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真七子在山东的修道与传教活动——王重阳苦心度化马钰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山东牟平全真文化研究中心   发布者:刘学雷   发布时间:2009-4-27 9:27:37   阅读:888次

    作者:赵卫东    

    马钰延请王重阳至家,拿出其以前所作的《罗汉颂》让王重阳过目,王重阳随即附和,宛若宿成,这使马钰深为叹服。马钰欲在家中选地筑庵,请王重阳自选庵址,王重阳选中南园一址,令马钰暗自心惊。因为,在一个月之前,马钰曾梦见一鹤从南园地中涌出,而王重阳所选庵址,恰是鹤出之地。对于此事,马钰曾言:“钰预梦南园一仙鹤从地涌出。经月,有重阳师父到来,指鹤起处要修庵居。”(《洞玄金玉集》卷一,《道藏》第二十五册,第560页。)于是,马钰便在鹤出之地修庵,王重阳取庵名为“全真”,并书长歌《全真堂》云:

    堂名名号全真,寂正逍遥子细陈。岂用草茅遮雨露,亦非瓦屋度秋春。一间闲舍应难得,四假凡躯是此因。常盖常修安在地,任眠任宿不离身。有时觉后尤宽大,每到醒来愈爱亲。气血转流浑不漏,精神交结永无津。慧灯内照通三曜,福注长生出六尘。自哂堂中心火灭,何妨诸寇积柴薪。(《重阳全真集》卷一,《道藏》第二十五册,第697页。

    “全真”一词,本出《庄子·盗跖篇》,其中言:“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虽然“全真”一词出现较早,但在宋金以前的道教中,却很少有以“全真”名其理论旨归者。赴宁海之前,王重阳在诗词中也曾提及“全真”一词,但只是泛泛而言,并无特别意义,所以这次王重阳是首次以“全真”为号。许多学者把王重阳提出“全真”的名号,作为全真创立的标志,如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言:“王喆于马家后园结庵而居,匾其居曰‘全真’,是为全真立教之始。”(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这种观点颇值得商榷,问题就出在“全真道”与“全真教”这两个术语的异同上。以往学者,大多把“全真道”等同于“全真教”,在对王重阳所创立新道教的称谓上,对两者不加区分,但事实并非如此,“全真道”与“全真教”实有本质不同。

    金源王寿《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言:

    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释教得佛之心者,达磨也,其教名之曰“禅”;儒教传孔子之家学者,子思也,其书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传,不行而至,若太上老子无为真常之道者,重阳子王真人也,其教名之曰全真。……真人者,盖子思、达磨之徒欤?(《甘水仙源录》卷一,《道藏》第十九册,第723~724页。)

    在金源王寿看来,王重阳在道教史上的地位,类似于达磨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这主要还是就全真道为“道教中之改革派”而言。全真道抛弃传统道教之糟粕,回归先秦老庄之精蕴,这与禅宗对佛教的改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宗与其他佛教宗派的不同,主要是宗配教的不同。宗是指禅宗所追求的不可言诠、超言绝象的最终境界,而教则是指以言诠来表示、来把握的义理系统。宋代以后,往往以宗门来称谓禅宗,而以教来指称禅宗以外的其他佛教派别,但把禅宗称之为宗门,并不意味着它就不讲教,借教悟宗。这充分表现出与以教为主的传统佛教的不同,也正是由于禅宗使佛教由重教转向重宗,所以在佛教史上,它才以佛教改革派的面目出现。

    与此相同,全真道产生以后,在道教中也有道与教之别。因为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宗教,所以,道教中的道与教与佛教中的宗与教有本质不同,但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却又极为相似。全真道之所以成为“道教中之改革派”,主要就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道教以教为主的特征,由重教转变为重道。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讲,王重阳所创立的新道教是“全真道”,而非“全真教”。然而,与禅宗在重宗的同时也重教一样,全真道并没有彻底放弃教,特别是王重阳之后,以马钰为首的全真七子,为了全真道自身的发展,更是有意识地寻求与传统道教的结合,把符箓、斋醮等许多传统道教的东西,重新纳入到全真道之中,接续上自汉末以来的道教传统。若言禅宗以“借教悟宗”来处理宗与教的关系,那么,全真道便是以“借教悟道”来处理道与教的关系。因此,“全真道”与“全真教”这两种称谓实际上是不同的,“全真道”侧重于把王重阳所创立的新道教看做一种道,也就是说,把它视为一种哲学。若用牟宗三先生的话来说,即是侧重于把其视为一种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全真教”则侧重于把其视为一种宗教。当然,全真道毕竟仍然是一种宗教,但它却不仅仅是宗教,它具有哲学与宗教的双重特征,是即哲学即宗教。因此,若仅把全真道视为宗教,实际上不能完全概括其思想特征,也不能明确表示出全真之为全真的特质。

