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最该看的一部电影,无删节版来了


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

影片简介

威尔顿贵族学校1959年度开学典礼暨建校100周年华诞正隆重举行。校长诺伦博士骄傲地回顾着学校的辉煌,为学校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四大信条并因此成为美国最好大学预备学校而骄傲。也就在这一天,威尔顿的荣誉毕业生、从伦敦回来执教的新教师约翰·基廷回校出任英文教师。

新学期开始了。沉闷的氛围、陈腐的说教,让威尔顿的大男孩们倍感压抑,同学们私下里咒骂威尔顿是地狱学校,篡改威尔顿四大信条以示嘲弄。此时,同学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新来的基廷老师和他们心中原始的渴望一样,与众不同离经叛道的上课方式,立刻在同学们中掀起波澜。基廷哼着的《扬基进行曲》、及时行乐的信条、撕去教科书上伊凡所·普利查矫作的诗歌分析,在威尔顿学生长期被窒息的心灵中引发了一场地震。不久,尼尔在学校图书馆里意外发现了一本刊登着基廷简历的威尔顿年鉴。原来基廷曾是足球球队的队长,参加过一个名叫“死亡诗社”的组织。

何谓“死亡诗社”,基廷给同学们讲述了诗社的秘密。在尼尔同学的倡导下,“死亡诗社”得以重建,查理、纳克斯、米克、卡麦隆等同学热烈响应,怯懦的托德也加入进来。从此,“死亡诗社”的成员们在当年基廷聚会的地方和着优美的诗句,扭动起节奏强烈的非洲原始舞蹈,释放着青春生命的激情。

威尔顿学校发生着悄然的变化,麻烦和不幸在这悄然的变化中也随之而来。尼尔参加《仲夏夜之梦》演出遭到父亲的极力阻拦;纳克斯暗恋上名花有主的克莉丝姑娘;“死亡诗社”发表主张招收女生的文章。一切的一切引起诺伦校长的注意。《仲夏夜之梦》演出结束的那天晚上,尼尔用父亲的手枪让自己的灵魂飘向了遥远的天国。

尼尔的死震惊了威尔顿。校方迫于舆论压力,开始调查尼尔自杀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基廷对于威尔顿开学所发生的事情负完全责任。又是一堂英语课。同学们在诺伦的引导下朗读着伊凡斯·普利查的“鬼话”文章时,基廷前来告别。同学们以站上课桌大声朗读诗歌的庄重形式,目送着脸上荡漾着微笑离开教室的基廷。

观后有感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的随意;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所有得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我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从未活过。”这是主人公尼尔抄写在死亡诗社扉页上的一段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段话代表着影片的主题。


这部影片包含的故事逻辑,是一个偶然的出现在以“追求卓越、创造传统”为口号的美国非常著名的预科学校里的思想有些奇特的老师,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学生们的人生;这个故事同时也包含一个来自中等偏下的家庭中的优等生,最终在家庭的过度的期待和社会压力当中自我毁灭的故事。并不令人吃惊的是,这毁灭基于家长的暴力,而家长又是如此深刻的相信自己的全部暴力出自于深深的爱,而且他们不能够去面对和承担的这场毁灭,也是由他们的爱所造成的。

所以即便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相当普通的故事,但它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中,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是一个对于教育自身的思考。是一个我们自己可以有机会看看自己是否还拥有选择的机会,关于生命的选择,关于我们的选择将怎样影响我们的未来和我们相当短促的人生的机会。这是一个关于古老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抗高度机器化的机构的故事。它是极具悲剧性的,但同时又带有超乎寻常的启示性。


影片有着特殊的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这部影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第一个大段落当中是,这位奇特的英语老师走进孩子们的视野当中,然后孩子们逐渐与他从防范、怀疑到接近,再到由孩子们尝试进入到这个奇特老师的世界,这就是死亡诗社的发现和死亡诗社的重生。在这个段落上整体的叙事节奏越来越快,叙事节拍越来越轻松,构成一个在视觉节奏本身所形成的心灵逐渐走进,心灵相互触摸的视觉表达。

