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5年,我军司令员被杀害,贺龙和陈赓叹息:他若活着该多好
三目观史关注
2022-08-18 15:02
在战场上,一个优秀的司令员往往比一个优秀的将士更稀缺。
一次出征,10万人,20万人,可指导员司令员只有寥寥几人,因为他们是大脑,负责全军的统筹指挥,身先的士卒,负责的是将领。
所以,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司令员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天赋悟性作为先天条件,还必须拥有充分的实战经验,锻炼后天的大局观意识。
1945年11月16日的寒冷深夜,我们非常意外的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司令员——卢冬生,贺龙的心腹爱将、陈赓的至交好友。
远在万里之遥的晋绥军区司令贺龙得知卢冬生牺牲的消息,不禁失声痛哭。
正式因为卢冬生的优秀,在其死后,贺龙和陈赓才会叹息的表示:他若活着该多好。
从小小牧童到从兵班长
卢冬生是湖南湘潭人,他年满七岁的时候,就到陈赓家中做牧童,从那时起卢冬生就成了陈赓儿时的小伙伴,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16年,陈赓投身军营,卢冬生也紧跟他的步伐,踏上了从军参加革命的道路。
卢冬生随部队作战到达武汉时,竟意外地碰到了陈赓,此时陈赓已是有五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陈赓也深知比自己小5岁的卢冬生出身贫苦,为人憨厚,忠实可靠,遂调他到营部担任警卫员。
南昌起义后,卢冬生随陈赓到了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第三师六团一营,陈赓任营长,卢冬生任副官。
在战斗中,卢冬生英勇作战,而撤退之时,也和陈赓留到了最后。
在撤退途中,卢冬生看到陈赓摔倒了,赶忙上前,然后发现陈赓的腿受伤了,他抱着陈赓滚到山下的田沟里,帮助陈赓脱掉制服,包扎好伤口。
这时敌人已攻上山来。
危险就在眼前,卢冬生小心翼翼的照护着陈赓在草丛里隐蔽,幸好上天眷顾,敌人没有发现他们。
等到叶挺的部队反攻上来,卢冬生才和几个战士将陈赓抬到会昌城里。
二人深厚的情谊,不仅是源自从小相识的缘分,更在于卢冬生对陈赓这份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谊。
一路艰辛坎坷,既要躲避敌人的搜捕,又要周旋寻求相关解救资源,因为认识陈赓的人很多,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卢冬生在外奔波。
这个时候的卢冬生已经逐渐展现出自己出色的处理能力。
经历千辛万苦,卢冬生和陈赓终于到了上海,找到了党中央,终于算是暂时安定下来。
1927年12月7日,卢冬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之后,他就被赋予了护送贺龙开辟根据地的任务。
当时,卢冬生的公开身份是贺龙的“弁兵”(警卫员),实际是党中央派往贺龙处、中共湖南省委的交通员,负责贺龙处、中共湖南省委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他们去根据地的路上,会经过观音洲。
贺龙早已打听好了洲上只有十几个团丁,资源丰富而守卫者少,贺龙决定打他个措手不及,夺取他们的武器。
如何个措手不及呢?
船徐徐靠岸,贺龙身穿皮大衣,一幅阔商打扮,卢冬生等人簇拥着贺龙上了岸。
团防队长见贺龙气宇轩昂,知道不是普通人,急忙迎了上来。
贺龙一把抓住队长的手,威严地说:“我是贺龙!有件事麻烦你,特地来借枪用用!”
