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的事,大爷派了侄儿去。”

  贾琏上下打量贾蔷:“你?你行么?” 

  贾蔷笑着:“侄儿学习着办就是了。”

  贾蓉在旁边拉凤姐衣襟,凤姐会意,对贾琏说:“你也太操心了。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走?依我说就很好。”

  贾琏笑笑:“对,你说的对。我不过替他筹算筹算。”又问贾蔷:“你下江南,银子动哪一处的?” 

  凤姐接过:“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先支三万用着。”

  贾蔷:“赖爷爷也是这个主意。”

  贾琏连忙点头:“这个主意好。”

  贾蓉悄悄对凤姐,“婶子要什么东西,开了帐,让蔷兄弟给置办回来。”

  凤姐大声:“放你娘的屁I!我的东西还没处撂呢,希罕你们鬼鬼祟祟的!”说着一径去了。

  贾蓉和贾蔷相视一笑。

  14 荣府议事厅

  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和几个清客相公围着一张“省亲别院”的彩绘图纸。

  图纸内五色斑斓:楼台殿阁,长槛曲栏、方厦圆亭,清堂茅舍、幽尼佛寺,女道丹房……

  贾珍指着图纸比划着:“这里,借东府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东府会芳园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这就不用再引了。山石树木、亭台栏杆不够,从大老爷院里移来一些,可省许多财力……”

  詹光咂舌赞叹:“这个山子野老先生,亏他如何思得出来!”

  单聘仁:“想来王母瑶台、蓬山仙阁也不过如此了。”

  贾赦、贾政等人点头叹赏…… 

  贾珍指着图纸正门处:“这里是正门。”

  贾赦、贾政等人的眼光聚在正门上……

  15 已竣工的省亲别院正门 (暮春)

  贾政和清客相公们的眼光集中在已竣工的省亲别院正门上……

  贾珍指着省亲别院正门:“这就是正门。”

  贾赦、贾珍和清客相公们仰望着正门。

  但见正门五间,上面是筒瓦泥鳅脊;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皆是雪**墙,下面是虎皮石,随势砌去,不落俗套。

  贾政:“把大门关上看看。”

  几个小厮跑去,从里面把大门关上。

  贾政拈须微笑点头。

  清客们交头接耳,啧啧赞叹不已。

  贾珍:“里面工程都己告竣,请老爷瞧了,好题匾额新对联。”

  詹光:“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快竣工,真是……”摇头赞叹。

  单聘仁:“这位山子野先生真神了,果然在娘娘省亲前交工了。”

  大门重又打开。

  贾政带着二十多名清客相公向大门走去。

  卟通卟通一阵脚步响——宝玉带着几个小厮和奶娘从门内跑出来,猛然看见贾政等人,立即停下,站到一边。

  贾政久久盯视宝玉,宝玉低下头。

  詹光等几个清客上来拉宝玉:“世兄来得正好。走走走!世兄天分好,才情高,今夭正好可以展才了。”

  贾政向门内走去。

  清客们拉着宝玉跟着进门。

  16 省亲别院内翠嶂前

  贾政等人进门来,忽见一道翠嶂挡在前面。

  几个清客兴奋地叫起来:“好山!好山!” 

  贾政琢磨着:“不是设此一山,一进园来所有景致全入眼中,那还有什么趣味?” 

  众清客:“是了。”“是了。”“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怎么想得出来?” 

  众人齐向前望,但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贾政指着:“我们就从这条小径游去,再从那一边出去,才可以游遍。”

  贾珍在前引路,贾政扶了宝玉,众清客随后,逶迤进入山口。 

  17 贾母院中

  窗内传出贾母的声音:“宝玉!宝玉今儿怎么没来?”

