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

 

公元383年,陶渊明19岁时,适逢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87万大军,号称百万,声称投鞭可以断流,试图一战灭亡东晋。晋大将谢玄领八万兵御敌,一举打败了对手,并乘势收复了颍、亳等六州。大约就在此时,年轻的渊明仗剑杀敌,多少年以后,他追忆这段经历的诗篇仍令人血脉偾张: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无论是他身在江南,胸怀桃源的悠远之想;还是凭一股冲天豪气行游四方,皆让我们体味到陶渊明少时受到儒学入世治国及拯斯民于水火观念的深刻影响。他希望在深渊中的人民看到光明,这才是白莲社中的明教。他晚字元亮,是以诸葛亮自喻的。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 

 一提陶公,人们油然而生的印象是:隐者,飘逸之人,在田野茅屋饮酒赋诗的高洁之士。其实不尽然,陶渊明年轻之时,也是一个血气方刚之士,这与其家世渊源有关。

  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出身贫寒,母亲日夜纺织以供其读书。一日,陶侃有友至家,无物招待,母亲便剪下头上青丝,换米置酒,斫房柱当柴烧,剁床席做马料,毁家破产以尽待客之心。客人不好意思,尽力举荐,陶侃于是得以被派往浔阳任县衙小吏,专管捕鱼事务。得此便利,他腌了一罐糟鱼,托人捎回去,以报母恩于万一。

  不料,那罐糟鱼被陶母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附有一信云:你为官,利用职权送物给我,这不但不能让我欢喜,实在是我的忧虑啊!陶侃非常惭愧,愈加奋发。后以军功升刺史,最后做到了长沙郡公。他勤奋政事,恭敬好礼,常说:圣人大禹,且珍惜光阴,我们凡人当更加努力,不要浪费时光。生若无益于百姓,死则无扬名于后世,那就是自弃也。他在广州做刺史时,甚至一日搬百砖,以励志勤力。后人评论他机神明鉴似魏武(曹操),忠顺勤劳似孔明。陶渊明曾写有《命子》诗,赞其曾祖父是桓桓长沙,而且功遂辞归,临宠不忒,一赞其功业非凡,一赞其获皇帝之宠而毫不迷惑矜骄,功遂身退。

  陶渊明还为他的外祖父、做过征西大将军桓温长史的孟嘉写过一篇传,内云:孟从不苟合于世俗,亦无喜怒之容,从容不迫,坦坦荡荡。性好酒,饮之再多亦不乱,而喝至微醺之际,融然远寄,傍若无人。大将军桓温曾问他:酒有何好,而君如此嗜之?孟笑答:您不知酒中之妙呵!桓温又说:平日里看表演,听弦乐不如听管乐,听管乐不如听曲。孟嘉大笑云:是啊,这就是渐渐地靠近自然了。

  有如此功勋卓著的曾祖父,为其后人的渊明能不奋发努力吗?又有如此潇洒倜傥的外祖父,渊明能不成为飘逸高洁之士吗?而渊明之父则是个仁德慈爱,虚止恬淡的人。他亦曾入仕,但得官不喜,失官不悲,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不过他去世很早,家道迅速中落,所以,渊明说自己:少而贫苦,常常是缺吃少喝,冬天里还穿着葛布单衣。但诗人早慧,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对年轻的陶渊明应该有相当的影响。所以,他怀着大济苍生的理想,志在四方,乐观奋发,是一个热血青年。

一儒一道,一仕一隐,一奋发一飘逸,在陶公青年时代便已形成,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陶公归隐之情结日益突显。钱钟书的《谈艺录》中引用辛稼轩《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渊明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又:隐者多带气负性,陶欲有为而不能者,又好名。朱琰《明人诗抄》正集卷三张志道以宁《题海陵石仲铭所藏渊明归隐图》: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豁。高咏《荆轲》篇,竦然动毛发。孙太初《太白山人漫稿》颜鲁公《咏陶渊明》以张良、龚胜比渊明。山谷《怀渊明》诗略云: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忼戆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真西山《跋黄瀛甫和陶》称其有长沙公之心而力未逮。卢挚《题渊明归去图》以留侯、武侯相比。王述庵《书渊明传后》称有经略用世之志。龚定庵《已亥杂诗》中读陶诗三首称其有侠骨。盖皆韩昌黎《送王秀才序〉所谓:阮籍、陶潜为事物是非相感触有托而逃。余复拈出其儒学如左,以见观人非一端云。。不过,无论仕还是隐,陶公之酒名当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好友颜延之在《靖节征士诔》中称他心好异书,性乐酒德,而萧统在《陶渊明集》中更言: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陶公自己也承认: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在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中,他言自己出任彭泽令的原因是:彭泽这个地方离家仅百里,供俸禄的田足以为酿酒之用,所以,他才求叔父举荐之。一到任,便让家中把公田全部种上可酿酒的,但妻子考虑到吃饭问题,要求种。最后,夫妇达成妥协:各种一半,既不使家人饥馁,又能常让陶公一醉方休。

