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MPA之路——双料第一的心路历程
      清华MPA之路
                                 ——双料第一的心路历程
    也许取这样的题目会让他人反感,也许只是为了表现出那么一点点霸气,不过能取得考后面试的笔试第一和总成绩第一,除了不错的笔试、面试成绩外,是得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笔试成绩236,其中:综合160,英语76)。昨天是愚人节(2016年4月1日),下午四点多收到“拟录取结果已公布”的短信,迅速打开网页来看(已经收藏在手机里的学院网页最近几天每天都要刷上十几遍),仔细找才找到自己,再仔细看,发现总成绩是第一。那种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当然那种喜悦心情也很短暂。随即就把好多天之前就写好的一段文字发在了朋友圈,一扫这几日经常加班、生活了无趣味以及被某些人评头论足的抑郁心情。朋友圈状态是这样的“终于有了一个确定的结果,虽然连第一名的排名也曾想到过。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追了十年的‘清华梦’苟且算有了个交代。虽然这或许会成为一些人的笑谈。But what every?I don’t really care.我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也从来都懒得回应别人的指指点点。虽然这并不是我的梦想,虽然这远算不上成功。但就在这一瞬间,也仅仅只有这稍纵即逝的一瞬间,我又一次感受到那实现目标后的一点点喜悦”。
一.情况总括
    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要写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和一点复习经验,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帮助。老实讲,清华的公共管理硕士(即MPA,在职,双证)并不难考,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初试是全国统考,无论你报考哪个院校的MPA、MBA、MPAcc,试卷都一样,只要认真复习,拿到一个高分真的不难(对有些喜欢显摆自己聪明的某类人,常常会说自己没怎么复习,也考到了200+。对于这类人,我一向无言以对,如果你真的聪明,为什么考不个250呢)。再者清华的复试分数线也不高,历年都在170分左右,今年好像还高些,是175。说到面试,可能有人会说不公开,面试完到公布结果之间的时间太长(这确实如此)。而且面试占70%的比重,的确会增加更多偶然因素,弱化笔试优势。不过,我想说以我这种外省基层乡镇小小公务员的身份,在毫无关系、背景的情况下,能取得面试前三名的高分,所谓的“面试黑幕说”自然不攻自破。总之一句话,无论笔试、面试,看的还是考试实力。如果你足够强,就没必要纠结看到的负面言论或者失败者的抱怨。
    关于考前面试和考后面试,我对前者不了解,没有申请。因为当时借调在外工作,不便打扰领导给写介绍信,另外也担心领导会不让考(因为涉及到集中学习要请数月的长假,我今天向领导汇报完后,还不知领导是否同意,忐忑中),10月份和12月份,两次考前面试的机会都压根没考虑。而是一心准备笔试,再参加考后面试。我对自己的笔试是很有信心的,公务员考试是我最擅长或者说唯一擅长的考试吧(大学期间我做过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辅导老师),而MPA的综合能力考查内容和公务员考试部分相近。对于面试,这或许是我的弱项,如何准备面试,我后面会具体提到。
    关于选择北大还是清华,对于那些志在顶尖名校却又有选择困难症的考生而言,北大OR清华真的是一个难题。其实很简单,跟随你心,你喜欢哪个就考哪个。考上哪个都需要努力付出,从来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对我而言选清华的原因很简单,从上高中起,我就梦想考清华,只是后来的一些意外和失败,让我离清华越来越远。还好,工作后发现还有一个圆梦的机会,虽然含金量不大,但那也是清华啊。客观来讲,北大的笔试分数要求更高,今年的复试线好像是190,另外笔试占50%的比重,擅长笔试的同学可能更占优势。另外,北大的面试流程和内容好像也更繁琐,清华的复试不考英语且环节少,畏惧英语喜欢直截了当的同学,可以考虑清华多些。
二.初试复习之路
