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心相篇》如何看面相、识人心、知前程

古语有云:

进门不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这其实是相面术,非常普遍的阅人术。经验丰富、智慧通达的人,通过察言观色,便知大致。

《心相篇》是一本被誉为相面学的神奇之书。为历代官场、学界、商贾世家所暗中推崇。近些年来,常人读《冰鉴》者甚,原因是有毛泽东先生推荐,从而被视为帝王阅人宝典。

中医上有句俗语叫:“外行吃人参,内行喝黄芪”。

在阅人术方面,而真正内行人家,对《心相篇》参悟神会,渐知一个人的面相与内心的关系,进而,从心观行,预知其未来前程。

凡道家“相面”之学,实则为“读心”为本的;“算命”之学,亦是由现状形势去预测未来的。

人常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仙人指路。

《心相篇》即是仙家教你如何“阅人”的。

 《心相篇》的作者,了不得。不得不先介绍下。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皇帝他的赐号---“希夷”,世称陈抟老祖。陈抟,与老子是同乡,故里现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是唐末、五代、宋初的道士。活了118岁。那个年代,118岁哈。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他的著作和养生术。

凭良心讲,这是中国学术界最对不起的人之一。特别是儒家,历代所谓理学大师,内心对陈抟都欠着一份良心债。简单说,原因是周敦颐直接借鉴了陈抟的《无极图》而创立了《太极图》,邵雍的易大传论,也直接来源于陈抟的《先天图》,但以儒学为主流的学术界没有陈抟的名字,只因他是道家人。

陈抟是位道士,学术专注精深,不为世人所知,世称隐士。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体系,又深悟黄帝、老子等道家学派的清静无为哲学,参透道教修炼方式,博通百家,创造了道家秘图《无极图》。

据明末黄宗炎说:“钟离权受以吕洞宾,吕洞宾与陈图南同隐华山,因此得以授予陈抟(明,黄宗炎《太极图说辨》)

张三丰得《无极图》精华,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太极道体系,把丹道和太极内功结合在了一起,现代练习太极拳的人需要了解一下。

陈抟的《无极图》、张三丰的《修真图》中都描述了生命的演进里程,即: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演五行,

五行演八卦,八卦得演万物昌。

现在医学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与解释,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原理。

张三丰之外,大学者周敦颐也得到了陈抟的《无极图》。周敦颐本人对陈抟老祖及道教十分敬仰,他写了一首诗《读英真君丹诀诗》,说明了他的思想来源:

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机。

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

(《周敦颐集 卷三》)

周敦颐天资聪明,得到陈抟真传《无极图》后,一句话“无极而太极”,就把陈抟的《无极图》变成了他的《太极图》,并配以文字,取名《太极图说》,于是就有了理学的起源。这就是程朱理学的起点。但后世儒家最让人看不起的,就在这一点上,死不承认理学思想源于道家。这主要因为朱熹本人带头耍赖,说周敦颐的学说是“莫知其师传之所自”,意思是不知道他们理学原创周敦颐是跟谁学的。如果一般的人说不知道也就算了,但大学者朱熹说不知道,近千年之后,我还替他臊得慌。老实说,我从儒家典籍中确实学习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的积累,越来越难以仰视儒学,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历代学者,儒者多为官,总占着权势占其他学派的便宜,而且从不脸红。

现在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在陆续关闭,虽有政治因素,但西方人从儒学中阅读不到中华民族令人仰视的哲学智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一如黑格尔所言: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了————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这是一段令所有儒家思想信奉者吐血的点评。黑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众所周知,他这一段话,基本把孔子和儒家学说定格在了一个相对低端的思想境界。我们把儒家学说当成国粹,到处建孔子学院,现在被关掉,感觉就是自己的文化被人关在了外面。我虽不是儒家后生,但还是感觉到莫名的屈辱,不知道脸往哪儿搁。我可能太爱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了。才一直痛心。