    王重阳于马钰家中题庵“全真”,直标其所创新道教的理论旨归,确切地说,这只标志着王重阳道教思想的成熟,标志着全真道的创立,但尚不能说这就是全真立教之始。一种宗教之所以为宗教,仅有创教思想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教徒、教众、教规、教义与教团组织等条件,而王重阳标名全真之时,除了勉强可以说具备了教义,也即宗教理论之外,以上其他各种条件尚不具备。所以,它只能是创教之始,而不能是立教之始。直到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收取刘长生为徒,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与孙不二等全真七子会齐,而且作为下层民众组织的“三州五会”建立起来,全真才具备了作为一种宗教所必须的条件,全真教也才真正创立。

    王重阳居全真庵期间,马钰与之朝夕相处,方知其确为得道高人,因此,就产生了随其出家的念头,但却因“家资广贮、妻孥爱深,未之遽从”(刘孝以《重阳教化集·序》,《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71页。)。虽然王重阳“盛陈远离乡之高,不离乡之累,与之开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道藏》第五册,第419页。),但马钰却难以遽下决心。梁栋《重阳教化集·序》言:“(王重阳)一见马公,情契道合,其一话一言,未尝不以下手速修为喻。然以马公宁海巨族,家资千万,子孙诜诜,虽素乐恬澹,亦未易猛摒弃也。”(《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71页。)马钰不能下定决心的原因,还是由于舍不得抛弃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作为宁海富绅,他不仅拥有万贯家财,而且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声望,让他立即彻底抛弃这一切,确非易事。因此,王重阳煞费苦心,用尽手段,才最终使马钰觉悟。王重阳度化马钰所用的手段,主要有阳神出窍、分梨十化与托梦显异三种。

    (一)大定七年(1167)十月初,王重阳告知马钰,他要锁庵坐环百日,只需日送一食。王重阳有《感皇恩》词为证,词前小序云:“丁亥年十月初一日,先生要化马钰,故锁门百日,欲令钰见家风而肯从。”(《重阳全真集》卷五,《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21页。)由此可知,王重阳坐环开始的时间是大定七年(1167)十月一日。在王重阳坐环期间,正当冬时,环堵风雪四入,但却砚水不冰,有人来求诗,王重阳挥毫泼墨,顷刻即成。又屡出阳神,与马钰饮酒座谈。马钰疑之,派人往庵中窃观之,却见王重阳仍默坐庵中,不觉深为惊异叹服。

    (二)马大辨《重阳分梨十化集·序》言:是孟冬初吉,赐浑梨令丹阳食之。每十日索一梨分送于夫妇,自两块至五十块。每五日又赐芋栗各六枚。及重重入梦,以天堂地狱十犯大戒罪警动之。每分送则作诗词或歌颂,隐其微旨。丹阳悉皆酬和,达天地、阴阳、奇偶之数,明性命、祸福、生死之机。由是屏俗累,改衣冠,焚誓状,夫妇信向而师焉。(《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90页。)

    《金莲正宗记·丹阳马真人》、《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重阳子》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马钰》中所记与此大同小异,但若按所撰时间而定,当以马大辨《重阳分梨十化集·序》为早。在这段话中,实际上记述了王重阳的两种行为:一是给马钰与孙不二分梨,二是每五日赐马钰夫妇芋栗各六枚。对于王重阳分梨的具体方法,在《重阳分梨十化集·序》中所述较略,但《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重阳子》中所述却较详,其中言:十月,于庵锁环百日,日以分梨十化警悟宜甫夫妇。分梨十化者,师初锁环之一日,以梨一枚与宜甫啖之。每六日,赐芋栗各六枚。至是月十一日,分梨为二块,令宜甫夫妇共食之。后六日之芋栗、旬日之梨为常期也。其芋栗如初之数,梨则每旬例增其一。至于十旬,而积数为五十有五,应天地生成之数。每与,必以诗颂警悟之。次年戊子正月十一日启环。(《道藏》第三册,第372页。)

    王重阳入环的第一日,就赐马钰梨一枚,令食之,第十一日分梨为二,分别令马钰夫妇食之,其后每十日赐梨一次,所分份数也逐渐增加,直至百日坐环终止之日,也即是王重阳出环之时,乃分梨十份,赐予马钰夫妇。这样,从一到十,逐次相加,得总数恰好为五十五。《易传·系辞上》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显然,王重阳分梨十化,并非随意为之,而实寓有深意,其分梨五十有五,正合天地之数。而《易传·序卦》又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天为阳,为夫;地为阴,为妇。梨者,离也。天地奇偶之分离,即意味着夫妇之间的分离。王重阳分梨十化的目的也正在于劝说马钰与妻子孙不二分离,随其出家修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马钰》言:“芋者,遇也。梨者,离也。立遇则离分之义。又分者,损之又损也。五十有五者,天地奇偶之数也。欲使离其亲戚、里闬,以至无所不离耳。”其把分梨与赐芋栗合而言之,虽有不妥,但理解大体不差。后来,王重阳曾有《点绛唇》词述及分梨十化之事,词云:“十化分梨,我于前岁生机构。二人翁母,待教作拿云手。用破余心,笑破他人口。从今后。令伊依旧。且伴王风走。”(《重阳全真集》卷四,《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15页。)这充分表明王重阳分梨十化的目的,即是要马钰夫妇分离,随其出家修道。