  两个丫鬟急急走进门去。

  18 贾母房中

  丫鬟:“宝玉让二老爷带进园子里去了。”

  贾母担心地:“到他老子跟前,可别唬着他。”

  丫鬟:“老爷今儿高兴,不会的。”

  贾母:“出去让小厮们哨探着,有事快来回我。”

  丫鬟:“是。”

  19 省亲别院内(后名:沁芳亭)

  贾政等从一石洞出来,但见佳木葱笼,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渐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视,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等人上了亭子,倚栏杆坐下,都被这秀丽的景致迷住,四面张望。

  詹光:“这比方才的曲径通幽,另是一种境界了。”

  贾政笑着:“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单聘仁叉着腰望着亭子:“欧阳公《醉翁亭记》说'有亭翼然’,就名'翼然亭’好了。”

  贾政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卜固修指着流动的溪水:“还是'泻玉’最妙。”

  贾政仍摇头,回头看宝玉。

  宝玉领会贾政是让他拟,便说:“若用'泻玉’二字,不如'沁芳’二字,岂不新雅?” 

  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一清客:“好,世兄果然才情不凡!”又一清客;“不象我们读腐了书的。”

  贾政:“诸位不可谬奖。”又命宝玉:“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略一沉思,随口念出: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众清客哄然一声:“妙!”“好!” 

  贾政点头微笑。

  20省亲别院内 (后名:潇湘馆)

  院中千百竿翠竹遮映。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一明两暗,后院又有两间小小退步。有泉一派,绕阶缘屋,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等人走进院来。

  一清客兴奋地叫着:“好个所在!” 

  贾政欣赏着这院落的精巧,微笑着:“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了。”说毕回头看宝玉。

  宝玉吓得连忙低下头。

  众清客笑着拉宝玉走开几步。

  贾政忽又转头问贾珍:“这些院落的儿案桌椅都算有了,还有那些帐幔帘子、陈设的玩器古董……?” 

  贾珍忙答:“帐幔帘子……昨日听琏兄弟说……”

  贾琏连忙走上来,从靴筒里取出一个纸折,展开念着:'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全得了。猩猩毡二百挂.竹帘二百挂,墨漆竹帘二百挂……”

  贾政走进屋门。

  贾琏随着走进去,口中仍念着:“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

  21 省亲别院内(后名:稻香村)

  贾政等人从一小山后转出来。

  前面一带泥筑的矮黄墙,墙头用稻茎掩护,院内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下,有一土井,井上装着辘轳。再下面是若干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贾政等人站住观赏。

  贾政面露欣喜之色:“到了这里,未免勾起我归农之意。”说完轻轻点头。又指着路旁一个石碣,回头对众人:“诸公请题。”

  两三个清客同时:“杏花村!” 

  贾政对贾珍:“正亏提醒我,这里还少个酒幌,不必华丽,就依村庄的样式做来,用竹杆挑在树梢。”

  贾珍:“是了,这里不养别的鸟雀,只买些鸡、鸭,鹅来。”

  众清客:“妙极!” 

  贾政沉吟:“'杏花村’,犯了正村名……”摇头。

  众清客有低头的,有皱眉的,有摇头的,都在往索枯肠地琢磨……

  宝玉耐不住了:“旧诗说:'红杏梢头挂酒旗,’不如用'杏帘在望’四个字。”

  众清客都赞赏地笑了。

  一清客:“好个'在望’!”

  又一清客:“恰合'杏花村’的意思。”

  詹光听了摇摇头,上前一步欲说什么,被单聘仁一把拉住。詹光看着单聘仁,单聘仁摇头示意他不要多言,并用下颌指指宝玉,又指指贾政。詹光闭口不言。

  宝玉冷笑:“村名若用'杏花’就俗陋不堪了。古人诗又说:'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 ” 

  众清客哄然拍手叫:“好!”“妙极了!” 

  贾政赞赏地点头,又突然变得冷峻:“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记得几首古诗,也敢在老先生面前卖弄!先生们不过试试你的清浊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往前走。

  众清客也随着往前走。

  贾政等进入茅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欢喜,瞅着宝玉:“这里如何?” 

  清客们推宝玉,有人悄声向宝玉:“好,好极。”

  宝玉一扭脖子:“不及'有凤来仪’多了。”

  贾政;“无知的蠢东西!你只知道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好,哪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 

  宝玉歪过头来:“老爷教训的固然是,但古人常说'天然’二字,不知是什么意思?” 

