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008

词的发展(七)

词发展到南宋末期,既可以看作是宋词的结局,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整个词文化的结局。就像后代诗人不能超越唐诗一样,宋以后的词家也只能仰望宋词的高峰而兴叹。

七、南宋末期

从公元1265宋度宗咸淳元年至公元1320元仁宗延祐七年,约55年。1264年末宋度宗赵禥即位,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不理朝政,蟋蟀宰相贾似道擅权,南宋朝廷陷入昏暗。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重镇襄阳,6年后襄阳城破;1275年临安失陷;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在广东崖山跳海自尽,南宋政权彻底灭亡。这一时段的宋词,以南宋灭亡为节点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国家危在旦夕而朝廷依然浑浑噩噩的愤慨和呼号;一是对南宋灭亡的伤痛和哀吊。1320年,随着南宋遗民词人的全部逝去,宋词的历程也就此画上了句号。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周密、王沂孙、张炎、刘辰翁、蒋捷等。

周密(1232-129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后落籍吴兴。宋末任义乌令,宋亡后不仕,移居杭州。能诗词、擅书画,为南宋词人、文学家。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张炎、王沂孙、蒋捷并称宋末四大词家。编南宋词选集《绝妙好词》,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旧事》、《萍洲渔笛谱》、《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其中《萍洲渔笛谱》又称《草窗词》,存词150余首。

周密早年师从音乐家杨缵学词,又与张炎之父张枢结为词社,深谙音律和作词要旨。其词融姜夔、吴文英两家之长,格律谨严、风格秀雅,成为南宋末年风雅词的领袖人物。以宋亡为界,他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一百多首作品多为应社之作,立意不高,很少涉及南宋已危若累卵的现实状况。后期作品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有不少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苍凉凄咽之作。戈载《七家词选》:“草窗词尽洗靡曼,独标清丽,有韶倩之色,有绵渺之思,与梦窗旨趣相侔,二窗并称允矣无忝。”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草窗镂冰刻槠,精妙绝伦。但立意不高,取韵不远,当与玉田抗行,未可方驾王、吴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草窗虽工词而感寓不及三家之正。”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周密早期作品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极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周密后期作品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约1240—1290年),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人。南宋词人。著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词集》,存词六十余首。

王沂孙身处宋元大变动时代,他经历了南宋的亡国之痛,成为难于终身事元的前朝遗民,所以,他的词多以托物言志的隐晦手法来表述内心的复杂情感。宋末元初大量的咏物词的出现,也正是受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地影响。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是咏物词的代表人物。他善于隶事用典,擅长象征和拟人手法,格调凄楚哀婉,意境清淡幽雅,常常把故国之思与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入其中,同时又把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渗透进来,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王沂孙存词64首,其中咏物词34首,数量不多,但成就很大,后人评价很高。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词中曹子建,杜子美也。词人有此,庶几无憾。”“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龙榆生《中国韵文史》:“集咏物词之大成,而能提高斯体之地位者,厥惟王沂孙氏。”这些评价确有过誉之词,但也确实点出了词人的高明之处。

《眉妩·新月》 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华影。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张炎(1248—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府成纪人,寓居临安。贵族后裔,循王张俊五世孙,曾祖张镃是与姜夔友善的著名词人,其父张枢,精通音律,筑寄闲堂,与杨缵、周密等结为吟社。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临安城破,祖父张濡被杀,家道中落,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张炎自幼受家庭熏陶,精通音律,能诗善词,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词学理论家,也是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文学史上,与姜夔并称“姜张”,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著有《词源》、《山中白云词》,存词三百余首。

张炎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也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可以说,在宋词这支柔丽的长曲中,张炎的词,是最后的一个音节,是最后的一声歌唱。张炎早年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的影响,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内容多写湖山游赏,风花雪月。国破家亡后,浪迹江湖,词风渐变,长于写景咏物,格调凄清,情思宛转。张炎的长处在于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但由于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缺少整体形象的塑造,有时不免有破碎之嫌,且格调欠高。

