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状腺药物的“致命”副作用!这2种药物会严重损害肝脏,千万别大意!
userphoto

2023.11.01 广西

关注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等。
当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等。
只要是药物,都会通过肝脏代谢,这就使得这些药物损伤肝脏,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肝损害是指肝细胞、胆管或血管等肝组织受到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或结构改变。
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肝硬化、肝衰竭等。
那么,哪些治甲状腺的药物对肝脏伤害最大呢?尤其要注意哪些药物呢?
1、治疗甲减的药物:
左旋甲状腺素是治疗甲减的首选药物,在国内有优甲乐、雷替斯、加衡在适当剂量下安全性良好
只有在过量的时候,才会发生肝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和脂肪肝。
优甲乐等治疗甲减发生肝损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用药剂量过大,超过了患者的生理需要。
(2)用药时间不规律,或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影响了LT4的吸收和代谢。
(3)存在其他影响肝功能的因素,如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2、抗甲状腺药物
抗甲状腺药物主要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治疗甲亢的药物,也是对肝脏伤害最大的两种药物。
(1)甲巯咪唑,别名他巴唑、赛治
它们是产地不同的同类药物,除非在个别情况下,这两种药不相互交换使用;其原理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不影响T4向T3的转换。
甲巯咪唑有一定的肝毒性,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和急性肝功能衰竭。
甲巯咪唑的肝毒性与剂量有关,一般在用药后17天内发生。目前还没有与甲巯咪唑相关的肝毒性死亡病例的报道。
(2)丙硫氧嘧啶
丙硫氧嘧啶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并且还可以抑制T4向T3的转换。丙硫氧嘧啶对于控制高T3水平的患者有特殊作用。
然而,丙硫氧嘧啶也有较高的肝毒性,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黄疸和肝炎。丙硫氧嘧啶的肝毒性与剂量、年龄和基因有关,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更易发生。
丙硫氧嘧啶的肝毒性一般在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严重者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
美国FDA曾于2010年针对丙硫氧嘧啶相关严重肝损害发出黑框警告,提示丙硫氧嘧啶可能会引起致命的暴发性肝细胞坏死,严重者需接受肝移植治疗。
(3)两者的关系
-服用这两种药物时,必须在一个月复查异常肝功能。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有较高的交叉过敏性,当服用一种抗甲状腺药物出现粒细胞缺乏、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须立即停药,不建议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
-目前有关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二者交叉发生肝脏毒性的报道不详,故当应用其中一种药物发生肝脏损害时,可选择另一种药物进行尝试,但需要严密监测。
-如果正怀孕期间,而且怀孕又决定要继续下去,应该选用丙基硫氧嘧啶;
-有些甲亢病人血转氨基酶升高的,应首选他巴唑或赛治;血中胆红素增高的,首选丙基硫氧嘧啶。
-有人为了减少治疗期间的服药次数也选用他巴唑或赛治。
-甲巯咪唑的剂量较丙硫氧嘧啶小,用药次数较少,不良反应也较少。
3、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注意事项
- 在治疗前检测肝功能,以排除基础性肝损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害。
- 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复查肝功能,如出现异常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 如果出现严重的肝损害,如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或黄疸等,应立即停止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并采取保肝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总之,治甲状腺的药物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状态,但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肝损害。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疸背后的「元凶」之一,你想到了吗?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需要扬长避短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不能吃其他疾病的药物,要注意什么?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该如何选择?
抗甲亢药物选择
他巴唑(MMI)与丙基硫氧嘧啶(PTU) 治疗甲亢的比较和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