  众清客见宝玉牛心不改,连忙岔开,有人连忙说:“世兄,这'天然’二字怎么也不懂了,'天然’,就是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所成的意思。”

  宝玉:“这就是了。这里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怎么比得上方才所到之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古人说'天然图画’……”

  贾政气得满脸红涨:“叉出去!” 

  宝玉吓得住口,刚退了一步——

  贾政:“回来!”想了想:“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

  宝玉慢慢念出: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摇头:“不好,更不好。”

  22 贾母房内

  茗烟站在地下,比比划划地说着:“二爷今夭可露脸了。作的诗比世人都强,那些先生们作的都让二爷给比下去了。老爷今儿直瞅着宝二爷笑。”

  贾母笑眯眯地听着。

  23 省亲别院中(后名:蘅芜苑)

  贾政等进入一个小院落中。两边抄手游廊,正面五间清厦,清凉瓦舍。

  院中立着一大块山石,四周绕着各式石块,山石和四周长满各种异样的草类:有牵藤的,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或垂帘绕柱,或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

  众清客围绕着宝玉聚精会神地听着,笑着……

  宝玉一样一样地指点,滔滔不绝地讲解着……

  贾政在一旁喝断宝玉……

  宝玉连忙垂首……

  24 贾母房内

  地下站着的茗烟学着贾政申斥的样子在述说……

  贾母不安地听着……

  25 省亲别院正殿

  贾政等来至正殿下。

  但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贾政手搭凉棚专心致志地向上仰望…… 

  宝玉在一旁指手划脚地在议论…… 

  众清客簇拥着宝玉…… 

  26 贾母房内

  茗烟笑着向贾母述说…… 

  贾母含笑坐在卧榻上…… 

  27 省亲别院中(后名:怡红院)

  贾政等从一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走进一座院落中来。

  院里两边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棵芭蕉,一边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贾政向宝玉说了一句什么。

  宝玉左指海棠,右指芭蕉,侃侃而谈…… 

  众清客在一旁拍手笑着…… 

  贾政看着宝玉微笑,继而又摇摇头……

  28 贾母房内

  贾母高兴地对鸳鸯:“今儿晚饭给宝玉预备好酒!”

  鸳鸯笑着走出去。

  29 省亲别院大门内

  贾政等自院内向大门走来。

  贾珍在一旁笑着:“今儿也只游了十之五六,还有好些妙处没看呢。”

  众清客在宝玉左右走着。

  詹光:“二世兄这'有凤来仪,题得实在好。”

  单聘仁:“我看还是'红香绿玉’最切实景。”

  一清客摇头晃脑地:“'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二世兄,你这'烟尚绿’, '指犹凉,亏你如何想来!”

  宝玉只淡淡一笑。

  又一清客:“还有这'吟成豆兹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就是放到唐宋人句子中,也并无逊色了。”

  贾政:“诸公不要纵了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况且这也不过是雕虫末技,《四书》、《五经》、举业文章才见真功夫,偏偏他在这些上却无用。”说到这里站住,对宝玉:“还跟着干什么!难道还没逛够!还不去见老太太,疼你也白疼了!”

  宝玉站住,看着贾政等走出大门。

  30 省亲别院大门外

  十几个小厮喊着:“二爷!”“二爷!”地把宝玉围住。

  一小厮:“今儿亏了我们,老爷才喜欢。”

  一小厮:“今儿二爷得了彩头,该贫我们了。”

  一小厮:“你的诗比那些老先生的都好,老太太乐得不得了。今儿可得赏我们。”

  宝玉笑着:“一人一吊钱!” 

  一小厮上前:“谁没见过那一吊饯!这荷包赏我吧!”说着上来解荷包。

  小厮们一哄而上,喊着“这个赏我”, “这个赏我”,顷刻间把宝玉的扇囊、荷包等等佩带之物抢得精光。

  一小厮:“好生给老太太送上去吧。”

  一小厮把宝玉抱起,众小厮簇拥着向贾母住处走去。

  31 宝玉卧室

  宝玉兴冲冲地走进来。

  晴雯、麝月迎上去。

  麝月:“今儿二爷露了脸,我们当奴才的也光彩了!”