张炎热衷于词学研究,是著名的词学理论家,著有《词源》一书,是文学史上第一部词学专著。《词源》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词乐,下卷论词的创作技法和鉴赏。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等十三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词乐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词源》强调了词是音乐文学,与李清照的《词论》一脉相承,阐释出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本质属性。他说:“音律所当参究,词章先宜精思,俟语句妥溜,然后正之音谱,二者得兼,则可造极玄之域。”将音乐性和文学性结合起来,正是创作词的根本所在。当然《词源》也有局限性,比如其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又如评价辛弃疾词“为长短句之诗耳”等,都有偏颇之处,带有门户之见。

对张炎词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四库全书总目》:“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红刻翠为工。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朱彝尊《曹溶静惕堂词序》:“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然其清绝处,自不易到。”“叔夏所以不及前人者,只在字句上着功夫,不肯换意。”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玉田才本不高,专恃磨砻雕琢,装头作脚,处处妥当,后人翕然宗之。”吴梅《词学通论》:“玉田词皆雅正,故集中无俚鄙语,且别具忠爱之致。玉田词皆空灵,故集中无拙滞语,且又多婉丽之态。自学之者多效其空灵,而立意不深,即流于空滑之弊。岂知玉田用笔,各极其致,而琢句之工尤能使笔意俱显。”王国维《人间词话》:“玉田之词,余得取词中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南浦·春水》 张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渌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刘辰翁(1233—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进士,因与权臣贾似道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曾几入幕府,度宗咸淳五年以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宋亡不仕,回乡隐居著作。刘辰翁一生著述甚丰,其有《须溪集》百卷,但大都散佚,现存《须溪词》三卷,有词三百五十余首。

刘辰翁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其词属豪放风格。他兼苏辛之长,在发扬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刘辰翁常通过描写时令相代、景物变迁来寄寓亡国哀思。他的作品不同于其他南宋遗民的一味掩抑低徊、凄凄切切,而是多用中锋突进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奔放的感情,既不流于隐晦,也不假手雕琢,真挚自然,流畅生动,因而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况周颐《蕙风词话》:“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世或目为别调,非知人之言也。”

《兰陵王·丙子送春》 刘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谩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宝鼎现·春月》 刘辰翁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动、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蒋捷(约1245—1310年?),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人。度宗咸淳十年进士,宋亡不仕,隐居太湖竹山,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有《竹山词》,存词九十余首。

蒋捷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在宋末词人中,别开生面,最有特色和个性。他的词风格多样,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多抒发故国之思、漂泊之困。但他的情感并不一味低沉阴暗,也有格调清新、乐观轻快的一面。就传承和影响来说,他上承稼轩余风,下开清初陈维崧一派,对清初阳羡派词人颇有影响。对竹山词的评价,意见分歧很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刘改之、蒋竹山,皆学稼轩者。然仅得稼轩糟粕,既不沉郁,又多支蔓。词之衰,刘、蒋为之也。”“竹山词,外强中乾,细看来尚不及改之。” 沈雄《古今词话》:“蒋字竹山,义兴人,宋亡不仕,有竹山集。其词章之刻入纤艳,非游戏馀力为之者,乃有时故作狡狯耳。”刘熙载《艺概》:“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词练字精深,音调谐畅,为倚声家之矩。”说蒋捷为“长短句之长城”或“倚声家之矩”确实过誉,但说其“仅得稼轩糟粕”也有失公允,还是称其为宋末四大家较为恰当。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 蒋捷

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也学那陶潜,篱栽些菊,依他杜甫,园种些蔬。除了雕梁,肯容紫燕,谁管门前长者车。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却借伊渠。

鬓边白发纷如,又何苦招宾约客欤。但夏榻宵眠,面风欹枕,冬檐昼短,背日观书。若有人寻,只教僮道,这屋主人今自居。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槐榆柳   

                 2014年12月30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末词人蒋捷,虽然缺席了文化沙龙,却成为辛弃疾豪放词的接力者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转】王沂孙:宋词盛宴旁的一炉熏香
[原创]《人间词话》评议(四)
​杨传庆丨杂而有章:清季民国时期的张炎词学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