如此直白的请求,把团长都给吓楞了,一时之间未有答话。
场面一度陷入沉默,双方彼此胶着。
正当此时,团长背后的一个团丁准备举枪,卢冬生站在贺龙的身旁警觉到了这个动作,说时迟那时快,卢冬生迅即出枪,只听一声清脆的枪声,那团丁扑嗵倒地。
其他团丁见此阵势,赶快丢下手中的枪支。
最重,大家得到了十几支枪,200发子弹。
从此贺龙非常器重卢冬生,部队分散行动时贺龙总是把卢冬生带在身边,同行同住,形影不离。
贺龙十分喜爱卢冬生,把他留在司令部手枪连当班长,又叫从兵班长。
开路先锋独当一面
1930年后,卢冬生因战功历任由红四军改编成的红二军团营长、由红二军团改编成的红三军七师二十团团长、湘鄂西独立师政委(后为师长)等职务,率部参加开辟湘鄂西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1932年,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在 “左”倾路线单纯防御战略思想指导下,红三军打了一些不该打的仗,付出了重大代价,却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根据地日益缩小。
1932年7月,夏曦将固守洪湖的部队临时组成湘鄂西独立师,由王炳南任师长、卢冬生任政委率部突围。
在突围中,卢冬生率领的独立师第二团两个营和夏曦、王炳南带领的主力被敌人截为两部。
经苦战,卢冬生率部转移到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坚持斗争。
离开主力,敌情严重,失去领导,得不到上级指示,伤员无处安置,给养不足,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卢冬生并没有畏缩,他会合了当地的独立团,仍用独立师的番号,统一领导部队坚持斗争,发动群众,扩大红军。
在军事上,他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周旋,碰上大股敌人打不赢就走,碰到小股敌人则坚决消灭,连续打了几个胜仗,鼓舞了士气,队伍也扩大到1000多人。
卢冬生一面带领部队坚持斗争,一面积极寻找红三军主力。
1933年1月,卢冬生率部攻占了鄂西兴山县城,从报纸上得知红三军主力经河南、陕西、四川长途跋涉7000里回到桑植、鹤峰地区,立即率部南渡长江,到鹤峰走马坪同红三军主力会师。
这时,贺龙已经有半年时间未听到卢冬生的消息了。
贺龙激动地望着卢冬生叫人搬运过来的一些布匹和白花花的银元,擂着他的肩背说:"好你个卢冬生啊!这真难为你们喽,有多少大洋?"
卢冬生嘿嘿笑道:"胡子,你派人数嘛,总有好几万块吧!"
这时的红三军处境很困难,而卢冬生带回来的这支部队兵强马壮、战斗力强,给红三军增添了有生力量。
尤其是卢冬生带回来的银元和布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红三军的补给困难。
和贺龙部会师后,卢冬生先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后任七师师长,参与了恢复湘鄂西苏区的斗争,率部游击于湖北鹤峰、五峰、松滋、利川等地,歼灭了部分守敌。
1934年初,卢冬生率领七师占领了四川黔江,歼敌一个团大部,向黔东挺进。
同年5月,卢冬生部占领四川彭水,歼敌一个营,打开了进入黔东的大门。
接着,卢冬生率部渡过乌江占领沿河县城,击溃黔军蒋丕绪一个团,随后在印江县木黄一带又打了一些胜仗。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同时,卢冬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配土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了红军。
在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卢冬生率领的七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黔东苏区的建立,结束了红三军的流动生活,有了新的落脚点,也为后来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前来同红三军会合创造了条件。
作为从基层逐步成长起来的红军将领,卢冬生英勇善战,打过不少大仗、恶仗、硬仗。
1935年春,敌人集中兵力向新诞生的湘鄂川黔苏区进行“围剿”,卢冬生率四师参加反“围剿”斗争。
他坚强不屈地率领部队行军打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比较著名的有忠堡战斗、板栗园战斗。
1935年春夏,为了打破敌人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围剿”,继续向敌人进攻,贺龙、任弼时决定大胆深入,采用“围城打援”的手段调动敌人,消灭敌人。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敌人很快便洞悉了我方的意图。
为了彻底诱敌深入,总指挥部迅速果断地决定:留下一个团继续佯攻宣恩,主力则急驰忠堡截击张部。
于是,卢冬生率领红二军团的先头部队四师,以急行军速度向忠堡挺进。
行军前,卢冬生告诉前卫部队十二团,到忠堡后一旦发现敌人,就坚决攻击。
经过130多里的急行军,当卢冬生部赶到忠堡东北的黄牛棚附近时,敌右路军已经进入忠堡,中路军和左路军正在进入。
四师前卫部队一发现敌人,立即按照卢冬生事前的交待,向敌人行军纵队发起攻击,并很快将敌左路军指挥机关压缩在构皮岭的山洼里。
随后,卢冬生以一部兵力占领忠堡与构皮岭之间的有利地形高升塘,阻止已进入忠堡之敌回援。
之后,兄弟部队红六师和红十七师也投入战斗,完成了对构皮岭地区敌人指挥机关和部分部队的包围。
经激烈战斗,从四面同时向构皮岭之敌进行向心突击,敌人密集在一条不大的山洼里顽抗。
战斗结果,敌中将指挥官张振汉被俘,全歼敌2000多人。
忠堡战斗后,我军从电台中获知敌中央军八十五师谢彬将来参战,准备经板栗园开进攻击我军,于是决定伏击谢彬。
1935年8月3日11时,卢冬生奉命指挥四师赶到了敌人必经的利夫田谷地东侧高地,在安家坡山上的森林里埋伏。