  袭人端一杯茶送过来,上上下下看着宝玉:“带的东西呢?”

  睛雯一撇嘴:“准又是让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去了。”

  黛玉也走过来看宝玉。

  宝玉瞅着黛玉笑。

  黛玉:“我给的那个荷包你也给他们了?”说完回身就走:“你明儿再想要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赌气回到自己房间去。

  32 黛玉卧室

  黛玉走进来,抄起一把剪子,又从炕上拿起一个刚做一半的精致的香囊就剪:“做也白给你做!”

  宝玉进门来要夺,可香囊已剪破了。

  宝玉怅怅地望着黛玉,又慢慢把衣领解开,从里面红袄上将一个荷包解下来,递给黛玉瞧:“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 

  黛玉自悔莽撞,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

  宝玉:“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怠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怎样?”说着把荷包掷向黛玉怀中便走。

  黛玉见如此,越发声咽气堵,又汪汪地滚下泪来,拿起荷包又剪。

  宝玉连忙回身把荷包抢过来,笑着:“好妹妹,饶了它吧!”

  黛玉把剪子一摔,拭泪:“你不用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算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

  宝玉左一揖,右一揖:“妹妹,我错了。妹妹,原谅我……”黛玉赌气起来,下地:“你是存心不让我安生,我就离了你!”说着就往外走。

  宝玉紧紧跟住:“你到哪儿,我就到哪儿。”一而又把荷包带上。

  黛玉回身伸手来抢菏包:“你说不要了,这会儿又带上,我也替你怪躁的!”说着“嗤”一声笑了,笑得那么妩媚、动人。

  宝玉忙伸手把黛玉铰破的香囊拾起来:“真可惜了儿的。好妹妹,明儿你另替我做个吧!” 

  黛玉把嘴一撇:“那也瞧我高兴不高兴了。”

  宝玉上来拉住黛玉:“走,咱们去看看太太去。”

  33 王夫人房内

  房内热闹异常。

  一群小厮抬着各色行头鱼贯出门。

  贾蔷引着从姑苏买来的十二个女孩子进前,一一指点着请王夫人过目。

  凤姐揽着宝钗立在一旁。

  贾蔷:“……这个叫芳官,做正旦的;这个叫藕官,做小生的;这个叫菂宫,做小旦的……”

  点到名的女孩子次第趋前磕头。

  宝玉、黛玉进门。

  宝玉:“太太!” 

  黛玉:“舅母好!” 

  王夫人伸手把二人揽在炕沿子上。

  凤姐、宝钗笑嘻嘻地凑过来。

  贾蔷:“……这个是老旦茄官,这个是小花面豆官;这个是大花面葵官……”

  宝玉怔征地看着十二个女孩子。

  贾蔷:“……这个叫文官,领头儿的;这个叫龄官,做小旦的,唱得最好……” 

  王夫人含笑点头:“姨太太不是搬到东北院去了么?腾出来的梨香院就着她们排演歇息就是了。”

  贾蔷答应着引着十二个女孩子退下。

  林之孝家的笑嘻嘻地进门:“回太太,回二奶奶: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十个小道姑都有了,连新做的二十份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宝玉欣喜地看了黛玉、宝钗一眼。

  林之孝家的:“……去年随师父从苏州进京,后来师父圆寂了,如今一个人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为什么不接了她来?”

  林之孝家的:“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王夫人笑笑:“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做些,就下个帖子请她!”

  林之孝家的答应着出门。

  贾琏匆勿进门:“回太太,前儿老爷上的题本,奉朱批准奏,过年儿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咱们家娘娘回家省亲!”

  王夫人欣喜地:“准了?”

  凤姐:“这么说,园子里还得再紧着预备呢!”

