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困厄中的光芒

  儋州夕照

  宋绍圣四年(1097年)的苏东坡,已年逾六旬,孤身携幼子,踏上琼海的万顷波涛。

  海南儋县,望不到尽头的白沙地。偶尔才看见一个被刺竹和凤尾竹搂抱着的村庄;偶尔才碰见一个从甘蔗林后面走出的、戴着竹笠、挑着水罐或背着柴火的女人;偶尔才听见一阵拖着沉重的木轮车的牛脖子上寂寞的铜铃声。远远的天底下的山坡,飘着烧荒的青烟,微弱而淡漠。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

  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

  相去京城几千里的蛮荒之岛,是人们眼中的天涯海角。此间瘴疠尤多,去者罕有生还。俗谚:“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唐宋流人迁谪至此而死者迭相踵接。有宋一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轻一等的处罚。

  但在苏东坡那里,见不到之前的流人那样的落寞惆怅,那样的悲怆沉郁。人们听到的只有高歌:“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告诉亲人他准备好了“生还无期”;告诉友人“某垂老投荒,无复生之望,贻与长子迈决,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

  “东坡自岭海归,鬓发尽脱。”“余在海南,逢东坡北归……视面,多土色,靥耳不润泽。别去数月,仅及阳羡而卒。”

  这是物质生命的苏东坡。

  精神生命的苏东坡坚不可摧。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

  “天地”“九州”“中国”不都是在“大瀛海”中吗?普天之下有谁不是“岛”上人呢?

  秋多雨,闽粤商船不再南行,“北船不到米如珠”,他记述“阳光充饥法”:落入深坑的洛阳人模仿坑内蛙、蛇,吞食阳光,不仅因此获得生机,而且从此不知饥饿。“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行此法,故书以授。”

  他是美食家,很快就喜欢上了海鲜,煞有介事地叮嘱儿子保密:“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自己采药,自己制墨,自己采茶,自己找水,有滋有味:“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活着却没有乐趣,于他是不可思议的事:“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为一笑而已。”

  他与黎人“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杯同”;在槟榔树下听农夫讲鬼怪故事;被逐出官舍就去当地学生家借宿;“偃息于桄榔林中,摘叶书铭,以记其处”,自贺“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黎人送他黎被、吉贝布、制好的槟榔、刚刚猎获的鹿肉,他欣欣然:“遗我吉贝布,海风今岁寒”“槟榔代茗饮”;他头顶西瓜走过田野,农妇笑他“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他开心地援以入诗:“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唯逢春梦婆”;他指地凿井,让远近乡民一改饮用咸滩积水的陋习;他苦口婆心地说服黎人改变“不麦不稷”“朝射夜逐”的单纯狩猎方式,重视农耕,以使“其福永久”;他在这片文化的荒野上开疆拓土,办学堂,养学风,儋州因他而诗风大盛。东坡话、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桥、东坡帽,在在表达出儋州人甚至海南人对这位文化开拓者的缅怀……

  没有谁能击垮苏东坡的骄傲。乐天的、嗜酒的、洒脱俊逸的他把海南当作了展示天才的舞台。

  三年。一百四十多首诗词;一百多篇文、赋、颂、记;四十多封书信;撰《书传》;编《志林集》;修订《易经》和《论语说》;完成《五经》注释。见识了明月鸟和狗仔花,衷心叹服政治对手王安石的渊博。训练儿子成为出色的诗人和画家。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对陶渊明的人品、作品推崇备至的人。在他一生创作的诗词中,有一百二十四首诗是“和陶诗”。陶渊明天然去雕饰的美学风格重新得到他的创造性阐发,他的文章于是也更加精进,“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鲁直(黄庭坚)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

  生存下降到唯求苟活的程度,艺术上升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儋州谪居,是苏东坡创作的又一次飞跃。接近人生尽头的这段流放,让苏东坡的文学成就远远走到了同代人的前面。

  终于要走了。以花朵的方式说话,句句芬芳:“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走到江苏,人问“海南风土人情如何”,他答:“风土极善,人情不恶”;走到镇江,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曾先后担任过的翰林学士知制诰、当时摄政的皇太后的秘书以及兵部和礼部尚书之类,皆不值一提。总结海南三年,他写道: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在诗人这一次“冠平生”的“奇绝”漫游中,他的确不输于“乘桴浮于海”的孔子和“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相对于中国历代的无数诗人,他的心灵一直到死都像天真的孩子,而他的性格、情感和智能却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异。

  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格。

  一个难以攻破的精神堡垒。

  一个在地狱里也能活出天堂滋味的精灵。

  黄州、惠州、儋州是三次巨大的创痛,且一次比一次艰难。但人格的自尊和优雅,人生观念的超脱,却是苏东坡留给后世的最大财富。

  九百年后的这个傍晚,黄昏如此寂静,海的回音,阴沉的深渊的音响,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霎那止息,蔚蓝色的波浪闪耀着亮光。大海威严而深远,什么都不能使它屈服。

  人走了,诗香酒香书香如故。旷达的歌者不会消失,苏东坡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给在滚滚红尘中挣扎的人们指出奔向无忧无虑的路径。

分享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雨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心画胆:东坡的“天涯”(下)
海南环岛游(13)~儋州之二
大觀園:【瓊園】【海南056】【儋州中和古鎮】
就是偏爱苏东坡
椰韵墨痕(吴永雄)的美篇
苏东坡:生活不简单,何不简单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