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仙居古村落:下崔村

八都垟。種田一畈。割穀一擔。搗米一醬槽。煮粥一沙罐。爸吃。媽相。囝囡坐得咑。

下崔垟,六月日头辣洋洋。砂罐热粥烫肚肠。有囡肖(弗要)畀(嫁)下崔垟。

——《仙居歌谣》

撰文/ 落日楼主 供图/面包房

下崔村位于仙居县白塔镇境内。明代时,其属于开元乡;清代时,属于十六都。民国十九年,仙居县之下设区(镇),区之下设乡,下崔属田市区白塔乡。解放初,下崔属白塔乡人民政府;1958年,仙居以区建设,设横溪、城峰、田市、下各、朱溪、官路、步路、上张八个人民公社,下崔属田市人民公社。1961年至1962年,体制下放,撤销一级公社建制,恢复横溪、田市、城峰、下各四区,下崔属于田市管理区白塔人民公社。嗣后,白塔镇撤乡改镇,下崔村属白塔镇管辖。

下崔村名之得名盖缘自于姓族。据《仙居县地名志》载,下崔村,祖居崔姓,地处白塔之下,故名。为此,与之对应的地名还有位于白塔西面韦羌溪西岸的上崔。不过,下崔作为村名当属宋代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下崔一地旧名为杜桥,或为杜氏所居(杜桥之西有杜蜀溪)。崔氏入迁后,人丁逐渐兴旺,杜氏渐绝,因之改村名为下崔。

下崔村的村落所在俗称下崔垟。其北有永安溪,西有韦羌溪,东有杜蜀溪,土地平阔,系溪流冲积平原,非常适合农耕生产。虽然历史上,下崔垟在与仙居境内的另一小平原八都垟的角力中,曾受到过嘲讽“下崔垟,六月日头辣洋洋。砂罐热粥烫肚肠。有囡肖(弗要)畀(嫁)下崔垟”;但较之八都垟的“种田一畈,割谷一担”的确自有其优势。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自宋代开始,下崔村周遭就修建有感德堰、潘道堰、坑圳堰、新圳堰、西历堰、陈圳堰等六条沟渠,又有李暨塘“方围十五亩,深丈余,虽旱不涸”。这类农业灌溉设施的修建,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生产。为此,直至清季末年,下崔村一带仍是仙居境内产粮最多的区域之一。尔时,设在崇正书院的义仓存谷达到一千四百四十石,数量在仙居义仓中位居第二,而其中绝大部分的捐粮来自下崔诸村。

下崔村的成村大约在南宋中期。其村本为白塔的一部分,白塔原为屯军之所,旧称“白塔寨”。据《光绪仙居县志》载,白塔寨旧有寨兵八十八人,并设有巡检司。宋嘉定十五年(1222)齐守硕及臣僚向当时皇帝上奏认为过去因为吕师囊变乱啸聚于此(白塔),因而设置了寨兵,现在承平已久,兵寨已经变成了村落。而县有苍岭,当衢、处、婺三州,冈阜深阻,行者穷日而后度,人烟逈绝,寇攘夺取所凭, 为此将寨从白塔寨迁移到了苍岭。自此后,白塔原有的前张、后张、蒋店、三井头、枫树岭、杜桥等小村落正式成为张、蒋、吕、刘、卢、崔等姓族的聚居地,并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集镇。

宋末至明代时下崔进入繁荣时期。宋末时,官方在下崔村西设立了白塔市(市期二五八),在村东设立了田头市(市期一四七),而作为两集市之间的通衢的下崔村自然大受其益。尓时,往来于城区与西乡、田市与白塔之间的商旅,大多途经下崔,而嗣后白塔街也开始向下崔村延伸,下崔遂成为了白塔集市货物屯集,商品交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仙居《路经歌》所吟唱的“白塔迈落下崔庄,下崔是个大地方。上宅下宅都迈落,金店开个大赌坊”,迨至明末清初时,下崔村已经是仙居西乡一个地标性的村落。