  宝玉拉起黛玉和宝钗,蹦跳着跑出门去……

  34 园内各处

  一群工匠叠石诛茅……

  一群园丁整修花草……

  一挂挂帘、帷、帐、幔升起…… 

  一只只器物珍玩上架……

  35 栊翠庵外

  林之孝家的引若妙玉并丫头、婆子来到门前,指指点点地说着。

  妙玉走进庵门。

  36 园内各处

  一只仙鹤被关进栅栏。

  一群鸭、鹅被放入池中……

  几只小鹿在林中奔跑…… 

  锦鸡剔羽…… 

  孔雀开屏…… 

  37 道院内

  十名小道姑焚香稽首…… 

  38 庵堂内

  十名小尼姑打坐唪经…… 

  39 梨香院内

  贾蔷督率若卜二个小戏子排演杂戏…… 

  40 贾赦院内(冬)

  贾赦督率着一群匠人赶扎花灯烟火…… 

  41 荣国府大门外,荣宁街(晚)

  几个卖吃食和玩艺儿的小贩,连同一些走在街上的男妇老幼张惶四散。三四十名挥刀舞枪的大兵驱赶着行人……

  又有百十名大兵在清扫街道,洒水,铺黄砂……

  几十名小太监,在街道两侧拉围幕,遮住所有窗门和胡同口……

  42 贾政房中(夜)

  赵姨娘和周姨娘帮着贾政脱下日常衣服,换上一件彩绣的大礼服……

  43 贾赦房中(夜)

  贾赦穿着一件大礼服,在一架大玻璃镜前顾盼自得地反照、正照…… 

  侍妾翠云和两个丫头帮着舒展衣带,讨好地笑着。

  44 贾母房中(夜)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等皆按品服大妆毕,静静地等待着。

  谯楼传来五鼓。

  两个丫鬟忙搀起贾母,众贵妇急惶惶地跟着往外走…… 

  45 荣府大厅

  贾政把表揣进怀中,急急起身。

  众人随着匆匆往外走……

  46 荣府大门外

  大门油画得金碧辉煌,两侧各挂一巨大的灯笼,上面大书“荣”字。

  贾母带着合族女眷一百多人,整齐恭肃地站在正门西侧。

  贾赦带领合族子侄二百来人,整齐恭肃地站在西街门外。

  忽然,一名太监骑着高头大马,从西大墙墙角出来,出现在大街上。

  贾赦回头看了一眼合族子侄,大家都一齐挺直腰身,屏息恭候。

  太监骑着马悠然地从贾赦等面前走过。

  贾母等见太监骑马走来,也都站直腰身,一动不动。

  太监走到贾母跟前下马,一小太监上来把马牵走。

  那名太监走到贾母跟前,笑吟吟地:“老太太,娘娘未初一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到宝灵宫拜佛,酉初一刻进大明宫领宴请旨,只怕戌初一刻才起身呢。”

  贾母又深深舒了口气:“这么说还早着呢?” 

  太监:“是了,老太太。” 

  贾母:“这位公公请进府吃茶。”

  贾母由凤姐等搀着,回身走进大门。

  47 荣府一小院落内(日)

  凤姐横眉立目:“这么大喜的日子弄坏东西,该死的杂种!”

  她的脚下放着一架破碎的灯笼,上面那个“荣”字只剩下了一半。灯笼旁跪着两个小厮,吓得打哆嗦。

  风姐:“掌嘴!” 

  两个小厮滚着眼泪互相噼噼啪啪地打嘴巴。

  一小厮跑来打千:“二奶奶,老太太、太太们都出大门了!”

