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断:

  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增高

  致敏抗原直接皮肤试验和被动转移试验(即PK试验)常阳性。PK试验的方法是取受检患者血清0.1ml注入健康人前臂皮内,经24h后再将可疑致敏食物抗原注入皮肤同一部位,或口服可疑致敏食物,以观察局部反应,经5-30min后出现风团即为阳性。在试验日禁食一切可疑致敏食物,同时应作对照试验,以判定阳性结果的可靠性。大便隐血试验有时可呈阳性。大便中可找到夏科雷登结晶,这可能为嗜酸粒细胞的分泌产物。严重反复发作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和肠吸收功能异常,即有脂肪样泻、D-木糖耐量试验异常和肠大量蛋白质丢失。后者表现为血清白蛋白和IgG、IgA、IgM含量降低,而白蛋白合成速率正常或增加。

  2.胃肠x线钡剂检查

  可见黏膜水肿,皱襞粗糙呈颗粒状,显示非特异性改变;或有胃窦向心性狭窄,边缘光滑,蠕动减弱;或胃窦部呈多发性颗粒状充盈缺损。

  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增厚,可有息肉样隆起。诊断依靠胃、小肠活检,可见广泛性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到黏膜下,并通过肌层向浆膜层延伸。

  3.CT检查

  胃肠道壁的增厚、腔狭窄可伴梗阻,腔内肿块,肠系膜肿块、膜水等征象。但一般认为无特异性。

  4.诊断

  嗜酸性胃肠炎诊断标准:①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吸收不良等胃肠道症状;②病理组织学证实消化道一处或多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③胃肠道以外无多器官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④排除寄生虫感染。反复发作的腹痛、呕吐伴有过敏反应病史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或胃肠黏膜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病变壁内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提示为本病。一般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胃肠症状或腹水,且发作与摄食某些特殊食物有较明确关系,即应考虑本病。胃肠钡餐造影、CT检查可辅助诊断,胃镜活检可以明确诊断,但活检阴性并不能排除本病。

  鉴别诊断:

  应与寄生虫感染、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肉芽肿性疾病、肿瘤等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实用综述:全面了解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以反复腹水为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专题笔谈│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罕见性腹腔积液的诊治思路——为何抗过敏治疗显奇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