下崔村是仙居崔氏最大的聚居村落。下崔崔氏俗称杜桥崔氏。据《杜桥崔氏宗谱》记录,崔氏世居博陵,至崔德兴时迁入浙江绍兴一带。传至五世,又转徙台州章安。宋绍兴年间(1131-1162),章安崔氏崔立兴又转徙至仙居杜桥(即今白塔下崔),成为仙居杜桥崔氏的始迁祖。嗣后,崔氏人丁兴旺,又转徙至金华白龙桥镇、新昌桥村、青田方山、龙根村、永嘉大岙乡大坑村以及建德、天台、临海、黄岩、乐清、宁波等地等地。

清初时崔氏成为白塔境内的望族。个中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崔氏历来与郑氏、方氏结义串谱,宗族势力强盛,使其免遭周边其他大族欺凌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崔氏族人重视文教相关。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下崔崔氏在封建时代(截止县志刊印),共计有崔乔岳、崔炳文、崔桂干、崔登榜、崔沛杏等获科举功名者五人;有陈氏、蒋氏、方氏等因节烈而受到旌表者八人。故而,到了清代中期时,崔氏一族开始正式修建仙居崔氏大宗宗祠“德星堂”。该宗祠为四合院式,分前后两透,左右设有厢房,正院建有戏台,在建造的规模格局和选材用料都可堪称仙居同类建筑中的佼佼者。

仙居崔氏

崔氏系出姜姓,实为姜尚(《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之后。据《元和姓纂·十五灰》载,“崔,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又《通志》:“崔氏,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逊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盖崔氏属于以邑为氏。其他的姓氏书,诸如《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姓解》的记录大致相同。清代的《通志》中,则记载有八旗姓氏中的崔姓,世居哈达地方。另,据《氏族典》记录,崔氏在唐以及以前为北方著姓,计有宰相二十三人。

仙居崔氏转徙自杜桥,奉崔德兴为始祖。据《杜桥崔氏宗谱》记载,崔氏世居博陵,至崔德兴时迁入浙江绍兴一带。传至五世,又转徙台州章安。宋绍兴年间(1131-1162),章安崔氏崔立兴又转徙至仙居杜桥(即今白塔下崔),成为仙居杜桥崔氏的始迁祖。仙居杜桥崔氏族人,在迁入仙居后,支脉发达,又转徙至金华白龙桥镇、新昌桥村、青田方山、龙根村、永嘉大岙乡大坑村等地。此外,建德、天台、临海、黄岩、乐清、宁波等地均有崔氏族人迁入。历史上,杜桥崔氏自宋代开始就与板桥方氏、夏历郑氏结义,从而成为仙居西乡颇具势力的大族。

崔氏迁入仙居后,支脉繁衍,人丁颇为兴旺。清代后期,崔氏在下崔还建了大宗祠堂,号德星堂。该宗祠四合院式,分前后两进,左右设厢房,目前尚存有戏台等古建筑。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下崔崔氏在封建时代(截止县志刊印),共计有崔乔岳、崔炳文、崔桂干、崔登榜、崔沛杏等获科举功名者五人;有陈氏、蒋氏、方氏等因节烈而受到旌表者八人。其中,有庠生崔欽寵,其《寻抚琴轩》:“近城到晚楚声哇,寻得焦桐第一家。数点梅花轻落扇,半池鱼尾浅淘沙。无弦羞问松楸隺,有约思餐石磴霞。萝径候君烟鸟过,不知流水向谁赊。”还被载入了县志的《仙居集》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星残月入仙居
不出省怎么玩?这个中国最仙小县城你必须得知道
浙江居然有个“喀纳斯”,绝美秋色即将上线,杭州自驾3h可达
卧云深处有仙居,括苍山中的乌托邦——2014年浙江台州市仙居自助游攻略
如果长假不去远方,那就去看看浙江这个小县城的秋光!
仙居最长寿老人喜过寿辰·台州日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