  凤姐:“把这两个混帐东西给我捆起来,送到马棚里去,等我明儿发落!”说着匆匆往外走。

  几个小厮上来捆绑那两个跪着的小厮……

  48 荣府大门外(晚)

  贾母站在女眷队伍最前头,抬着老眼向西张望。

  贾赦站在合族人最前头,掏出怀表看。

  几十名太监分立大街两侧。

  突然,远远传来哒哒的马蹄声。

  十多个太监从西大墙角跑出来拍手儿,然后各按方位站在大街两侧。

  整条荣宁街一片静谧,连一声咳嗽声都听不见。

  忽然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走过来,至西街门下马,把马赶出围幕之外,垂手面西而立。

  又出来一对红衣太监,下马面西而立…… 

  不多时,十几对红衣太监依次排开。

  细乐之声隐隐传来。

  一对对打着龙旌凤翣雉羽夔头的太监缓步走来。

  又有一对太监出来,挑着销金提炉,里面焚着御香。

  然后是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打过来,后面十几对太监捧着娘娘的冠袍带履。

  又有十几对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孟、拂尘等物走过来。

  一顶华丽无比的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由八名太监抬着,缓缓走过来……

  贾赦等合族人等“呼拉”一声全部跪倒在地上!

  贵妃的版舆从贾赦等面前缓缓走过……

  贵妃的版舆缓缓来至荣府正门……

  贾母率合族女眷“呼拉”一声全部跪下!

  几名太监飞跑过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

  贵妃的版舆缓缓抬进荣国府正门……

  49 荣国府仪门

  贵妃的版舆缓缓抬进仪门……

  50 荣府一院落门前

  两名太监跪在地下,高声:“请贵妃娘娘更衣。”

  贵妃的版舆抬进院门。

  51 荣府一院落内

  贵妃的版舆落地。

  抬轿的太监等整齐地退出。

  一群昭容、彩嫔上来,引领元春下舆。

  元春举目四望,但见院内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

  正门上方一长方形匾灯,大书“体仁沐德”四字。

  元春由昭容、彩嫔搀扶着走进房门。

  52 省亲别院大门内

  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随着太监的仪仗,元妃的版舆缓缓拾进来…… 

  53 水边石级旁

  一太监跪在版舆前:“恭请贵妃娘娘登舟。”

  元妃由昭容、彩嫔搀扶着下舆。

  元妒举目四望,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挂满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照耀如银花雪浪,上面各种树木的花叶全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在枝上,每株树悬灯数盏;池中荷荇等水草和凫鹭等水鸟都是用螺蚌,羽毛之类作成的。各种花灯上下争辉,真是一片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元妃在昭容,彩嫔搀扶下,登上华美的凤舟。

  舱门上挂着珠帘绣幕,点着精致的灯盏。

  在细吹细打的音乐声中,凤舟缓缓移动……

  54 石港

  凤舟缓缓驶进石港。

  石港石壁上一面灯匾,上书“蓼汀花溆“四字。

  元妃抬头看着这四个字笑着说:“'花溆’两个字就很好,又何必'蓼汀’?”

  两个太监听了,急忙下到一个小舟中,登岸……

  55 岸上

  贾政:“快派人换了!”

  贾珍:“是。”急忙走去。

  56 石港

  “蓼汀花溆”四字已变成“花溆”二字。

  57 水边

  凤舟靠岸。

  元妃由昭容、彩嫔搀扶着下舟,登上版舆……

  元妃由版舆上向前望去,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

  石牌坊上大书四字:“天仙宝镜”。

  元妃批着四字:“'天仙宝镜’?”轻轻摇头沉思:“太张扬了。”转头对一太监:“还是换成'省亲别墅’吧。”

  版舆缓缓走过牌坊……

  58 一小院中

  贾政:“快请主文相公写'省亲别墅’,越快越好!”

  59 石牌坊

  “天仙宝镜”已换成“省亲别墅”。

  60 正殿

  元妃由昭容、彩嫔搀扶着走进大殿,但见大殿内外庭燎烧空,香屑铺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

  元妃环顾一下四周:“这殿里为什么无匾?”

  一太监跪下:“启案贵妃娘娘,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

  元妃点头不语。

  礼仪太监进前跪下:“请贵妃娘娘升座受礼!”

  两陛乐起。

  元妃升上正座端端正正坐下…… 

  61 大殿外

  太监引导贾赦、贾政等合府族人在月台下排班。

  一昭容出殿高声:“贵妃懿旨——免!” 

