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元玉器欣赏

宋元玉器欣赏

 

玉举莲花童子

 

  玉举莲花童子,宋,高7.2cm,宽2.8cm,厚1.1cm。清宫旧藏。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作品为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衣、裤、马甲等装束在同类作品中多有出现。唐代时,器物中已有荷莲童子图案,宋以后,这类玉雕童子日多,作品有“连生贵子”的含义,寓意吉祥。

 

 

 

宋 玉鵝--年年有魚

 

    明确看出曾入土,出土后又经再養成此传世古玉。如定为清代,从沁上看觉得太近;定为(明)(元)則有些风格不合,最后綜合各方论证,定为宋,而且也可算是宋代精品!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宋代 青玉圆雕鸭

 

    青玉异兽砚滴,清朝,高9.3cm,长16.5cm。清宫旧藏。相关资料砚滴青玉质,利用玉斑圆雕作异兽形,兽背上驮有一水注,为贮水口,圆形水注上又雕饰小兽。此器造型别致而又不失工整,为清宫造办处玉作的制品。

 

宋 青玉卧羊  

  
 
  尺寸:6.6cm 市场行情:  2005-9-17 诚铭国际估价: RMB25,000-38,000 成交价: RMB:27500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宋代 玉莲花形坠佩

 

    玉莲花形坠佩宋尺寸:长6.5cm宽3.2cm高1.5cm清宫旧藏说明:新疆和阗玉,青白色,局部有花白及深褐色沁。体长方形,圆雕,利用玉料原卵石块随形雕琢一盛开的莲花,呈浮于水中状。器上端有一对穿小孔,可供佩用。莲花作玉器上的装饰,始见于唐代。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寓意高风亮节。此外,佛教题材中亦常以莲花为饰。

 

宋 青玉刻卧马摆件

 

    青玉,局部有沁色,马,圆雕卧姿,系缰戴鞍,鞍刻阴线花卉纹及回纹,马尖眼,如意鼻,鬃髮整齐,前腿后卧,后腿前卧,马尾笔直,造型写实,结构准确。

 

 宋代

宋代

 

宋代

 

宋代

 

宋代

 

宋代 玉发籫

 

台灣故宮博物館 宋至元 玉魚

 

    全高13.5公分長22.8公分、玉質,原為白色。全器為一立雕魔羯,獸首魚身魚尾,眼周有火焰紋,長捲鼻利齒,魚鰭巨大,背上負有二小龍。魔羯為印度傳說神獸,被認為是河中之精、生命之本,頗流行於晉、唐時期與西北草原民族。配有波濤紋碧玉座。

 

台灣故宮博物館 宋 舊玉珌

 

    全高4.9公分最寬5.75公分 厚1.7公分、有璺,面琢陰刻雲紋,器頂有菱形深槽,用以固定,將玉飾嵌於劍鞘底。

 

台灣故宮博物館 宋 舊玉魚珮

 

    全高3.0公分長5.5公分厚1.3公分、玉質,有深赭斑。魚形珮,上下有通心穿,背鰭、尾鰭有輕微損傷,附木座,合儲於圓盒內,並與另兩件璧、環合置於湖綠織花匣內

 

台灣故宮博物館 宋 玉鴛鴦

 

    長3.9公分寬9.8公分、玉質,色青,帶土黃斑。全器立雕一對大小鴛鴦,相對而視,口銜蓮花束,花束有蓮葉及蓮蓬。

 

    元玉器在继承宋、金玉器雕琢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了粗率豪放的特色。善用重刀,常采用多层透雕法、深凹雕法,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也常用俏色雕法,巧妙地展现动植物纹饰,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元 青玉镂雕巧作双鹤炉顶

 

    元青玉镂雕巧作双鹤炉顶

    高4.9厘米宽4.5厘米重49克

    青白玉。使用透雕、圆雕、平雕手法,增强炉顶立体感。利用玉石皮色雕刻莲花叶面,使人联想夏天荷塘的美景。鹤、荷莲为玉器的传统题材,鹤古代寓意长寿。双鹤雕刻形态各异,花朵簇拥在其周围,一幅具有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现在世人眼前。

 

元 青玉龙穿花炉顶

 

    元青玉龙穿花炉顶

    高6.1厘米宽5.7厘米重86克

    青白玉。龙穿花为玉雕作品传统纹样,龙首上昂,眼突起,角翻卷上弯并有三钩形脊,五爪。龙身藏在花丛中更显龙的神秘,花丛采用深打凹工艺,使花茎、叶面、花朵更显立体感,工匠利用玉石的皮色,巧雕叶面、花朵,其工艺技法独到,透雕、圆雕、平雕结合,底部微凹有两对穿孔,为元代典型作品之一。

 

元 白玉龙穿花炉顶

 

    元白玉龙穿花炉顶

    长6.3厘米宽4.6厘米高6.5厘米 重105克

    白玉。主题纹饰为龙穿花图案,龙卷曲盘旋在花丛中,龙首饰在炉顶的上方,嘴、眼、角雕刻得逼真生动,齿外露,身藏于花丛中,只露龙爪,采用内凹和阴刻线手法显露爪部肌肉,爪为五趾,扇形排列在花丛边。炉顶整体采用打凹工艺,凸显花丛的全貌,其特征明显,为元代特有。


 

元 白玉雕人物炉顶

 

