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昆曲秘密:看不到的东西,可能才是最美好的东西!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选自《牡丹亭》

什么是真正的昆曲?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到昆曲的起源与发展史,昆曲作为中国的百戏之祖,它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戏剧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另外,曾经辉煌一时的昆曲到如今的互联网社会下,它还有合适的栖身外露之处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今天的昆曲文化探讨之旅。

01

我们知道,昆曲最早起源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它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戏剧系统一直属于南戏派,刚开始地域之局限在苏杭地区,后来,到了万历末年才开始流入北京。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昆曲成为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说我们的国粹“京剧”。因此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具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昆曲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尤为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它分为南昆和北昆。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比如说昆曲经典《牡丹亭》,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这是因为昆曲极高的艺术文化内涵,中国的很多戏剧都受过昆曲的影响。

昆曲的高度,必然离不开一些剧本的发展。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有着很高的文化内涵,当时的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明万历到清乾隆年间,前后一百多年为昆曲全盛时代,当时的全国戏剧主旋律,被帝王,达官显贵捧着的戏曲就是昆曲,当时在北方宫廷被捧起一时。

02

昆曲的发展,它离不开一个伟大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他比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大15岁,两人在同一年去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牡丹亭》大胆地将闺门少女的爱情幻梦搬上舞台,一经演出,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

《牡丹亭》中那个神秘而绮丽的梦境也正弄得人们如醉如痴。《牡丹亭》突破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情与理的冲突,试图去追寻一种“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理想爱情观。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昆曲属于歌剧的一种艺术形态,昆曲更雅。

昆剧的角色分工,早期昆剧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后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置法,更增设小生、小旦 、小末、小外、小净五行,共十二行。嘉、道间,昆剧角色行当,将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与后来出现更细的分工相结合,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昆曲的演唱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

昆曲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留下了太多的经典。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昆曲有名的旦角,原名张凤霞。被大家亲切称为“我们的昆曲妈妈”张娴。夫周传瑛,子周世璋。无论苏剧、昆剧均为当家花旦,创造了《长生殿》中的杨贵妃,《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娘,《牡丹亭》中杜丽娘等艺术形象。

03

昆曲的衰落与不堪,在18世纪的后期,地方戏兴起,昆曲由于过于文雅和繁难,逐渐被大众所遗忘。

但是,昆曲这个看上去似乎在现代社会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一样,与90后、00后完全绝缘,每个时代都不乏继承者,蒋珂就是这群继承者中的一员,她成为一个抖音上的昆曲女孩,乍一看,蒋珂的抖音账号,和抖音上其他的漂亮小姐姐没什么不同。

一些宠物的视频,一些唱歌的视频,一些参加抖音各种挑战的视频,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看上去和她年龄不符,带着浓浓“传统”气息的内容——蒋珂是一名昆剧演员,她把自己工作的内容搬到了抖音上,呈献给上亿的年轻用户。

而对于昆曲的推广,蒋珂用了“着急”两个字,“我觉得昆曲是有东西和现代人有关联的,每行每业都挺需要昆曲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昆曲其实代表着中国六百年前的文化,它的涵养、积累都是很高的,昆曲真的需要被大家去了解一下。

蒋珂说:“最早用抖音的时候没想到会用它来推广昆曲,只是看到很多视频上都有抖音的logo,出于好奇,在上面就发布了第一个作品,这条视频发出来后获得了精选推荐,评论里很多夸奖的声音,也有人说看了她的视频决定去了解昆曲,这让蒋珂意识到,这里可能是一个能够推广昆曲的地方。”

“昆曲需要被挖掘的,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现在很多人认为昆曲是已经传统的东西,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这些观念和想法都是有偏见的,昆曲作为“百戏之祖”,”百戏之母“的艺术文化价值是不可取抹灭和低估的。

近年来,国家文化部计划10年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两个昆曲演员培训中心,为全国昆剧院团输送表演人才。在中国戏曲学院等院举办昆曲演员、编剧、导演、作曲和管理人员研修班,另外,昆曲也不断和现代文化相融合,不断演变的更加现代化,力求推陈出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昆曲,来了解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戏之祖”:绝代昆曲
《昆曲六百年》
传唱六百年的百戏之祖
惊艳时光六百年
五音不全的王祖贤,隐退7年后复出却靠歌喉惊艳四座!
历时半年 倾力打造——昆剧《拜月亭记》成功试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