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索傩戏文化的当代发展
2015年09月09日 15: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庚辰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庹修明研究员提出,中国的傩文化一度“辐射”越南、日本、朝鲜半岛等周边区域,且影响至今,并形成了一个以中国傩为原型的东亚傩文化圈。据学者研究,早在东汉时期中国傩便传入越南。至今,在越南农村仍然保持着具有浓厚傩俗习惯的傩娘淫祀、逐鬼杆、桃符舞等民间风俗习惯。而朝鲜半岛在高丽时期,就实行与唐代显庆年间高度一致的傩制。据记载,官方大傩于唐中叶进入日本。时至今日,日本民间仍保留着具有东汉傩俗特征的“撒豆打鬼”民俗。据考证,这与中国西汉大傩的“洒播赤丸五谷”及东汉大傩以“飞碟雨骰”打鬼颇有渊源。  在中国祭祀仪式文化艺术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形态的傩祭、傩仪、傩戏、傩舞,长久支居,潜行一隅,不显亦不绝,生生不息,其仪式古老而具神秘色彩,于今屡屡一鸣惊人。这些祭祀文化的呈现,不仅难能可贵地保留了其原生态属性,而且它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密码,也成为后人不断追索和研究的课题和动力,也是21世纪文化生态空间的有机构成。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威宁‘撮泰吉’”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以“撮泰吉”为切入点,围绕傩戏的当代实践探索、傩与民间祭祀戏剧的区别、傩戏的文本考察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流传于威宁板底的撮泰吉自被发现以来,即引起学界的深度关注。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广泛介入和研究,撮泰吉也名至实归地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傩戏学会会长刘祯介绍,撮泰吉所叙述的内容是彝族先民波澜壮阔史诗般的历史画卷,是彝族历史发展和变迁的一泓溪水,潺潺不绝。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传承仍是当务之急。刘祯认为,撮泰吉的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社会、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经济、戏剧及艺术诸门类。撮泰吉是一种信仰文化的混合体,它包括对祭祀、迁徙、耕作、生殖、丰收、欢庆、祭扫以及祖先、神灵、种子等内容的表现。其中“耕作”一段是完全的戏剧表演,它是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彝族戏剧发生的轨迹。
值得注意的是,撮泰吉虽然存活于高山峻岭中,但其已经发生变异,其原生态性和传承沿袭已经存在多种演出版本和解释。有学者指出,为了使研究工作正常开展,有必要对现存版本加以剖析。
傩面具是傩戏表演中人类与神灵之间的沟通工具,是戏剧最早的表演和表现元素。在当代戏剧创作中,尤其是话剧的创作表演中,戏剧元素以及傩戏面具被大量地借鉴应用,比如话剧《伏生》、《秀才与刽子手》等。通过对傩面具的运用,将傩戏与傩舞的行走与表演方式融入到当代戏剧语汇中,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戏剧舞台美学体系。巴黎中法纵横舞台艺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婧介绍,近年来,参加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中以傩戏为灵感创作的《水生》、《署雷公》、《失歌》等作品大都受到西方观众的接受和喜爱。这些作品以傩戏、傩舞为创作的灵感源泉,借鉴了傩戏表演中的形体表演、面具造型,成为傩戏在当代戏剧舞台传播借鉴的典型范例。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傩文化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新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研究观念陈旧、方法单一、形式不新等问题。学者认为,傩文化的研究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观念,开拓研究视野,多学科、多角度、跨视角;要关注泛傩文化现象,科学区别傩与民间祭祀戏剧的不同;要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既要接地气,又要有国际视野;要关注傩戏在发生发展中的不同变异,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充实傩文化发展环境,推进傩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撮泰吉,文氏家族最古老的舞蹈,抚慰心灵的神秘戏剧
撮泰吉
谈谈贵州威宁彝族傩戏《撮泰基》
源远流长、奇特的仡佬傩戏
非遗文化:“傩戏”有哪3个不同的表演流派,以及哪3种传承方式?
【贵州贵阳】彝族面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