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知道的杨成凯先生
2015年08月21日 01:53 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景中
杨成凯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完全是为学术本身的美所吸引,为追求那种神性知识的完美。
接到成凯先生夫人的电话,虽为噩耗一震,却未感到多么突然。就在一个多月前,成凯先生为我终未成了废人而祝愿时,我们俩其时都在想着生死存殁之事。拿着电话,我既未泪水夺眶,也不觉车过腹痛。只是骤然间,眼前横立起一片深固的黑暗,猛然意识到,人的德音容貌还可以从记忆和图像中仿佛,可一个天才的博学的心灵从此永远沉寂在幽邃之中,不可复得了。
20世纪60年代我在天津读初中,弃置了自小爱好的绘画,神使鬼差地迷上了诗词。恰好同桌好友赵季(现为南开大学古典文学教授)的哥哥赵叔先生是位诗词学者,而赵叔又和成凯先生是同学,以此相与定交。成凯先生长我十岁,在“文革”中,我和另两位同学王世凯、赵润田与他来往最密,平时我们都叫他“大哥”。这个称呼我一直保持到不久前6月28日和他最后一次短信。现在,但愿他还能听到我们的称呼,哪怕是一丝依稀轻细的声音。
成凯先生的两手绝活让我们心服口服,一是数学,一是象棋。他曾对我说,他的平面几何解题和象棋最为自信,别人难不倒他。据说,他初中时未尽全力就跟天津市象棋冠军下个平手。有一次赵润田和王世凯特地请了五位千人中拔出的高手来对垒,结果,他连棋盘都不看,就让高手们个个败北。事后我问他:最多下几盘盲棋?他说,胡荣华下十五盘,我下十盘吧。所以他是我们眼中的一位真正的天才,业余就够上大师级了。但他除了应酬的比赛之外,从不参加正规的体育竞技。席勒说人生的两面Ernstist das Leben,heiter ist die Kunst(意思介于生活是严肃、艺术是快乐与生活是工作、艺术是玩耍之间),按照传统,象棋属于艺术,是玩耍的。成凯先生工作得单调,想换换方式,通常都是对着电脑下棋。象棋是他仅有的娱乐,也是他的日课,象棋陪伴了他一生,是他使七十二道体势皆灵的智力体操。
他真正严肃对待也是我领教最多的是数学。1970年代我在塞北插队,农活之余读《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忽发奇想,想学点微积分,于是就开始补习数理化。这期间,凡遇到数学问题都邮函天津请教成凯先生。所以我后来常对人说:成凯先生是我的数学老师,是最棒的数学老师。但成凯先生的数学功夫到底多深,非我所能评论。我只能说,他研究过素数,私下里评价陈景润说,他在哥德巴赫问题上虽有推进,成就甚巨,但没有方法论上的突破,从数学史的地位看终落小乘。他还用数学研究了象棋的中局。他对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迷恋,构成了他整个学术的基石。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汉语语法,到了1977年,他已谙熟乔姆斯基的深层语言学理论。乔姆斯基是数学出身,这也启发他致力于汉语语法的形式化体系,为此,他奋斗了大半生。
1978年,成凯先生报考社科院吕叔湘先生的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就是关于乔姆斯基的。当时我还帮他誊清过稿件,但题目却忘记了。后来他关于语法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我也越来越不懂了。不过,他的抱负我很清楚,他想创立一个崭新的汉语语法体系,其理论的基础就是公理化,就是演绎法。1996年出版的《汉语语法理论研究》是他实施想法的第一步,他在书中极力突出假设的力量,强调公理的重要性;他讨论元语言,讨论形式派和功能派的利弊,这都让我想起非欧几何的创设。现在这部书已成了名著,尤其语言学家王宗炎先生给他写了书评,鼓舞起他更大的干劲。我曾戏言,别人不读没关系,只有这位柏拉图读就足够了。
