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层次大纲

算认真的读了一遍前两篇,阅读过程其实蛮枯燥的,总体来说逻辑还算清楚,只是过于啰嗦。关于如何阅读是我一直想要学习的,说来惭愧,读了这么多年书,真正的读书方法总是模模糊糊的不成系统,这本书算是一个还可以的借鉴吧,特整理了阅读层次的大纲,望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

一、 基础阅读
二、 检视阅读
(一) 有系统的略读——准备了解书的架构
原因:不知道是否值得读&时间有限
步骤P31
1. 书名页——副标题——序
2. 目录:概括性理解全书的基本框架
3. 索引:评估涵盖议题的范围
4. 出版者的介绍
(以上四步骤已足够判断是否继续阅读)
5. 挑与主题关系紧密的篇章来读,注意开头或结尾的摘要
6. 随便念一两个段落,尤其是最后的两三页,通常包含作者认为新颖而重要的观点。

(二) 粗浅的阅读:通读,遇到困难不要停下来思索或查询——了解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头脑与眼睛的运作速率不同:眼睛一字一句的阅读,头脑一瞥掌握一个句子或段落。矫正方式:眼睛跟随手部运动P38

三、 分析阅读(检视阅读之后)
(一)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P60
1) 虚构的小说类
2) 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A. 理论性作品:这是什么
B. 实用性作品:如何去做,应该怎么做
传统上,理论性作品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科学与哲学的区分:如果一本书强调的内容超出正常生活的经验,就是科学书,哲学书从人类的共通性做例证。

2. 摘要,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自己组织语言):强调全书的整体性

3. 大纲,将主要部分按照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再将各个部分的大纲列举出来:强调书的复杂性;各个部分自成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性
如何运用P77
一(一)1.2.3(二)1.2.3(三)1.2.3二(一)1.2.3(二)1.2.3(三)1.2.3三……

4. 确定作者要解决的问题(整体精神)
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先后的回答顺序
如何找到作者的问题/一般性的发问技巧:P85
1) 理论性的问题:事件是否存在?是什么样的事情?发生的原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目的?影响?特性以及特征?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同事件的关联?如何进行?
2) 实用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情是对的,或者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条件下,这样做比那样做更好一些?

(二)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内容的规则
1.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词义上的)
1) 找到关键字的方法:让你头痛的字;专门用语;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用来阐述自己主旨和重要概念、数量相对较少的特殊用语
2) 使用关键字的情况:P97
一个字在整本书中对应单一的意义
一个字在书中各处不断变换字义
3) 了解一字多义的步骤:
A. 判断是否一字多义
B. 多种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C. 注意特定位置出现时使用的字义
D. 联系上下文看看变换意义的理由
4) 如何掌握:联系上下文已经了解的字句推敲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5) 一些复杂的情况
A. 一字多义,使用时可以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将多重意义合起来用
B. 同义词
C. 片语:可独立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谓语,可当做一个单一的字

2.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重要主旨
主旨是知识或观点的声明
1) 主旨VS句子
A. 单一的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主旨,理由:
相同句子中的一字多义
复合句可能表达多个主旨
B. 同一个主旨可以用多个句子说明
2) 找到关键句。从作者的角度,关键句是他下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找关键句的方法:P111
A. 特殊符号强调
B. 用显现的位置加以说明
C. 难以理解的句子
D. 关键字引导出关键句
E. 主旨句在主要的论述中,即前提与结论中
3) 测验理解主旨的方法一:用自己的话来说P113
方法二: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形容的经验。

3.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1) 方法:在书的空白处做上编号,再加上其他记号,把一些应该排序而读的句子标示出来P117
2) 找论述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A. 两种论述方法:归纳法:以一个或多个特殊事实证明某个共同概念
演绎法:以一连串的通则来证明进一步的共同概念
B. 找出作者认为哪些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或有根据的,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论述有两种开始的地方:作者或读者都同意的假设;作者和读者都没法否认的自明之理

4.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在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1.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P127
1)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评论。(在你说出“我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展缓评论)
2) 在讨论一件事时,双方要对文字的应用没有意见之后(词义上的共识),才能谈到同意或不同意
3)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论到底不可
4)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的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如果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个人意见

2.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p137
1) 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要阐述你的观点,你既要能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并告诉他这些知识如何与这个问题有关,如果拥有这些知识会如何让他下一个不同的结论
2) 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要做出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你的论点
3)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推论荒谬:缺乏连贯;前后矛盾
(前面三个批评点与作者的共识、主旨和论述有关)
4) 证明作者分析与理由不是完整的(与整本书的架构有关)

理想化辩论的三个条件
辩论时请注意带进去的情绪
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
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会阅读吗?这本阅读经典之作,会告诉你答案
没读过这本书,读再多的书可能只是走了更多的弯路
阅读的四个层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整理
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的四个层次三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