他交待部队严密隐蔽,不准暴露目标,各种兵器都准备好,待敌人进到我手榴弹有效距离内,再突然猛烈开火,歼灭敌人。
当敌人进入我军伏击圈,到达手榴弹有效距离时,十二团一顿手榴弹猛打,打得敌人直往后撤。
部队猛烈追击,不给敌人有回头射击的机会。
敌人施展不开,死伤惨重。
乘敌惊恐慌乱之际,卢冬生率部向敌行军纵队发起多路攻击,同兄弟部队红六师、红十七师并肩战斗,迅速将敌第八十五师大部歼灭,将敌师长谢彬击毙。
此战,缴获各种枪械近千支,迫击炮6门,仅四师就俘敌1000多人。
这一仗的胜利,打破了敌人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围剿”。
在敌人旧的“围剿”被打破,新的“围剿”还未到来之前,红二、六军团主力乘胜东出,深入敌人的战略纵深,占领了石门、津市、澧州、临澧,威胁长沙。
在占领津市期间,卢冬生率部缴获了敌人的一艘装有大量医药和其他物品的轮船,解决了部队的急需。
部队还在这里筹集资材,发动群众,扩大红军。
其中,四师扩大新战士1000多名,并解决了过冬的被服。
在这次战略行动中,卢冬生率领的四师战功显赫。
将帅风采 巨星早陨
1936年4月24日,红二、六军团到达金沙江畔的石鼓镇,决定抢渡金沙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此时,敌人重兵紧跟而来。
石鼓渡口江宽水急,地势险要,而派出的侦察员只找到一只渡船。
一只船显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渡过江去。
卢冬生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扎木排渡江。
指战员们不顾水急浪高,毫不畏惧,冒着被激流冲走的危险,奋力划过江去。
这些简易的渡江器材,便利了后续部队。
卢冬生因指挥有方,为渡江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嘉奖。
翻过玉龙等几座雪山后,红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合。
在此作短暂停留后,两军准备通过草地。
卢冬生很懂得未雨绸缪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出色将领必备的先决意识。
在过草地之前,他就将可能遇到的困难都告诉了部队内的战士们知晓,并且要求众人都做好准备,节省粮食。
还组织了相关部队示范如何搭建帐篷。
此外,还有怎样学会使用藏民地区的生活用品,如怎样使用牛皮风箱助燃烧牛粪做饭,怎样使用火镰子打火等等,都要求部队学会。
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却关系到能否顺利地通过草地,卢冬生首先要求部队认真学会。
这些未雨绸缪的措施,在后来过草地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卢冬生所部四师冻死、饿死的同志减少到最低限度。
1936年10月,由红二、六军团合编成的红二方面军到达西北,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随后,卢冬生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
1937年秋,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卢冬生被任命为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旅长,当时担任八路军旅长的都是陈赓、徐海东等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大将级别的干部,由此可见卢冬生在我军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遗憾的是卢冬生因身体不好未到任,不久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9年底,党中央决定送一批身体不好的同志到苏联去治病和学习。
这时,贺龙和任弼时商量派卢冬生去,上报中央之后,得到中央的同意。
这样,卢冬生便去了苏联。
当时,一二零师指挥部设在陕西富平县城外20里远的一个村子里,卢冬生专门邀请了贺龙小聚,之后,两人洒泪而别。
可是两人谁也没能想到,这次小聚之后,竟然就是永别。
到苏联后,卢冬生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和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同学。
1942年毕业时,正是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紧张阶段,卢冬生未能有机会回国,就被派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北野营地,分配到八十八旅(即中国抗日联军教导旅)工作。
不过,身在异国的卢冬生没有被党和人民忘记。
在中共七大上,他只以几票之差未能当选中央委员。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时任苏军少校的卢冬生于9月随苏军回国,参加了接收东北的工作,担任了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一职。
正当党和人民需要他做更多工作的时候,他却不幸去世,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遗憾。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5年大授衔,陈赓授大将军衔为何闷闷不乐?贺龙一语道破原因
许光达被授予大将争议很大,其实陈赓的书童比萧克更有资格替代他
美篇资讯
贺龙的爱将惨死友军黑枪之下,陈赓:若不牺牲,必为十大将之一
1955年授衔仪式完成后,大家都很高兴,陈赓却有些闷闷不乐
南昌起义陈赓受伤,面对巡捕盘查,他用粤语说:我是潮州电报局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