  太监引贾赦、贾政等退去。

  太监引导贾母等合族女眷自东阶升月合上排班。

  一昭容出殿高声:“贵妃懿旨——免!” 

  太监引贾母等退去。

  62 一小院落中

  贾政、贾赦等端坐静候。

  一小厮进来打千:“大老爷、二老爷,贵妃娘娘到老太太那边去了。”

  贾政、贾赦等匆忙往外走去……

  63 贾母房中

  元妃左手搀着贾母,右手搀着王夫人,满眼垂泪。三人一句话都说不出,相对呜咽抽泣。

  邢夫人、李纨、尤氏、凤姐、迎春三姊妹等围绕在旁,垂泪无言…… 

  元妃忍悲强笑:“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来!”说到这里又硬咽起来。

  一太监进门跪下。

  元妃赶紧收泪正襟危坐。

  太监:“启禀娘娘,两府执奉人丁及两府仆妇、丫鬟要给娘娘行礼!”

  元妃:“免。”

  太监:“是。”起身出去。

  元妃:“薛姨妈、宝钗、黛玉怎么不见?” 

  王夫人站起来:“外眷无职,未敢擅入。

  元妃:“快请。”

  薛姨妈、宝钗、黛玉进来,刚要行跪拜礼,元妃连忙起身扶住。

  64 贾母房间帘外

  贾政、贾赦等人垂手站立。

  贾政面色凄然地向前一步对着珠帘跪下:“臣,请贵妃娘娘安。”

  里面传出元妃抽泣声,贾政黯然垂首。

  传出元妃带泪的声音:“平民百姓之家,虽然茅檐草舍,粗茶淡饭,可全家老幼能常聚天伦之乐。眼下虽然富贵已极,可是骨肉分离,细想总没有意趣。”

  贾政垂首含泪启奏:“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不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圣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圣上体贴眷爱之隆恩。”

  元妃.“愿父亲以国事为重,暇时善自保养,切勿记念。”

  贾政:“臣遵旨。另有园中所有亭台轩馆之匾额对联,皆为宝玉所题,如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

  65 贾母房内

  元妃听提到宝玉,笑容满面地:“宝玉怎么不见?”

  贾母站起来:“无谕,外男不敢擅入。”

  元妃:“快引进来!” 

  一小太监引宝玉进来。

  宝玉按国礼跪拜毕,元妃把他揽在怀里,无限怜爱地抚摸着他的头和脖顶:“比先前长了好些了……”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尤氏、凤姐上前躬身:“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

  元妃缓缓起身……。

  66 荣府大厅

  贾赦、贾政等人正在默候。

  贾珍匆匆走进来,大家一齐望着他。

  贾珍:“娘娘已从宝兄弟题的'有凤来仪’,过了'红香绿玉’,还有那个……”拍着头一时想不起来,急得直跺脚:“就是那个挂酒幌的地方……”

  贾政.“是不是'杏帘在望’?”

  贾珍:“对,对,对,就是那个'在望’,这会儿怕要到'蘅芷清芬’了。” 

  67 正殿内

  元妃拿着一叠诗稿在看,宝玉站在一旁。

  宝玉:“这首是林妹妹的。”

  元妃抬头看黛玉。

  黛玉走了神在想什么。

  宝玉:“这一首是宝姐姐的。”

  元妃看着宝钗,赞许地点头…… 

  黛玉偷偷瞥了一眼宝钗,鼻子微微一紧……

  68 正殿外

  几十名太监在月台上侍立。

  时有小太监进进出出。

  殿内灯光通明,细乐阵阵…… 

  69 正殿内

  贾母等侍立元妃四周。

  元春笔下已写完“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三句,正提笔凝思,然后落笔写出:“芳园应锡大观名。”

  贾母等点头微笑。

  元春沉吟着:“大一观一园,”又转头对贾母等:“这园子……以后万不可太奢华糜费,这已经过分了。”

  贾母等连忙点头。

  70 “红香绿玉”院内

  贾珍把一张字纸呈给贾赦:“这是宝玉抄出来的。”

  贾赦接过,从怀里摸出一剐花镜戴上细看,然后摘下花镜对贾政喜悦地念出: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大观园,娘娘给园子赐名叫大——观——园”…… 

  所有人都喜形于色:“大观园?”“大观园!”……

  贾政接过纸看,曼声念: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贾赦对大家;“这是娘娘给大观楼题的对联。”

  贾政喜悦地笑着:“'有风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

  贾珍指着周围:“就是这个院子——怡红院!”

