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结构化运动干预项目在京正式启动
来源 | 首都儿科研究所
作者 | 路朝旭 关宏岩
编辑 | 胡鑫
儿童孤独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根据美国最新数据显示,每44名孩子中就有1名孤独症儿童。目前孤独症传统干预疗法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等康复疗法以及药物疗法。虽然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疗效大多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而药物治疗既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
儿童运动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结构化运动是指根据儿童发展水平而制定的有教学目的,且有成人指导和组织的运动方式,运动类型一般包括篮球、足球、舞蹈和游泳等。其中,幼儿篮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能发展水平,结合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和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幼儿体育运动形式。该活动是从2005年起步,通过科学的实验论证后,率先在浙江省幼儿园的正常发育儿童中进行大面积成功推广,在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幼儿篮球有望为学龄前阶段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的健康干预手段。
为探索儿童结构化运动干预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等多维度生长发育指标的改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发育营养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张霆研究员牵头在国内率先启动“结构化运动干预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多维度生长发育指标的改善效果及相关病情改善的可能机制”研究。本项目通过为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幼儿篮球运动训练课程,由培训合格的孤独症康复师来担任幼儿篮球运动训练师,旨在以幼儿篮球为专项主题的结构化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体格发育、运动能力和睡眠等多维度健康发育指标的改善目标进行干预和系统评估,并探索相关病情改善的可能机制。
作为一项非药物干预性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按照年龄、性别和孤独症严重程度匹配原则,分为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除接受常规行为疗法外,额外进行12周(每天1次,每次干预45min,每周干预 5 天)的幼儿篮球运动干预。通过集体的幼儿篮球的干预方式,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社交、协调性、灵敏性、技巧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该研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研究内容,项目为期3年。项目方案制定过程中,来自儿科、儿童保健、幼儿运动以及儿童精神卫生等领域的多名专家对项目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的肯定。通过幼儿篮球的训练与指导来推动孤独症儿童的积极的干预模式,这在国内具有安全、合理的科技创新理论基础。该项目的牵头单位是首都儿科研究所,技术合作单位为浙江省幼儿体育协会,同时,项目也得到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的指导和北京大语儿童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报那么多兴趣班!学龄前缺乏运动会造成学习能力落后
你有多久没关注孩子的活动量了?
读懂儿童,首先你得先了解儿童
学龄前育儿百科
学龄前该学什么
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