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学中“未病”今之“亚健康”

祖国医学没有“亚健康”这一名词,但早在二千年前的《内经》中就提出治“未病”的观点,唐代孙思邈更明确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意思是说:最好的医生善于在人们身体健康之时,注重养生,保持健康;中等水平医生要抓住将要生病而还没有生病之时,注重未病早调,避免疾病的发生,即现代人所说的亚健康;一般水平的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然而,待疾病发生才求医问诊,则疾病已形成,救治不一定有效,即使保住了生命,其生命质量也已下降,没有希望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尚有长寿,而饱受病魔折磨的痛苦。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今之造成身体出现"第三状态"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失衡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素不宁心,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2、营养不全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    

    3、噪音、郁闷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倍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如今许多人已悄然戴上了“亚健康”这顶帽子,尤其是现代白领90%处于亚健康状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遭受身心的折磨。过度用脑,加班,不合理的饮食,无法充分的睡眠都让白领明显感到自己的身体“日薄西山”。亚健康成为了一种无法时尚的“时尚”。

      当然,现代的白领们学会了对自己更多的关爱,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瑜珈、健身大行其道,成为了人们改善,甚至解决亚健康的一种时尚潮流。从专家看来,仅依靠体育锻炼是并不足够的。均衡的膳食,适量的睡眠,愉悦的心情都成为了改善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中醫養生預防亞健康
什么是未病 欲病 已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治“因”方能治“果”
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谈灵芝(三)——灵芝与中老年保健及亚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