---

到了明清时代,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休,而自称儒家的理学界对此仍避而不淡。清朝对中华文明的一大贡献是是《四库全书》,但三百年来,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到底为中华文明起到了多少正向作用呢?香港学者陈廖安教授看到了儒家编辑团队在搜集中漏掉了绝大部分的道家书籍,直接嘲笑说《四库全书》其实应该叫《四库不全书》,真是笑死人。

到了民国,钱穆先生开始梳理学脉,又公然否认理学的起源之事,死掰硬拧理学源于儒家道统。在这一点上,冯友兰先生讲了实话,说是周敦颐是跟道士所学,但绝口不提陈抟的名字。实在是学术格局上的憾事,也是难以启齿的丢脸事。关于这些文献,我在《中国形而上》的《宇宙发生论》中有专篇陈列,部分节选发在了公众号《周敦颐的思想源于道家—陈抟》一文中(2015年10月)。

也难怪,郑板桥说:

儒士,孔子的罪人;

和尚,释迦的罪人;

道士,老子的罪人。

近千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儒家能为此事找到一块合适的学术遮羞布。然而,那位陈抟老祖,早已踩一片祥云,升仙去了。留下我们这些俗心凡胎,对此事喋喋不休,无法释怀。

每一位弹古琴的人,都学过入门曲---《仙翁操》,讲的就是陈抟老祖飞升的境界。

“仙翁---仙翁---得道仙翁----”

漫妙幽远的素谱简乐,飘然飞升的心灵超脱,随指尖在七弦间回荡,此种境界,真正是心归大道,情系烟霞,非懂琴知道者不可体味。

不过,现代人并不在意宋明理学的起源,我其实亦不在意。理学不承认源自道家,就象心学不承认源自佛家一样。现在那些膜拜王阳明的人,若是谁一提心学本质是佛学,就立即火了。一万个不认账。心学那一套,固然在唯心学上很有见地,但终究还是佛学的演化。不争论。只是国学的学术界可悲可哀。

其实,不管哪家的文章,只要写的好,学来就是。只是看到了严重不公的事,连句公道话都不敢说,实在良知不安。就连一贯和蔼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对儒家那一套也实在看不过去,点名批评道:

朱熹经常偷偷研究佛、研究道,这是公开的秘密,谁不想活得长命,谁不想变成超人?只是面子上死不肯承认。所以我对宋儒不论哪一位,始终有一点不认同:学问道德宋儒没有话讲,就只有一样不好,明明借用了佛家、道家的学理,来说明儒家的道理,然后翻脸批评他两家都是异端,都是骗人。宋儒搞的这一套,叫什么圣贤之学呀!(南怀《我说参同契》)

扯远了。

除了在学术上的价值,陈抟还是一位以睡功而闻名的养生专家,被称为“睡仙”他服气辟谷,通常每天只是几杯酒即可,一睡就是一百多天。他经历了唐末的战乱、五代十国的战乱、到了宋朝,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活了118岁,实在可称为“神仙”。

陈抟精通读心术,预测精准,史有记载。

陈抟能预知人意,据说他的斋室中有大瓢挂在墙壁上,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去他家拜访,陈抟就对贾休复说:“你来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然后叫人取下来给他。 贾休复很惊讶,认为陈抟是神仙。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叫郭沆的人,曾夜宿云台观陈抟处。陈抟半夜叫他赶快回家,郭沆犹疑不决;过了一会儿,陈抟又说:“你可以不回去了。”  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果然他的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死去,一顿饭的功夫又好了。

下面简介下陈抟老祖的《心相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建议尽量阅读原文(蓝色字体)。

“相者之术,于眉睫方寸之间。以征毕生之休咎”,相人之术,就是从一个人的眉宇方寸之间的“小风水”,预测一个人的凶吉善恶。

“兹以心相名编,谓相从心生”,所谓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面相是由其内心决定的。孟子也说:“胸中正,则眸子了焉”,一个贼眉鼠眼的人,多是心怀鬼胎的人。心中坦荡,自然气宇轩昂

汝相予一心,要包藏得天下理;

相予两肩,要担得天下事;