第二个段落不仅仅是相互试探和相互接近,而开始有着一种更主动的更强有力的一种追求自己的生命可能性的自主愿望的迸发。是孩子们开始去为了自己的生命解放而做出努力的时刻,是孩子们使用自己自主权的时刻。而影片中的悲剧时刻,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尼尔的死亡,是尼尔从他生命当中最辉煌的那一刻,在舞台上主演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到他生命的深渊在他面前展开,就是父亲别无选择地冷酷地告诉他说他的前景是军校,是由军校通往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这条不可更改的道路。


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他将在压抑、管束和永远无缘于戏剧当中度过,于是那个年轻、脆弱的生命,手捧着作为道具的头冠,那个森林当中的自由的精灵头冠,在寒冬的夜晚打开窗子,戴上头冠并缓缓地把头低下,这只是一个非常自然地身体动作,因为他是如此颓丧,他是如此绝望。在视觉上形成了头冠所投下地阴影把他整个的脸尤其是他曾经那么明亮的眼睛隐没在黑暗中。在这个时刻,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结局,也明白了他的选择。

影片中的另一个悲剧性时刻,就是孩子们对于尼尔之死的反馈。托德在睡梦中被摇醒,他久久地不能反应尼尔就这样的离开了他们,因为他还沉浸在尼尔那出神入化的天才的舞台表演的那个快乐之中。


在同样的机位当中,它再现了死亡诗社第一个夜晚的场景,它在雪原上,从背后的全景镜头当中拍摄孩子们,但是这一次,他们的身体当中的活力以及第一场戏当中刻意提示的那种恐怖片式的联想完全消失了,在画面当中的摄影机的那个角度,摄影机固定机位的选择,使得整个这个场景充满了沉重的、完全丧失了活力的那种感觉。而后我们看到了托德挣脱了所有人独自向湖边走去,摄影机犹如一双冷漠的眼睛停留在 那里,我们看到他越行越远,我们看到他走上冰湖。


它用这样的电影化的手法表现了孩子们所经历的这个创伤性的时刻,表现了孩子们接受了基汀老师所赋予他们的浪漫主义的翅膀,而最后坠落回严酷的现实的这个时刻。这以后是孩子们的背叛,他们都在控告现场签了字,他们都控告是的基汀老师杀死了尼尔,而不是严酷的制度和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暴力。

但是在这之后的是告别场景,摄影师用非常想像的机位拍摄了第一次基汀老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个场景,稍仰的镜头拍摄了这个怪诞地站立在讲台上的老师,而安坐在座位上地孩子们不知所措,而且处在一个被俯瞰的微小地状态当中。但是这一次,当基汀老师落寞地整理了自己地物品走出教室,作为一个被除名者,作为一个被审判的对象而要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托德第一个站上了讲台,而且高呼那个滑稽的、有一些肉麻的名字,“oh captain,my captain”,这个歌咏惠特曼歌咏林肯的诗句。


而后是一个个孩子在迟疑在挣扎,在恐惧之后站上了桌子,同样的机位拍摄的是高高的立起的孩子们,他们俯瞰着教室,他们俯瞰着课桌,俯瞰着这个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秩序,一个解放并且站立的时刻,一个成为你自己的时刻。它是人文主义精神最高的梦想,是成人之说、成人之学,使我们成为自己、成为人。尽管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梦,但就像基汀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在梦中我们才是自由的。


点击下方欣赏完整视频
有5s缓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悲剧二重奏——论影片《死亡诗社》里的悲剧性
如何与学生交朋友(下)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至少他们站起来了
牛叔励志新作——《死亡诗社》
电影回顾|《死亡诗社》:人类是充满激情的
人生导师,作为引路人,你们做对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