    我的笔试备考之路开始的太早,因为当时调到上级部门工作,生活相对简单些,没有了一些不固定的加班或应酬,平时晚上多数没什么事要忙,上网看节目也觉得没意思,也不会打游戏,等等吧。于是从2015年8月中旬就早早的开始备考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基础不同,我觉得我有两点需要提前说明,这也是不具有可模仿性的。一是,我刚参加工作两年多,没有太多生活压力,单身,没有太多琐碎之事,所以相对来说复习时间多。我知道,这点是很多在职备考的同志不具备的条件。二是,我擅长公务员类型的考试,辅导过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逻辑、片段阅读。我最擅长高中数学辅导,在某985大学读数学专业,我也辅导过考研英语,大四考研那年英语一单科79分。说这些毫无炫耀的意思,只是说,对于综合这门科目而言,我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这也是我从一开始就把综合考试的得分目标定在160分,把总分目标定在240分的原因。或许,这也是某些同志不具备的条件。但其实无所谓,因为本身考试难度小,且MPA的复试分数线低,再者就算是零基础,通过两个月的复习就足以取得一个高分。我8月份开始备考,这点不值得学习,其实根据自身情况,十一假期之后或者进入11月份开始复习都行。不过想要有百分百的把握考高分,不想只是碰碰运气,还是建议最晚10月份就开始备考。我虽然开始时间早,但中后期也遭遇了时间不够的危机。一是进入9月份,每晚加班到8点多,回到住的地方,完成琐碎之事,开始复习就得到10点多了。所以那段时间,常常要熬夜学习到12点多。二是,10月底还参加了两周封闭的、课程满满的岗前培训,完全打断了复习的节奏和计划。所以,还是建议早点备考,以防止后期因工作、生活上的意外造成学习时间不够。
    关于逻辑,逻辑可分为三大块,形式逻辑、论证逻辑和综合分析。我以自身的复习体验为例来讲,我最开始复习的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饶思中讲的最好。我看了他的逻辑视频课(在论坛上都能下载到),做了他讲课用的配套练习,大约用了两周时间学了两遍视频课程,做完了印象中有三百多页的讲义。进入11月份后,又复习了其中的错题。9月份开始复习论证逻辑,我做了《逻辑精点》。但论证逻辑老吕讲的最好。进入10月份,我意识到这个老师的存在,做了他的《母题800》,感觉有一定进步。9月下旬开始复习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赵鑫全的《逻辑精点》讲的最好,其中的题量较大,题型全且有些题有难度,对提高有些许帮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分模块学习了一遍逻辑,做了较多题。然后就是一定要做好计划,二轮复习各模块穿插进行,做题、回顾、反思、总结。没必要做错题本,很费时间。不过进入11月份,我还是做了笔记,只是把从错题中反思总结的心得体会、其中挖掘出的经验技巧、自己归纳的潜规则,一一记录下来。感觉很有收获。11月中旬,我就开始成套的进行练习,大约每两天一套,记得当时好像买了《1000题》,大约有30套题。这时候对于速度的练习很关键。逻辑,最慢也要控制在50分钟内搞定。其实从一开始分模块复习时,就要注意对时间把握,平时练习时一道题慢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不能再久了。当然对于题目的改错与反思,有的题在对答案时,反思20分钟也不为过。总之对于逻辑,要多做题、多反思,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30道逻辑题,其中大约有5道可以秒杀,做完这5道题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剩下有20道题,中规中矩,每道题1.5分钟,大约30分钟能搞定。还有5道题,可能会比较难或者只是分析起来麻烦,一道题3分钟解决,这样50分钟内做完30道题,并争取对26道以上是绰绰有余的。
    关于数学,我花费的精力不多,但我有句口号是“数学永远争满分”。我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得做完了一遍赵鑫全系列的《数学精点》,整理了错题本。后期想做完陈剑的《高分指南》,可惜没那么多时间了,于是就做了其中每个单位的第4部分和第5部分的提高练习(据说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由于我对数学没有足够的努力,还做不到完全的见多识广,偶尔还是有些题不会做。后期全真模拟时,能拿满分的次数不多。在数学上,我能给出的建议是:一定扎扎实实复习好基础(虽然我没有这样做),认认真真做每一道题,一定要做错题本,及时总结,大量反思。数学一共25道题,最慢最慢也要控制在1小时内搞定。
    关于写作,我进入10月份,才开始着实复习写作,从零基础开始。要在1小时内写完两篇作文的压力确实很大,所以,这部分决不能掉以轻心。有的人认为只要拿个平均分就OK,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那么总分65分的写作,或许你只能拿到25分的低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个比较简单,规律性很强,认真看书,勤练笔,一般25分钟能轻松搞定。论说文的难度较大,不易得高分。要想较短时间内写完,还能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把握好中心,主题鲜明,注意体现出文章结构的逻辑性,如果文字能有些文采就简直完美了。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认真看书,学会解剖好的范文、吸收好的词句是基础,更关键的是形成自己比较成熟的成文框架和大量练笔。进入11月份后,我基本保证每周都写两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两篇论说文。写完后,要仔细对照答案,尤其是论证有效性分析。我用的书是赵鑫全的《写作精点》,感觉还可以。