这项工作中有种一以贯之的想法,我的体会是他想调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张力,换言之,他想用理念世界的永恒的数学定律来统驭现象世界瞬息万变的语言。不过,这个工作到底能否彻底实现,恐怕连成凯先生也不知道。虽是如此,他却一直在用试错法摸索,一直寒暑伏案不断地写,不断地改,就像陈景润先生计算哥德巴赫猜想,纸张不知堆起了多高,只是他想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在理论基础上有所建树。这不是一项我们平常说的写作的语法,处理的不单单是语言的规则、句式和结构,它涵蕴着哲学思辨的公式、定理和假说,是一项思想家的工作。他似乎是单枪匹马,随着日月其徂,沉浸在个人的想象力与大量卡片的琐碎资料的互动反馈之中。如此一干就是十几年的岁月,真有点类似西绪福斯的终日终年推石上山。2013年,他患了重病,给我的短信写道:天假我一年,将把《语法理论体系》《人间词话札记》和《版本学》三书写完。这无疑是说,他还将以举鼎绝膑之力继续推动石块。令人扼腕的是,时光老人一闪,留下的仍是碎石一片,那个把它们砌成优美图案的神秘定律,一直隐身于不可名状之处,让这项艰巨的工程成了一件悲壮的工作,一个天才的头脑,十年的倾心沥血,就这样水逝云飞了。
幸运的是,《人间词话门外谈》总算完稿,而且成凯先生见到了出书。我对他的语法学造诣,只是信笔感受,他的词学功夫,则略知一二。以我的浅见,他可能是词集版本的当代第一人。他的令人震骇的记忆力,使他不靠翻检,就能数出不知多少词集的版本源流。这一点连词学界一些统帅人物都刮目相看。他主持的新世纪万有文库古籍部分出了不少精善的词集,那既有他的眼光,又有他的校勘心血。在这方面,他是有意跨界越位,为词学作贡献。我能把《幽兰草》复印件提供给吴熊和先生,就是受了他的启迪。
我还记得早年他第一次看我的词,提出的批评,当然,批评得很含蓄。他建议我读点陈维崧。尔时,我还阅历甚浅,接着又插队在荒村僻野,只给他寄过一阙《满江红》后,就再也不填词了,也终未好好细品《迦陵词》。那时,我不但结束了填词,连使我们共同聚在一起的白石词旁谱的探讨也不干了。我深知自己学力轻弱,完全静待着他的突破性研究。因为他不但能拉琴,而且能作曲,对于旋宫转调了然于胸,数学的才华也显露在词乐上。我一直深信,他若不是缠绵于语法理论,必定能在词乐上做出成就。
成凯先生对《人间词话》的兴趣也萌发得很早,就像他自述的,从初中初识相伴了五十多年。他的研究著作以“门外谈”为题,大概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字面义,表示客气和谦逊。第二层则是实话,他要在门外为札记式的《人间词话》树起系统化的理论。所谓的理论当然又是数学和逻辑的方法,以及语言学的取向,但这又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特别引出了第三层意思: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而要真正满意、真正完美,就要达到神性的高度。他在赠我的书中题道:“草草而就,实不成书,惭愧!假我以年,或将更有增订也。”给我最后的一次短信说:“《门外谈》很不满意,与沉疴抢时间,知者恕我。”由于达不到完美,而总觉得自己站在门外,用美术史的话说,这是对自己作品的神圣不满。
外界看,成凯先生最负盛名的也许是他的词籍收藏了。有一次我们拜访黄裳先生,出来他告诉我,他的词籍总体质量逊于黄裳,但数量绝对过之,清词有六百多种。我听了心中一惊,印象中好像施蛰存先生有三百多种,他竟倍之,真是花了巨大的心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晓群 | 八年后的追忆——我所了解的杨成凯先生
大鹤山人词话 [近代] 郑文焯撰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代表作《兰陵王·柳》]
上海世纪出版:词苑丛葩 书界新闻
夜船吹笛雨潇潇
春日宜读词 │ 历代名家词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