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我们侧耳倾听时,会发现声音如此迷人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
《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为美国艺术和文化的里程碑,该书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了五十万册。
五十周年纪念版序 凯尔·甘恩
序 约翰·凯奇 宣言
音乐的未来:信经
实验性音乐
实验性音乐:法要
作为过程的作曲
I.变化
II. 不确定性
III. 交流
作曲
《变化之乐》和《想象的风景第四号》的作曲过程
《钢琴音乐21-52》的作曲过程
现代音乐的先驱
美国实验性音乐的历史
埃里克·萨蒂
埃德加·瓦雷兹
关于舞蹈的四篇评论
目标:新音乐,新舞蹈
优雅和清晰
在这一天..
2 页纸,关于音乐和舞蹈的122 个单词
关于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和他的作品
关于无的演讲
关于有的演讲
一个演讲者的45 分钟
我们去向何方?我们在做什么?
不确定性
音乐爱好者的田园伴侣
约翰·凯奇(John Cage, 1912-1992),美国作曲家,哲学家,诗人,音乐理论家,版画复制匠,业余真菌学家。作为打击乐、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开拓者,凯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作曲家之一。与此同时,在与舞蹈家梅尔塞·坎宁安等人的交往中,凯奇也推动了美国现代舞的发展。1961年出版的著作《沉默》奠定了他作为音乐思想家的地位。凯奇的思想深受东方的禅宗、周易思想的影响,他最出名的作品当属《4分33秒》(1952)。
凯奇语录(《沉默》摘选)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所听到的大部分都是噪音。我们试图忽视噪音时,它会令人烦躁。不过当我们侧耳倾听时,却会发现它如此迷人。
过去,只要有人说我所呈现的音乐是实验性的,我就会表示反对。我认为,作曲家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实验早在最终作品问世之前就已发生了,就如同草图在绘画之前已经完成,排练在演奏之前已经完成一样。但是,在我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意识到,在创作和倾听一首曲子之间通常存在着显著差异。作曲家了解他的作品,就像伐木者了解他来回走过的那条林间小路,然而,听众要面对的是从未听过的曲子,就如同走入森林的人面对着以前从未见过的树木。
谁都不要以为,拥有了录音就等于拥有了音乐。音乐实践本身就是在颂扬,我们什么都不拥有。
那么创作音乐的目的何在呢?目的之一当然不是确定目的,而是确定声音。那么这个答案一定会以悖论的形式出现:有目的的无目的性,或者漫无目的的演出。可是,这种演出是对生命的肯定,既不会试图将无序整顿成有序,也不会暗示创作过程中的改进,而仅仅是一种让我们感受现有生活的方式,一旦人们摆脱了心灵和欲望的干扰,遵循内心的感受,现有的生活就会是如此美好。
创作一首乐曲,什么也不能成就。
实验行为的本质是什么?它只是结果无法预知的行为而已。因此,如果一个人决定让声音显示自身的特点,而不是运用声音来表达感情或者对秩序的看法,那么实验行为将非常有用。在结局未知的行为中,那些来自随机操作的行为是很有用处的。但是,现在对我来说,比起采取随机操作手段的作曲法,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事情并不会决定演奏的那类作曲方式。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直接谱曲,因为任何行为都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要说,让声音仅仅作为声音非常重要呢?有很多理由可以对此进行解释,一种理由就是:这是为了让每个声音都成佛。如果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东方化了,也可以借用基督教诺斯替教派的论述:"劈开枝条现耶稣。"
战争到来时,我决定只运用沉默之声。对我来说,社会上庞大浮夸的一切都不再真实,不再正确。而沉默之声就像孤独、爱情或友谊。我认为它的价值是永恒的,至少独立于生活、时间和可口可乐之外。
..