    关于英语,我这里不想多说了。我感觉考得很失败,我对考研英语是充满兴趣的,后期的仿真练习几乎没低于80分(我都很认真得写作文),12月26号那天考完估分也觉得无论如何不会下80,没想到只有76分。我想对大多人来而言,比较好的复习思路是(我自己也基本是这样做的),单词开路(朱伟的《恋恋有词》很不错,推荐!从8月中旬开始,我坚持看到12月初。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车上的时间,我几乎都在看《恋恋有词》的视频),然后就是抓阅读,每天或者起码两天,做上一篇,学学其中的单词,分析下其中的个别长难句。然后用大约两周的时间,把完型、新题型、翻译,集中复习下。11月份,开始背背范文,积累些好的句子,适当写写作文。
    我这人特别喜欢定计划、做布局。备考笔试一路走来,我把自己的复习之路分为了这样几个阶段:8月,战略起步阶段;9月,战略加速阶段;10月,战略攻坚阶段;11月6日—22日,战略调整阶段;11月23日—12月6日,战略冲刺阶段;12月7日—12月25日,战略决胜阶段。平均每天学习3个小时左右,力争做到认真、高效。进入11月下旬,利用周末进行一次仿真模拟,进入12月中旬,每周末进行两次仿真模拟。或许有些人看到后会觉得很搞笑,会嗤之以鼻得说“就是考个在职的研究生,何必呢?”。我早就说过,我懒得回应别人的指指点点,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我的目标本来就不是考上考不上,就不是超过175分的复试分数线,我一开始就定下了240分的目标。我喜欢竞争,哪怕只是和自己比,和更强的人比。或许我付出了较多却没有得到更好更多的结果,但那又怎么样呢?
三、复试之路
    2月18日查询到了笔试成绩,当时就感觉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这分数应该会有个好名次。当时因为工作、感情等等的事,进入3月也没怎么准备面试。有段日子过得很压抑,感觉面试就那样吧,随遇而安。但我又不甘心只是考上,更无法接受失败。最后几天还是逼迫自己天天看各种时政新闻、看《焦点访谈》,买公务员面试的书和“面对面”系列的书看。面试那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第一题,针对到国外买马桶盖等疯狂到境外“买、买、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这是一道很典型的公务员面试中社会热点题,分析起来很简单,我回答得也比较全面。第二题,是关于经济改革的(具体实在记不清了),准备复试时我注重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我就侧重从这方面谈起。面试老师发现我对经济有一定认识,又结合我在大学里做科研的经历,问了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最后还问到,在完全有能力去企业发展的提前下,为什么会选择公务员的职业。自由交流阶段的氛围是比较轻松的。复试相对而言是简单的,面试之前的15分钟的政治笔试应该没有不过的,后期的体检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总之,对待面试一定要准备,要准备好三分钟的自我陈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认真准备一些半年多来的热点话题(重点是国家政策类、管理类、与北京有关的热点等)。
四、结束语
    抱着很大的期望想洋洋洒洒写下一些经验之谈,供后来者参考。只是因为笔试过去太久了,复试也结束三周了,生活工作忙忙碌碌的,很多具体的细节和当初的心得体会已然淡忘。所以,那些想从这篇文章中有更多收获的同学们可能要失望了。对此,我也很抱歉。有疑问的可以再交流。感谢您的阅读。最后,引用即将退役的一代传奇科比的话,最为结束:
    总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2016年4月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清华MPA上岸经验贴: 从一无所知到胸有成竹
AAAA~~公务员国考140其实并不难,上岸大神教你上分技巧!(纯干货)
不懂选调生的看过来,给你一些建议
2015湖北公务员考试面试指导:笔试后的备考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什么?有哪些科目?
公务员笔试中的这类题,现在不要花时间去备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