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想象理性”的隐喻

  在前文的缕述之中,我们已然尝试了种种由基本隐喻向着哲学原则(由可见向不可见,由感性向非感性领域)进行转移的可能性。在全文最后,尚有必要对博纳富瓦诗歌隐喻运动所牵涉的种种哲学背景进行一些补充性的反思。

  在当代法国诗坛,博纳富瓦无疑是最具哲学气质的一位。其相关论述散见于大量的访谈和讲座之中。不过,虽然关于博纳富瓦的研究文献不少,但其中大部分都集中于生平、创作手法和语言技巧,探讨哲学背景的确实凤毛麟角,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圣奥宾(F.C.St.Aubyn)的早年之作《伊夫·博纳富瓦:第一位存在主义诗人》。然而遗憾的是,作者显然过于急切地将博纳富瓦的诗歌纳入到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的哲学体系之中,而无暇耐心地从诗歌隐喻的具体分析入手,逐渐向着哲学领域进行转移。同样,斯塔罗宾斯基为《诗集》(Poèmes)所作的序言虽然堪称迄今为止对博纳富瓦的哲学背景最为清晰深刻的阐释,但作者仍然大部分时间都沉浸于关于世界和存在的抽象思辨之中,涉及核心词语(“土地、住所、简单的事物”)(博纳富瓦:16)和基本隐喻(主要是“火”)之处寥寥无几。看来他并未真正理解文末那段诗人的重要引文中指向聆听与肉身的两个要点:“两个声音”的意象,以及概念和“化为肉身的呼喊”之间的本质关联。(26)这也是为何直到最终,作者还是无法真正解释“两个世界”在诗人的笔下如何凝聚为一个整体或坚实的在场,而只能借助于“瞬间平衡”这样极为含混而勉强的解释。

  ①参见耿幼壮:《倾听: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感知范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1章第2节。

  ②以下该诗引文皆采用树才译文。(博纳富瓦:152)必要处根据原文稍作修正。

  ③参见《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第4章中对于上与下的隐喻所基于的“实在根基”(physical basis)的讨论。

  ④在《千高原》(Mille Plateaux)的“颜貌”一节以及《感觉的逻辑》(Logique de la sensation)中,德勒兹和瓜塔里也同样深入论及了这个主题。《杜弗的动与静》在很大程度上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法文本义为微微作响。

  ⑥prendre译作“出现”并无不可,但它做不及物动词时的那种丰富意蕴却无法生动表达“凝结”、“粘滞”、“成活”等含义。这些都比照出视觉意象之“静”与声音海洋之“动”的反衬关系。

  ⑦“声音”(Voix)的隐喻日后还将屡屡出现在博纳富瓦的诗作之中,尤其是《无光的一切》(Ce qui fut sans lumière)。

 

  参考文献:

  [1]Bonnefoy,Yves.Poèmes.Paris:Gallimard,1982.

  [2]Gordon,Alex."Anti-Platon to Pierre écrite:Bonnefoy's 'Indispensable' Death." World Literature Today 53(1979):430-40.

  [3]Kalb,Henry."Bonnefoy and Douve:'Le Froid Secret'." The Modern Language Review 73(1978):525-31.

  [4]Lakoff,George,and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Chicago UP,1980.

  [5]Lakoff,George,and Mark 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Chicago:Chicago UP,1989.

  [6]Lawall,Sara."Poetry,Taking Place." World Literature Today 53(1979):411-17.

  [7]McAllister,James."Reflected Voices:Poetic Sketching by Yves Bonnefoy." Modern Language Studies 23(1993):93-103.

  [8]Naughton,John,trans."Image and Presence:Yves Bonnefoy's Inaugural Address at the Collège de France." New Literary History 15(1984):433-51.

  [9]

,Paul.La métaphore vive.Paris:
du Seuil,1975.

  [10]St.Aubyn,F.C."Yves Bonnefoy:First Existentialist Poet." Chicago Review 17(1964):118-29.

  [11]Winspur,Steven."The Po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Thing-in-Itself." SubStance 41(1983):§II.

  [12]巴什拉:《火的精神分析》,杜小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

  [13]博纳富瓦,《博纳富瓦诗选》,郭宏安等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忆是一道破碎的声音 | 博纳富瓦诗选(秦三澍译)
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诗选
外国诗歌赏读(7)
伊夫·博纳富瓦|它用在烟雾里写作的手,穿过沉寂击败了时间
每日中华文化专词双译|飘逸
透过一片歌声,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岸丨读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