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仪礼经传通解·祭礼》看朱子学的宗教维度
2019年07月31日 16:10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谢遐龄
摘  要:礼制的宗教意义一向被忽视,朱子学的宗教内涵同样被忽视。这种情况起因于学术界未正视古代中国的宗教性质。敬天法祖是中国人的信仰,也是中国人的宗教。古代中国的宗教表现为礼制,是敬天法祖的制度实现。《仪礼经传通解》是朱熹晚年全力编纂的巨著。他以残存的《仪礼》为经,拣选、编辑能搜罗到的相关材料,使之大体再现了古代中国的礼制,为后人提供了全面了解古代中国(战国时期以后)的入门资料。古语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按照杨复的说法,《仪礼经传通解》的《祭礼》,能够体现朱熹“扶植纲常、垂世立教之本心”,“经世宏纲莫重此书”。本文在详读《祭礼》的基础上,从中初步整理朱子学的宗教维度,大致拉出体现敬天法祖的祭祀制度。国家是祭天、祭祖的主体,可见古代中国的宗教是国家主持、主管的宗教。国家宗教祭祀的神祇体系相当复杂,难点在理清居于顶层的天、帝关系。中国宗教中有五位上帝,五帝之上有上天(有时也称为帝--昊天大帝或皇天上帝),又有五天帝、五人帝之分,本文对之稍作清理,以此显明古代中国国教信仰对象十分明确,既有制度,又有崇拜对象。同时祭祀活动中又有情感要素,如敬畏、依恋、感恩,这就阐明了中国人的信仰实况,朱子学宗教内涵轮廓现矣。接着本文依据《仪礼经传通解》中雩祭资料指出,不应把国家宗教看作原始宗教。最后,本文以“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补足《祭礼》未讲全的意义。
【作  者】谢遐龄[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上海200433
【期  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19年第2期16-25,93共11页
【关 键 词】祭礼 宗教 神祇 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仪礼经传通解 提要 旧序
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
朱子《家礼》的书写与传播概况(张小坡)
李旭丨朱熹修撰《仪礼经传通解》编年考辨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卷二百三十
卷二十二·经部二十二○礼类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