    元白玉雕人物炉顶

    高3.6厘米宽3.8厘米重34克

    白玉,炉顶呈圆雕,主题纹饰为寿星、荷莲、鹭鸶,寓意长寿。寿星直立,手持一拐杖,衣纹流畅,五官刻划庄重;一只鹭鸶在其旁边回首暸望,身上羽毛采用阴刻线有序地雕刻出来。此件炉顶的雕刻手法独特,集圆雕、透雕、平雕为一体,并留有明显的管鑽痕迹,为元代所特有。

 

元 白玉镂雕鹭鸶荷莲炉顶

 

 

    元白玉镂雕鹭鸶荷莲炉顶

    高6.4厘米宽6.2厘米重124克

   玉质洁白莹润,主题纹为镂雕鹭鸶荷莲纹。利用淡黄玉皮色巧作叶面、叶茎,鹭鸶回首刻划生动,羽毛简洁精美,卷曲长叶相互啣接,整体的工艺手法粗中有细,为元代风格的作品。

 


元 青玉雕人物炉顶

 


    元青玉雕人物炉顶

    长3.8厘米宽2厘米高5.9厘米 重42克

    青白玉。透雕、圆雕工艺,主题纹样为仙人指鹿,一面雕刻仙人驾云下方刻一卧鹿,鹿身刻有排列整齐的短小阴刻线,另一面雕刻山石松柏一仙人立在旁边,其双面的人物刻划生动,眉、鼻、嘴一笔点画,衣纹刻划流畅,为宋代典型作品。

 

元青玉鱼形佩

 

    元 青玉鱼形佩

    长5.5厘米宽2.3厘米重20克

    青玉,圆雕。此鱼头部制作夸张,体宽,嘴微张,大口厚唇,身饰网格鳞纹,背鳍分鳍左右两孔通到底部,可供系绳用。此鱼名呌鳜鱼,以鳜鱼为佩,盛行于元代,传世较多,与上海市嘉定法华塔出土的白玉鱼形佩很相似。   

 


 元 墨玉鱼莲佩

 

    元 墨玉鱼莲佩

    长6.5厘米宽4.8厘米重54克

    墨玉,透雕。鱼身饰细密的网格纹,表现一鳜鱼游弋于荷莲之中的景象。

 

元 青玉鱼形佩


 

    元 青玉鱼形佩

    长5.7厘米宽2.9厘米重18克

    青玉,圆雕。鱼通体有大面积的沁斑,头部较小,体宽,扇形尾,身饰网格纹,鱼身上下对穿孔,为佩饰 。

 

 

元 白玉倭角雕竹饰件


    元白玉倭角雕竹饰件

    长4.5厘米宽4.3厘米重29克

    白玉,这种四方倭角,中间减地浮雕图案,背后素面四对穿孔的带板是元代极为常见的形式。传世品中有很多各种纹样的,都是玉质精良,图案生动。这件竹子纹饰,迎风摇曳,真似一幅元分的墨竹图。

 

元 白玉凌霄花饰件


    元白玉凌霄花饰件

    长10.4厘米宽7.5厘米 重76克

    白玉。陆游曾用“高花风坠赤玉盏”来形容凌霄之美,此件玉佩玉质纯净细腻,构图巧妙优美,刀工简练而生动。

 


元 青玉鱼莲饰件

    元青玉鱼莲饰件

    长9.3厘米宽7厘米重127克

    青玉。此种矩形单面透雕的玉饰,也是宋金时期常见的玉雕形式,为饰件。有各种纹样的,每一幅都是写生画,以“春山”、“秋水”为最多。莲鱼图案在民俗学上寓意多样,明清时期才定义为“连面有余”。

 


宋 白玉雙耳杯

 

    宋白玉雙耳杯、960 A.D.-1279 A.D.、全高8.2公分最寬16.6公分口徑9.7公分足徑5.8公分、玉質,間有赭斑、黑斑及褐黃斑紋。杯形,圈足,雙耳。器身無紋飾,兩旁各雕鏤空螭龍紋,口啣杯沿,尾部附於杯腹底邊,肩背高聳,形體誇張,幾與杯同大。附鏤雕螭紋玉頂及紫檀木蓋。

 


宋 白玉荷葉洗

 

    宋白玉荷葉洗、960 A.D.-1279 A.D.、全高4.5公分長13.1公分寬9.45公分、白玉,帶赭褐斑紋及黑褐斑。洗作荷葉形。鏤雕蓮蓬及荷葉為把,荷葉洗外壁亦琢飾荷葉、蓮苞,與把手成連體把蓮形樣。

 


宋 黃玉降龍伏虎圖筆筒

 

    宋黃玉降龍伏虎圖筆筒、960 A.D.-1279 A.D.、全高16.1公分口徑9.9公分、黃玉,雜赭斑。圓筒形,盤口、平底。腹飾降龍伏虎圖。附木座,座面填金「乾隆御玩」四字。

 


宋 白玉斧

 

    宋 白玉斧、960 A.D.-1279 A.D.、厚1.1公分全高15.0公分寬5.9公分、白玉,有瑕斑及烤色。器仿古銅斧形,器身雕飾三段紋飾,分別為雲紋、雷紋及仿蕉葉紋,蕉葉紋內又琢飾雙夔龍紋。器頂提樑則鏤雕交纏龍鳳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古玉器纹饰(图4)
玉炉顶不甘做配角(中古篇)
元代玉器:自由奔放,别开生面
汉代玉器
宋元明玉器
玉器,我的最爱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