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一部形式别致的学术著作
金瓶梅讲演录

    说起学术著作,人们多与高头讲章、严肃呆板之类的词语联系起来,这主要指的是这类书籍表达方式的严谨庄重,实际上也暗含有可读性不强的意味在。其实,学术著作也未必一定要正襟危坐,居高临下,板着面孔来写,如能既保持学术品格,又写得生动有趣,拥有更多的读者,使相关学术知识得以普及,岂不是更好。当然,这也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每个学人都能做到的。近读黄霖先生的《金瓶梅讲演录》一书,对此颇有感受。

    《金瓶梅讲演录》是一部扎实厚重、很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就其内容而言,可以用全面系统一词来描述。笔者这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两个意思在:

首先,全书以专题的形式分为十讲,从作者、成书、版本讲到思想、人物,从文学讲到文化,从作品讲到研究史,涉及《金瓶梅》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是阅读欣赏《金瓶梅》这部作品所需要了解的,也是《金瓶梅》研究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展开,随着相关学术积累的日益丰厚,学界开始提出“金学”之说。不管这一提法能否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必须承认,《金瓶梅》研究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领域,在研究对象、范围及方法上除了其他作品研究所具有的共性之外,也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比如作者、成书、版本等方面的研究,正如“红学”之所以成为“红学”一样。《金瓶梅》研究应该如何着手,都包含哪些内容,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些都是研究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金瓶梅讲演录》一书在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借鉴。

    在笔者看来,《金瓶梅讲演录》一书初步构建了“金学”的基本学术框架,无论是视角还是方法,都是多元的,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考证,也有利用新理论的观照,学界多年以来对《金瓶梅》的探讨,大体不出这个范围。相信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和设计,这种安排和设计一方面是出于学术层面的考虑,一方面则与作者本人的教学相关。作为一门课程,需要从学科的角度进行整体观照,注意知识的完备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关《金瓶梅》的专著历年来已出版了不少,但像《金瓶梅讲演录》这样带有学科构建性质的著作则很少见,甚至可以说没有,其价值和意思,由此可以得到体现。

    其次,该书是对黄霖先生多年来研究《金瓶梅》的一个总结。虽然作为讲义的形式出版,但它与那种将别人研究成果拿来为我所用、东拼西凑、千篇一律的所谓讲义完全不同,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金瓶梅》研究专家,书中有不少观点和内容为其多年研究的成果和心得。黄霖先生是新时期最早进行《金瓶梅》研究的学人之一,从1979年在《复旦学报》发表《〈金瓶梅〉原本无秽语说质疑》一文到今天,已有30年的历史。其间,他对这一领域的多个方面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既进行过作品校勘整理、资料汇编、编撰辞典、翻译论著这样的基础工作,出版有崇祯本《金瓶梅》、《金瓶梅词话注释》、《金瓶梅资料汇编》、《金瓶梅大辞典》、《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等,也撰写过专门的论著,出版有《金瓶梅考论》等。此外还出版有《金瓶梅漫话》、《黄霖说〈金瓶梅〉》等学术普及读物,可谓成果累累。黄霖先生因此成为学界金瓶梅研究的领军人物,被推举为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会长,真是众望所归。

    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厚的学术积累,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因此谈到与《金瓶梅》相关的各个专题,作者都有自己深入而独到的心得和体会,因而能拈重若轻,深入浅出,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而不是像有些论著那样,为求多求全,对自己不熟悉或没有研究的东西,只能浮光掠影、泛泛而论,例行公事般地说上一通。看似轻松,然非积数年学术功力不能做到。书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比如《金瓶梅》作者屠隆说,《金瓶梅》为暴露文学的杰构等,都是黄霖先生率先提出,并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的。对《金瓶梅》的一些敏感问题,比如性描写等,作者敢于正视,并不回避,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社会思想变迁,从文学的角度给予剖析,立论客观、公允,很有说服力,读后颇受启发。

    内容之外,同样值得肯定和强调的是该书新颖别致的形式。由于读者多数不是专业人士,缺少相关的学术积累,因此不能过于学术化,只能将个人及学界的研究成果以较为生动、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到深入浅出。该书面向青年学子,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展开,仅仅十讲,就将《金瓶梅》相关的重要课题梳理一遍,将个人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对青年学子来说,这种现身说法也给了他们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此可以学习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得以初窥治学门径。应该说,这种语录体的形式还是相当成功的,既保持了学术品位,同时也照顾到初学者,让读者感到亲切,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尤为难得的是书后还附赠光盘,使那些无缘聆听的学子和读者也可借此领略名师讲课时的神采。此外,该书还配了许多重要的插图,使读者得以看到一些不易见到的珍贵资料。图象、录音与亲切的语录形式结合,可谓有声有色。
    扎实厚重而又生动有趣,接受知识的过程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学术著作自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推介)曾庆雨:《曾庆雨〈金瓶梅〉研究精选集》
【金瓶梅解读】高淮生:考辨《金瓶梅》作者成书 纵论《金瓶梅》思想价值
学术方圆:文献引用时如何找到前人与自己的平衡术?参考文献曝光作者老底!
期刊发表论文和著作区别
卢卡奇研究视域中的研究指南编撰方式——《卢卡奇研究指南》 编者访谈
黄霖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