相予两脚,要踏得万事定。

一个人心量不行,就藏不了天下,没有大战略;如果一个人站不直,肩膀都挺不起,一付卑躬屈膝的下作模样,一看就担当不了大事;一个人若是走路不正,总遛墙根儿,中间道都不敢走,也成不了大气候。

古人如此看相测命,现代人也一样,从一个人的气质中基本可判断其社会地位或格局担当。虽不绝对,但大数不差。所以历代学者认为《心相篇》为省已观人的参照。即是:

“人诚深明乎此,可以相人。可以为人相,可以自相。而且不妨于随时随事,皆作相者观。即以此为省已观人之则可也。”

如果一个人对此术深解通达的话,就可以去阅人了,也可以自信地被别人阅读,当然也可以随时随地自照自正,达到逐步提升心的力量和相的魅力,从而一再地为自己转运升达。

所以,读懂了《心相篇》可以厄运转好运,好运连连不断。呵呵。

以下为原文及简译: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视一个人的内心,就可以了解他的本性是善是恶;行为处事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预知他的祸福吉凶。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短命;经常念旧怀恩的人,多会长寿多福。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有一点小富小贵就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前程有限;有了大成就也谦虚,常怀敬畏之心的人,福报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欺瞒之人,恶行隐蔽、行为不磊落的人,纵有荣华富贵,也无法长久,更无法传至后代。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会成神仙。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动不动就表决心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撒热血,拍着胸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一定会缩头回避;见人就套近乎,称兄弟,朋友满天下的人,深交下去,不过如此。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大事面前,任劳任怨的人,一定可担重任;碰到一点小事就先把自己摘干净,凡事要站在干地上,自全自保而不顾他人,这样的人不可以作为心腹之人。因为他会为了自己免过而出卖你。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那些能说会道、言语尖酸刻薄的人,命运一定会贫穷而且短命;有大智慧的人通常语言木讷,沉着稳重,这样的人必尊贵有日。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在极度艰难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随波逐流的人,如果读书、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在安乐环境中依然保持勤奋努力人,哪怕天资不够聪明,也可以够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那此爱贪小从里便宜的人,并不是在积财,而是在积祸,家道败落是不可避免的。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处事沉稳不乱的,早晚必成大器;有主见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往往可以年轻得志。  

忮(zhì)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争胜心强,爱嫉妒别人的成就和才华,贪图名利,这样的人终究会不如人;心怀仁慈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一定会有贵人相助。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恩怨不分的人,不会长寿;若见一个人处处斤斤计较,就可以断定此人受不起大福。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性格过于刚强的人,做事虽容易成功,但往往很难善终保全;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福报小但可以平安地享受。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碰到高兴的事还愁眉苦脸,这样的人过于悲观,就算有好运也会转坏,终会一生辛苦,没有快乐;遇到让人愤怒的事情,反而面带笑容,这不是老成,而是一种性情扭曲。此种人到老了,也是奸诈凶邪。没有真性情的人,不可交。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自我标榜、自我夸耀的人,是仕途大忌。因为没有领导会提拔喜欢邀功的部下。经常指摘别人的不是,这样的人有性命之险。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侭堪救患扶灾。

凡事指责别人多,自己不担责任的,不能与他共谋大事;把功劳归别人,主动担当过失的人,可以担当临危救难、解困扶灾的大任。

 

