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北京胡同,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

去年夏天去正阳书局参加翁立老师的《北京的胡同》再版的读者联谊会,其中就聊到,西四北头条到八条这八条胡同,从元大都时间就已经形成,而且这一带也是北京四合院存在时间最长、质量最高、式样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今保存较好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达40多处,这在北京其他街区是极少见的。因此,这一地区是第一批确立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700多年间,世事沧桑,这些变化也无不反映在这些胡同中,它们也是北京城演进的历史见证。

西四北头条

明清时候这里叫做驴肉胡同,1911年这里取谐音叫做礼路胡同,直到1965年并入南京儿胡同后,因为这里是西四北大街西侧由南向北的第一条胡同改造现在的名字。

清代乾隆时期最出名的大臣和珅,当年祖上属于正红旗,和珅的父亲官至二品,福建副都督,安家就在这个驴肉胡同里。和珅可以说是从当年的西四北头条走出去,一步步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户部侍郎,军机大臣。

另外根据《京师坊巷志稿》的记载,当年三等威靖伯车尔布住在该胡同。

再有就是胡同中间路南有一个小胡同,叫做姚家胡同,可以通往阜成门内大街,姚家胡同的3号曾经是晚晴著名诗人陈立三的家,陈立三的孩子中有异味近代中国的一位大家陈寅恪。1934年搬入姚家胡同的陈立三,当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方面的威逼利诱,绝食五日,忧愤而亡。

西四北二条

最早因为明朝正德皇帝的武威大将军的大帅府就在这条胡同里,所以叫做帅府胡同,后来又称西帅府胡同。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雍正、乾隆初期的重臣鄂尔泰就在胡同里居住。

另外如今的胡同路南58号是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学,民国初年这里是教会所办的萃文、萃真学校。到了1921年,著名教育学家陈垣先生创办的平民中学迁入萃文、萃真校址。这所中学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学费低,教学质量高,受到贫苦市民的欢迎,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直到30年后的1952年,这里便成为了北京第四十一中直到今天。

西四北三条

西四北三条旧称箔子胡同,到了清朝叫做雹子胡同、报子胡同。

西四北三条3号曾经是著名的外汉经厂为皇家刻印佛经、儒家经典和皇家文件的机构。相对于地安门内的汉经厂,叫做外汉经厂,宫里负责书写抄录的太监年老后,往往被派来看守外汉经厂。到了明万历四十五年,外汉经厂奉旨改建为皇家庙宇隆长寺,寺内有一尊近5米高的铜佛,造型为毗卢佛身,下有千瓣莲座,每瓣上都刻有一小佛,称为千佛绕毗卢。此佛雕刻精湛,造型优美,是不可多得的佛像珍品,现移至法源寺内。如今隆长寺山门和其后的几重殿堂仍在,石门额上书“赦建护国圣祚隆长寺”,字迹仍依稀可辨。

39号是京剧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的故居。1937年程先生买下此宅后一直住到1958年逝世前。

另外胡同里11号是一座带花园的中型四合院。这里原来是国民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的住宅。现在除花园中假山被拆除建房外,整座院落格局未变,保存较完好,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四北四条

北四条在明朝的时候叫做熟皮胡同,因当时有熟皮作坊在此而得名。因熟制皮料臭气四溢,后又称臭皮胡同。1911年后以谐音改称受壁胡同。

跨西四北三条、四条、五条,有一所历史长达120余年的著名学校——西四北四条小学。光绪九年(1883年)正红旗官学由阜成门内巡捕厅迁到报子胡同14号,是当时的八旗学校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八旗高等小学堂。1905年在受璧胡同25号建分校,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民国建立之后改称北京市立第四小学堂。以后又数度改名,但一直坚持办学,成绩卓著。

另外在胡同里,曾经有一座供奉吴禄祯、蔡锷的祠堂。画家齐白石和纪晓岚的四世孙纪堪颐曾在祠堂内创办私立石年小学。1950年两校合并,命名为北京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1972年按校址改名为西四北四条小学至今。现在这所小学纵跨西四北三、四、五三条胡同,使用的仍是四合院的院落。