《沉默》是一本既艰深又通俗,既严肃又好玩的奇书。如果你想明白在勋伯格之后西方音乐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最好的向导。凯奇的实验性音乐基于他对生活、声音以世界的感受与思考,正如他附在每篇文章末尾的小故事所提醒的那样,他将生活与音乐、人生与哲学融为一体,他的书像他的音乐一样,向专家和门外汉平等地敞开。
《沉默》由杰出的美国音乐评论家凯尔·甘恩作序。作为制作精美的五十周年纪念版,作为一本了解现当代音乐的必读书,收藏价值毋庸置疑。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五十年后,它的影响力仍不减当年。凯奇让我们明白,音乐中的声音可以像自然存在的声音一样自由。只要我们侧耳倾听,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音乐。..凯奇所表现出的内容,同战后欧洲先锋派的消极音调和序列主义的伪科学性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读到《沉默》和《星期一后的一年》之后,我总是反复地重读这两本书,把它们视为神圣的文本。凯奇散文的独特风格引人入胜,包罗万象,令人耳目一新。
——约翰·路德·亚当斯(John Luther Adams),作曲家,The Place Where You Go to Listen的作者
凯奇是无可争议的美国实验音乐之父,他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声音本身..我们其实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凯奇的音乐、著作和他身为前辈的先导作用,整个美国先锋派会是什么样子。
——约翰·罗克韦尔(John Rockwell),《纽约时报》
在凯奇所有的作品中,最具深远影响的或许就是他的第一本书:《沉默》。即使现在,各类艺术家仍在继续回应这本书中体现的禅宗原则,随机操作,有关声音、沉默、形式和时间的种种具有革命性的观念。
——Dance Chronicle(《舞蹈纪事》)
《沉默》以现代最好的献词开始--"致可能的相关者"--在这之后,你就踏上了当代文学所能呈现的最令人着迷最有价值的精神之旅。
——阿尔弗雷德·弗兰肯斯坦(Alfred Frankenstein),San Francisco Chronicle(《旧金山记事报》)
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家们写下的批判性话语,如今看来大多已经过时。凯奇的《沉默》却是例外。这本书的组织架构、箴言*、形式特点和禅宗故事今天读来更加令人深思。这本书着实改变了我的生活。
——玛乔丽·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
我一生中重读次数最多的书,就是约翰·凯奇的《沉默》。有的书会让人反复重读,这本书正是如此。我经常重读这本书的部分原因是,它向我表达的含义似乎总是在变化。
这本书让人们彻底改变了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体验的理解。
喜爱凯奇所写的书却无法理解其音乐的人称凯奇为哲学家,但他们忽略了更为明显的一点:凯奇与普通的哲学家不同,他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写作风格极其优雅,善用诙谐幽默的悖论。事实上,凯奇在走上音乐这条路之前想从事的正是写作。
——凯尔·甘恩(Kyle Gann) 美国音乐评论家,《沉默·五十周年版序》的作者
沉默(Silence)
约翰·凯奇著
漓江出版社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这本书中,他将生活与音乐、人生与哲学融为一体。如果你想明白在勋伯格之后西方音乐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最好的向导。
《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为美国艺术和文化的里程碑,该书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了五十万册。作者约翰·凯奇是美国作曲家,哲学家和诗人。1961年出版的著作《沉默》奠定了他作为音乐思想家的地位。凯奇的思想深受东方的禅宗、周易思想的影响,他最出名的作品当属《4分33秒》(1952)。
约翰·凯奇说———
沉默之声就像孤独、爱情或友谊,独立于生活、时间和可口可乐之外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所听到的大部分都是噪音。我们试图忽视噪音时,它会令人烦躁。不过当我们侧耳倾听时,却会发现它如此迷人。
过去,只要有人说我所呈现的音乐是实验性的,我就会表示反对。我认为,作曲家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实验早在最终作品问世之前就已发生了,就如同草图在绘画之前已经完成,排练在演奏之前已经完成一样。但是,在我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意识到,在创作和倾听一首曲子之间通常存在着显著差异。作曲家了解他的作品,就像伐木者了解他来回走过的那条林间小路,然而,听众要面对的是从未听过的曲子,就如同走入森林的人面对着以前从未见过的树木。
谁都不要以为,拥有了录音就等于拥有了音乐。音乐实践本身就是在颂扬,我们什么都不拥有。
那么创作音乐的目的何在呢?是确定声音。让声音仅仅作为声音非常重要。有很多理由可以对此进行解释,一种理由就是:这是为了让每个声音都成佛。如果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东方化了,也可以借用基督教诺斯替教派的论述:“劈开枝条现耶稣。”
战争到来时,我决定只运用沉默之声。对我来说,社会上庞大浮夸的一切都不再真实,不再正确。而沉默之声就像孤独、爱情或友谊。我认为它的价值是永恒的,至少独立于生活、时间和可口可乐之外。
(摘自《沉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序为序——纪念约翰·凯奇逝世二十四周年
他认为:作曲家应该让音乐成为“自在之物”!
采蘑菇的音乐家
在音乐里旅行 | 多面手
[原]音景作品赏析-《4’33”》
七十张乐谱及大师珍贵手稿讲述西方音乐记谱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