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

自己宁可受委屈也努力周全别人,此种人福泽后代;性情暴烈的人必定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易变脸的人薄福,不可与之计较;久处不厌的人可以深交,有心量的人值得依赖和依靠。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争强好胜的人,却可断定其前程有限;经常自我反省的,德行深厚,事业鹏程有期。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或许也遭遇贫困,但上天会终赐祥瑞;常为别人分忧解难的人,或许有时也有牢狱之灾,但自有神灵来保佑他。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被饿死的人不仅仅因为面相上有“穷纹”,而是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谷,浪费资产;得瘟疫而亡的人也不仅是运数不济,而这是这些人自己对天地、自然和神灵缺少敬畏之心。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没什么事也经常仓皇失措的人,福不久长;临大难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的人,福报稳定久远。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积功累仁的善行早晚必得善果;为人大方,多给予少索回,命数必然昌盛。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什么样的人容易矢折短命呢?薄情人。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处处都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什么样的人容易遭遇横祸,不得好死呢?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就是阴蚂蚁一样的人,必有凶灾。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内脏之疾呢?饮食上过于肥甘厚味,不注意养生的人。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什么样的人容易盛年丧子呢?心地欺瞒,搞诈骗的人,必死儿子。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什么样的人会遭遇火盗之灾呢?刻剥民财的人,必有灾祸。

如何时犯官府,强梁作胆。

什么样的人早晚被官府抓捕呢?胆大妄为、以权欺弱的人。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怎么判断一个人有当宰相的潜质呢?常怀济物之心是重要指标。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怎么判断一个有拜将封侯的潜力呢?有独挟盖世的胸襟、气魄。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古人博取功名,总以文章。怎么知道一个人可以成功呢?看他的文笔真诚,文字清新,让人读来为之动容,眼前清爽。这是以文观人,不仅是相面了。看来通过一个人的文字也可以预测其前程。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成为封彊大吏的潜质呢?志存高远,气概凌霄的气势。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体制内的人怎么判断呢?没心量又没胆量的人,仕途有限。怎么判断一个人只能当小职员,而没有升职潜力呢?说白了,心量和胆量,是两个重要指标。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为什么有的人精通典籍不能成就大业而只教书糊口呢?因为行为受书本之言的约束。(古人看来教书职业不如当官好,立功显名才是成功是宗法时代的标志,就算到了现在,学者地位也还是不能与当官的相比,哪怕你是院士)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说到妇德女相,首先要沉稳安静,好女人都是贵在德行,不是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这是讲有旺夫相的女人。有威严气质的女人天命大,可封一品诰命;少浓妆的女人朴素大气,能管理大的家业。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多言好胜的女人,即使有后代也必受伤害;孝顺慈爱的女人,不但助夫还能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贫苦中无怨言,会受到婆家娘家双方的褒奖;富贵还能勤俭持家,一定会荣庆满堂。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凶蛮泼辣的悍妇,多因嫉妒成性,晚年一定孤独没有归依感;作风不良的奚婆,定是性情乖戾轻浮,年轻时行为浪荡。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一个人的面部骨骼肌肉布局和谐,气血充盈,说明身心康健,可以长久。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知其善而守住善道,有福之人可以锦上添花;知其恶而不去做,有祸之人可以转祸为福。

 

惯例,转两首过去写的道情,给隔屏的道友:

《遮羞布》

风云既息,田园如故;

顿将凡心收拾住

每思祥云瑞气处,

便觉心归素;

世人为处我无为,

绝壁凌空

真言与天诉。

转身斩断攀缘索,

跳出红炉 。

跳出红炉,

道藏指归通玄路;

不唯心,不唯物,

灵图玉诀风仙度;

举目七分仙霞顶,

三分烟雨四分雾。

说无被无迷,

谈空为空误

穷途之士看初心;

功成之人观末路

静夜思

人生为何?

掩面笑他

常出门

总不带遮羞布。

哈哈

YZ.2020.6.23

《年华》

人在天涯望天涯,望尽天涯思年华;

年华如水情如丝,丝丝缕缕付烟霞。

YZ.2019.11.15

《虚名似轻烟》

青山浮白烟,黛云遮碧天;

珠雨隔窗静,晶莹透心田。

袅袅山中起,缓缓向天边;

人间虚名事,何似此轻烟。

谁人划天河,中央透微蓝;

自问此心久,何日成神仙?

YZ.2019.6.25

 杨子 2020.7.31 于厦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和无极(微论)
冯学成:中医学杂议
无极无图
中华文化笔记29,理学的思想脉络(之一)
心学中的“天理”是什么,“善恶”又是什么?
体用一源,无为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