西四北五条

西四北五条东起西四北大街,与前口袋胡同相接;西至赵登禹路,与翠花街相接,明代称作老娘胡同,产婆旧时称老娘,因有石姓产婆居此而得名。

胡同4号有一座大宅院,大汉奸王克敏、大军阀张宗昌先后在此居住。1950年6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在4号院创办表演艺术研究所,设有编剧班、表演班等。1951年5月,改称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3月,改名北京电影学校,校址又扩大到石老娘胡同9号院及受璧胡同、大乘巷内的几处院落。当时严恭、谢铁骊、陈怀恺等任主任教员,周扬、夏衍、冯雪峰、艾青、丁玲等文化界领导和文学艺术家都曾在此授课和开专题讲座,培养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导演、演员、剧作家。

胡同7号是藏书家傅增湘的旧居。傅增湘先生是清末的举人和进士,任直隶提学使。一生热爱教育先后创办了天机女子师范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因为仰慕苏东坡,因此在住进7号院子后,将宅院命名为“藏园”,藏书室命名“双鉴楼”,收藏善本书达6.6万余卷,著有《双鉴楼善本书目》。

另外根据清末的北京地图上显示,在胡同的东口,有一座坐南朝北建在路中间的当街庙。据说是明英宗重新登上皇位后,感谢瓦剌部首领不杀之恩,特修此面向北方的庙宇,向瓦剌部朝拜、感恩。

西四北六条

西四北六条全长495米。明代称燕山卫胡同,因燕山前卫衙署在此而得名。清代称卫衣胡同、卫儿胡同或魏儿胡同。1911年后为与南草厂(今南草厂街)东侧的北胡同相别,改称南卫胡同、南魏胡同或南魏儿胡同。

北六条23号,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北京四合院典型代表的院落。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型四合院,共四进院落。大门外有照壁,门前台阶两侧有一对上马石。进门为影壁,倒座房八间,垂花门两侧是抄手游廊,墙上有什锦灯窗。北房五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格局与二进院相同,最后一进有后罩房九间,整座院落占地2500平方米,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十年代后中国画院的院子陈半丁就曾经在北六条7号有一处宅子,主要是陈先生的一位妇人住在这里。另外《大公报》的双子星徐盈和彭子冈夫妇曾经住在胡同34号。曾经住在这条胡同的还有著名作家徐城北。

西四北七条

西四北七条,明代称泰宁侯胡同,因泰宁侯陈珪的府邸在此而得名。

陈珪原籍泰州,1386年跟随大将军徐达北伐,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燕王朱棣赏识。朱棣称帝后,封其为泰宁侯,府邸就在现在的北七条内。他的后代共有13人承袭爵位,直至明亡。

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北京内城划为八旗官兵驻防营地。汉民不论官兵一律驱至外城。陈珪留下的泰宁侯府也被八旗新贵抢占,仅存泰宁侯胡同的名称。

西四北八条

西四北八条东起西四北大街,与太平仓胡同相临;西至赵登禹路,与富国街相临。明代称武安侯胡同,因武安侯郑亨及其后裔凡八代居此而得名。清代讹为五王侯,1911年后又演化为五王侯。1965年改名为西四北八条。

1933年北京燕京造纸厂在王府遗址上创建。这个造纸厂的投资人是张学良。1933年出资并委托其亲信汪博夫、杜荣时出面筹建了燕京造纸厂。这是当时北平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纸企业。

胡同内的37号为长寿庵。它始建年代不详,但肯定在明代以前,因明弘治年间曾对其进行重修。1907年,在其北面的宝禅寺(今宝产胡同15号)庙产被卖掉,宝禅寺迁至长寿庵。寺(庵)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

北八条的53号,据说是歌星蔡国庆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的院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四胡同古典年轮
北京西四北: 元大都的坊巷肌理与人文遗踪
西四北四条:旗人官学
西四北那片儿胡同 西四头条至八条_北京胡同游_旅游_阿邦网
西四北七条
我家旧宅或为明泰宁侯府-西四北七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