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蔡XX,女,13岁。2010年3月29日初诊:胸闷、心悸2周。患者7岁时因发热,恶心呕吐,胸闷气促,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后痊愈。今年春节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37.5℃左右,2周前患者出现胸闷、心悸,自觉气短,总欲开窗通气,3月15日查心肌酶:CK 214U/L,a-HBDH 242U/L,CK-MB18.9 U/L。血常规示:WBC13.57×109/L。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Q-T间期延长,轻度T波改变。咽红,双扁桃腺Ⅰo肿大。舌尖红,苔白,脉细弱。处方如下:蒲公英15g 桔梗10g 炙甘草10g 北豆根6g 五味子10g 麦冬10g 沙参15g 太子参 10g 生黄芪15g 山萸肉15g 内金15g 生牡蛎30g(先煎) 锦灯笼20g 焦四仙各10g 水煎服,14剂。

2010年4月13日二诊:胸闷、心悸减轻,微疲乏,咽红减轻,双扁桃腺缩小,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处方如下:升解通瘀汤加莪术12g 蒲公英20g 炙甘草1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沙参15g 太子参15g 水煎服,7剂。

2010年4月22日三诊:无胸闷及心悸,面部痘疹,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处方如下:蒲公英30g 炙桑白皮10g 炙枇杷叶30g 黄芩10g 生黄芪15g 知母15g 太子参10g沙参15g 桔梗10g 升麻6g 柴胡6g 生大黄3g 水煎服,14剂。

2010年5月6日四诊:面部痘疹减轻,舌尖红苔薄,脉滑数。上方去大黄,加山萸肉15g 莪术10g 水煎服,14剂。

2010年6月1日五诊:偶乏力,咽痛,双扁桃腺Ⅰo肿大,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如下:升解通瘀汤加西洋参1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红景天30g 生黄芪加至30g 香加皮2g 蒲公英30g 大青叶30g 炙甘草10g 生牡蛎30g(先煎) 水煎服,14剂。

又以上方加减治疗2月余,患者无胸闷及心悸,体力恢复,恢复体育活动,面部痘疹减轻,复查心肌酶正常。

按:患者童年时曾患病毒性心肌炎,此次感冒约一月后又出现胸闷、心悸症状,心肌酶增高,心电图示:频发房早,轻度T波改变。诊断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为外感风热之邪,客于肺卫,内舍于心,日久伤及胸中大气,导致大气下陷,气阴两伤,瘀血阻络。初诊患者伴咽红,双扁桃腺肿大,说明风热客于肺系,蕴结咽喉,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同时热毒内舍心肺,耗气伤阴,故见胸闷、气短、心悸等症,又当配合以益气养阴之品。故方中以蒲公英、桔梗、甘草、北豆根、锦灯笼以清热解毒利咽,以祛外邪;以生黄芪、山萸肉、五味子、麦冬、沙参、太子参益气养阴,以扶其正。二诊风热渐去,咽红减轻,治疗以益气升陷,活血养阴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方用升解通瘀汤益气升陷,活血祛瘀;麦冬、五味子、 沙参、太子参养阴生津;蒲公英清热解毒。三诊胸闷、心悸等症已减,面部痘疹显现,在升解通瘀的基础上加蒲公英、炙桑白皮、炙枇杷叶、黄芩以清泄肺热,大黄泄热解毒。四诊、五诊仍以益气升陷,养阴活血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经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心肌酶恢复正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从本例可以看出,史老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益气养阴为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以益气养阴升陷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祛瘀。正是符合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

(李春岩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参汤
治病毒性心肌炎秘方(方6首)
国医大师之陈可冀:益气养阴法治疗心悸医案一则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有绝招!
病毒性心肌炎,清心生脉饮
百合益心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