  大家向周围看:'名字好!”“好名字!”

  贾赦:“快往下看。”

  贾政:“'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还有藕香榭、萝凤轩、紫菱洲……”

  贾赦对贾珍:“明天就照娘娘题的字去赶紧镌字做匾。”

  贾珍:“是。娘娘命宝玉和姑娘们作了不少诗,娘娘夸宝玉诗作的好,长进多了。又说林妹妹和宝妹妹的诗比宝玉的还好。”

  一小厮进来打千:“回老爷,大爷话,娘娘那边宴席已罢,开戏了!”

  71 大戏台

  管弦盈耳,锣鼓喧天。

  台上正唱《长生殿》中《乞巧》 一出。

  (旦扮杨玉环引老旦、贴同二宫女各捧香盒、纵扇、瓶花、化生金盆上)

  杨玉环唱:“宫庭,金炉篆霭,烛光掩映。米大蜘蛛厮抱定,金盘种豆,花枝招飐银瓶。”

  老旦、贴:“已到长生殿中,巧筵齐备,请娘娘拈香。”

  (将瓶花、化生盆设桌上。老旦捧香合。)

  杨玉环白:“妾身杨玉环,虔爇热心香,拜告双星,伏祈鉴佑。”唱:“愿钗合情缘长久订(下拜),莫使做秋风扇冷。”

  生扮李隆基上,偷窥杨玉环,唱:“觑娉婷,只见她拜倒在瑶台阶,暗祝声声。” 

  老旦、贴看见李隆基:“呀!万岁爷到了!”

  72 廊下

  元妃同贾母、王夫人等合族女眷,指着戏合上的杨玉环和李隆基,议论、嘻笑…… 

  73 戏台上

  李隆基唱:“仙偶纵长生,论尘缘也不恁争。百年好占风流胜,逢时对景,增欢助情,怪伊底事翻悲哽?(移坐近杨玉环)问双星,朝朝暮暮争似我和卿!”…… 

  74 廊下

  元妃同贾母、王夫人等合族女眷愉快地说笑…… 

  75 一偏僻角落

  戏台上的鼓乐声隐约可闻。

  一守园婆子倚着一裸枯树冻得瑟瑟发抖。

  赖大家的领两个婆子走来,将一串钱掷向守园婆子怀中:“娘娘赏你的!”说着转身离去。

  守园的婆子扑通跪下,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大殿,听着隐隐的鼓乐声,又看看手中的一串钱,两滴老泪滚下腮来……

  76 戏台上

  李隆基唱:“长生殿里盟私订。”

  杨玉环唱:“问今夜有谁折证?”

  李隆基唱:“是这银汉桥边,双双牛女星。”

  77 廊下

  锣鼓声、音乐声充满殿庭。

  元妃同贾母、王夫人等合族女眷尽情地说,纵情地笑…… 

  “启贵妃娘娘!”一声尖细的喊叫。

  元妃同贾母等立即止笑。

  一个太监直直地跪在地上:“丑正三刻已到,请贵妃娘娘銮——驾——回——宫!” 

  戏台上鼓乐声顷刻寂然。

  廊下一片死寂。

  突然,元妃同贾母、王夫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天地‖《红楼梦》读书笔记17文/景红娟
《红楼启示录》三、回味起来仍然得意d
《癸酉何本石头记》(十四)第90回林黛玉嬉春待好音贾元春托梦警天伦
红楼梦(续)│第九十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青衣汉掳劫郎妙玉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野语红楼 可怕的绣春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