    在王重阳坐环期间,除了每十日分梨一次,以图点化马钰夫妇之外,还每六日赐马钰夫妇芋栗各六枚,其寓意虽较难理解,但因有马钰诗词为证,还可以略揣一二。王重阳在分梨与赐芋栗的同时,往往以诗词相赠,以表寓意,试图以此令马钰开化。其云:栗子前来看芋头,二人共食过重楼。三三便得三三味,六六须知六六由。用剑能挥身外影,将针会捉水中沤。饶君做尽千般计,怎免荒郊一土丘。(《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上,《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92页。)

    栗子味招全道子,(真人训马先生法名通一,字全道,号无忧子。)芋头滋味引回头。各人吃了并无忧。四三通十二,个个下重楼。吃得过时冰是水,水中两点浮沤。一来一去几时休。若教同我愿,管取得真修。(《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下,《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96页。)

    栗子二三个。这芋头、的端六个。分付清闲唯两个。寻思个。甘甜味,怎生个。五脏明明个。又六腑、不差些个。更有金丹此一个。十二个。请翁婆。会则个。(《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上,《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97页。)

    而马钰往往继韵相和,他曾有《丹阳继韵》词言:芋栗又分六个。遇投三、谓怀真个。(芋者,遇也。投三者,真人乃三官人也。)立子三人总忘个。(栗者,立也。予子三人皆长立,故有是句。)细搜寻,就中认,个中个。性月圆圆个。真欢乐、不愁些个。或问扶风因甚个。报君知,舍那个,得这个。(《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上,《道藏》第二十五册,第797页。)

    从“予子三人皆长立”一句来看,词中小注,当为马钰所加,此词及小注确为理解王重阳赐马钰芋栗个中三昧的最好资料。王重阳赐马钰夫妇芋栗与分梨不同,分梨是逐旬份数增加,而赐芋栗的个数却一直未变,即芋三个、栗三枚,共六。芋者,遇也。从“遇投三、谓怀真个”来看,在马钰看来,王重阳赐其三个芋头的寓意,即是指其遇见王重阳这件事。马钰所言“投三者,真人乃三官人也”,“芋头”即是“遇投”,而“遇投三”即指遇见王重阳,因王重阳在家排行老三,所以马钰称其为“三官人”,而王重阳本人也常常自称“王三”。如《重阳全真集》卷一言:“圈眼王三乞觅时,被人呼作害风儿。”又卷三言:“失笑王三,元当幼小,典了身体。”因此,王重阳赐马钰芋头三个,这是要告诉马钰,自己是得道高人,千载难逢,警示马钰不要轻易错过机会,速速离家修道。栗三枚中的三字是指马钰[BF]有庭珍、庭瑞、庭珪三个儿子。栗者,立也,非离也。其意是指马钰的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不再需要马钰挂心,抛却父子亲情,速速离家修道,也即是“舍那个,得这个”。由此可知,王重阳分梨与赐芋栗的寓意并不完全相同,其分梨的寓意是要马钰夫妇分离,即劝说马钰抛却夫妻之情、男女之爱;而其赐芋栗为的是劝说马钰抛却父子亲情,双方各有所指。

    (三)在度化马钰的过程中,王重阳屡示神通,托梦显异。赵抗《重阳教化集·序》言:“尝入梦于丹阳,警之以天堂地狱。”马钰自己也曾言:“重阳师父百端诱化,予终有攀缘爱念。忽一夜,梦立于中庭,自叹曰:‘我性命有如一只细磁碗,失手百碎。’言未讫,从空碗坠,惊器觉来。师翌日乃曰:‘汝昨晚惊惧,才方省悟,’”(《洞玄金玉集》卷一,《道藏》第二十五册,第560页。)

    经过王重阳的百般诱化,马钰终于觉悟。大定八年(1168)一月十一日,百日环期已满,王重阳出环。二月八日,马钰将家事付与长子马庭珍,并以离书一封付孙不二,随王重阳出家修道。王重阳为其训名钰,赐号丹阳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真七子
《重阳分梨十化集》序
全真八仙记
西部宗王兀鲁思基本趋于的是:
长寿山道观
【道教人物】——马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