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部二科确诊1例罕见糖尿病家系—单基因型糖尿病(MODY2)

近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干部二科确诊1例罕见病家系—单基因型糖尿病(MODY2)。

单基因型糖尿病多在青少年群体发病,易被误诊为青少年发病的1型或2型糖尿病。据国外数据统计,约有80%此类特殊糖尿病患者曾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

(弟弟12岁, 哥哥14岁)

患者邓洋(化名),男,14岁,2020年因身材矮小前往医院就诊,经血糖检测在7.1-6.8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7.40%,随后进一步检查,随机血糖:6.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0%,未明确诊断,医生建议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后注射亮丙瑞林近1年,身高增加不显,故于2021年7月住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7.1%,空腹血糖:6.8mmol/l,IAA(-),ICA(-),GAD(-),并行基因学检测,诊断“糖尿病”(未进行分型),建议控制饮食。

2021年7月15日,在家属陪同下 邓洋前来我院就诊,PE:身高152.8cm(P3-P10),体重37kg,睾丸(双):(10-12ml),Lab:性腺六项:促黄体激素:0.15 mIU/ml,促卵泡激素:0.77 mIU/ml,睾酮:<0.10 ng/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2.75 pg/ml,皮质醇:7.07 ug/dl;甲功(—),25-羟基维生素D:22.33 ng/ml; 糖尿病并发症均未见异常。

糖耐量试验:

IGF-1:338 ng/ml ,左旋多巴生长激素兴奋实验:

祁燕主任医师考虑邓洋是单基因型糖尿病,建议其父母及弟弟行糖尿病相关筛查。

弟弟12.5岁,糖化血红蛋白:6.72%;

糖耐量试验:

母亲:糖化血红蛋白:6.33%,空腹血糖7.05mmol/L;

糖耐量试验:

父亲:糖化血红蛋白:5.48%;

糖耐量试验:

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基因报告结果表明,该患儿、母亲及其弟弟均检测出GCK 基因上存在c.1340G>A(p.R447Q)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在GCK基因编码区第1340号核苷酸由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c.1340G>A)的杂合突变,导致第447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谷氨酰胺(p.R447Q),为错义突变,支持MODY2诊断。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是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早发型糖尿病,约占全部糖尿病的1%-2%,通常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一般在25岁之前)发病。

本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经常性的胰岛素抵抗,因其表型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重叠,故常被误诊。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MODY2,它是由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被称为GCK-MODY。GCK-MODY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自出生起持续轻度的空腹血糖(5.4-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轻度升高(小于40岁的患者为5.6%-7.3%,大于40岁的患者为5.9%-7.6%),不同的基因致病性变异除导致糖尿病外,往往还伴有其他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听力、消化吸收、肝肾功能、骨骼发育、神经发育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异常;GCK基因突变的患儿,在适当控制饮食后,可不经药物治疗而长期相对健康地存活。

某些病例报道中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本病例患儿身高偏矮,于我院就诊时,其母亲强烈要求治疗,告知生长激素可能导致患儿血糖升高风险,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于2021年10月31日行双打治疗(亮丙瑞林及生长激素)。截至目前,兄弟俩平均长高2.1CM,血糖控制良好。

综上所述,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应当仔细询问其家族史,必要时行家系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切不可盲目定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用吃药的糖尿病
NEJM病例 l Case 06-2020 l 女性,34岁,高血糖(GCK-MODY)**
重点好文!!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不用吃药?饮食、运动就能控制血糖!
腾讯新闻
【专题笔谈】儿童和青少年单基因糖尿病的临床诊治
16年前误诊为1型糖尿病,基因测序让她告别胰岛素注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