  江州刺史王弘很想结识大名鼎鼎的诗人,但却无缘一见,心生一计,让陶公好友庞通出面。某日,打听到陶公将去庐山,半道备酒相候。陶公适有脚疾,乘一篮舆飘然而至,见友人,先一喜;嗅好酒,再一喜,坐下便饮。王弘后到,见他们未等自己这个堂堂官员,就旁若无人地喝上了,心想:高洁之士果然不同凡响。他不以为忤,欣然加入豪饮之列,与之一醉方休。

  其时,慧远大和尚修禅于庐山东林寺,与诸方信徒士绅123人结为白莲社,宣扬只要念佛持禅,不出家也可成佛。慧远恳请陶公也加入白莲社,渊明回信说:吾嗜酒如命,法师您若准我饮,便可考虑。佛门何能饮酒?不过慧远和尚也没有办法,破例应允陶公所请。渊明去后,未及一言,便皱着眉头走了。陶公原来是不信来生可成佛的人,他心中是希望在苦难中的人们看到收复的光明。

  陶公性嗜酒,且酒德几无人可及。无论贵者贱者上门,家中若有酒,陶公必定尽其所有搬出待客。饮宴中,陶公往往先醉,直告曰:我已醉之,想去一眠,您请自便,其真率如此。当桃花春酒酿熟时,陶公往往等不及,扯下头上的葛巾漉去酒糟,端起豪饮不止,而漉酒葛巾再戴回头上,其洒脱如此!

  后陶公家贫,常不得饮。亲朋故旧有时置酒相请,陶公总是欣喜而至,至则痛饮,期在必醉,既醉而退。好友颜延之赴官途中,过浔阳,终日与陶公畅饮,且每饮必醉方休,而刺史王弘也想与延颜之相接交,整天请他皆不至。颜延之去时留下钱二万济陶公之家用,渊明全部预付给酒家为酒资,每次买酒就从中扣除。

  在垂暮之年,陶公撰《拟挽歌辞》,内不无感慨地说:千秋万代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千秋万代的荣辱皆无足道哉,饮酒不得足倒是陶公的最大憾事。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真情毕露?不过,陶公那里料到,其诗文之名与其酒名皆已载之史册,永垂不朽矣!

  性本爱丘山、嗜酒如命、个性孤介的陶渊明在29岁时,毅然出仕了,前后约有十三年之久。他为的是大济苍生?为的是补贴家用?抑或有酒可醉?就不必多赘述了。

  陶公入仕,初只当了个州祭酒,掌管教化事宜。不久他便不堪吏职志意多所耻,因受不了官场束缚而辞官返乡。后来州里召他当管文书簿籍的主簿,他坚决地辞谢了。大约在渊明36岁时,他第二次出仕,在桓玄的手下任一无足轻重的小官。其间,他曾因公到东晋京都建康(今南京)办事,归途中,受风雨阻隔,停滞于鄱阳湖畔,遥望家乡,心急如焚,于是,写下了著名的《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强烈的思母恋乡之情,焦灼着诗人的心胸,使他发出感叹:何不辞去官场之事,纵心于园林山水,以快己志呢?不久,他真的辞官回乡了。

  公元404年,陶渊明已40岁了,他大济苍生的理念又占了上风,离家做了刘裕的参军。他不甘心于四十无闻,希望能驾宝车,策名马,不远千里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可很快的,陶公就发出了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的叹息。离职后,陶渊明当上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仅年余,他又感叹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大约在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萧统的《陶渊明传》对这段历史记载甚详。

  渊明为彭泽令的动机是想为其隐居生活准备物质的条件,亦即归田园后有饭可食,尤其重要的是有酒可饮。他至官衙,不带亲属,曾遣一仆人至家,以为斫柴担水的劳动力,并嘱家人要善待之。一日,郡中颇有权势的督邮到,老吏提醒渊明,要束腰带恭敬见之。渊明慨然叹曰: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官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回归故里。

  于是,我们便有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诗人去官乘船返归,急不可耐。回家后,稚子踊跃,松菊含笑,酒已斟满,情意盎然。诗人深悔出仕皆因口腹之欲,自己质性自然,怎耐官场俗气?所以,诗人决定从今以后寄身于天地之间,追求富贵非其愿,仙境不老亦不可即。只盼在好天气时可以独自悠游,放下手杖培苗耕地;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对着清清的流水而诵诗。

  陶公至此,准备顺应自然的变化,了此一生,乐天安命,夫复何言。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进行创作的诗人,是平民文学的代表,真正的农民文学家,堪称中国田园诗人之祖。诗人的归宿就在山水之间。厌恶和不满官场,向往自由,眷恋田园风光,终于是诗人与仕途决裂,走上了一条安贫乐道,躬耕自资,亦诗亦农的人生道路。
  田园诗就是活到今天的陶渊明,从这些经久不衰的诗中,我们仿佛见到了一位活生生的身处社会底层躬耕自资的诗人,他的喜怒哀乐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这样,官场少了一个县令,而中国历史却因此多了一个千古不朽的伟大诗人。大儒朱熹感叹道: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是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中国文人
桃花源里寻梦人,看看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论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生存(上)
梧闽新编小说之七: 五柳先生——陶渊明
有关屈原的写作素材
浅谈陶渊明《饮酒》诗的文化蕴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