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叶村中已无民 雪芹沽酒去何方?


1971年4月4日,香山正白旗39号房主在西屋的西壁外墙皮内发现题壁诗文墨迹。

于是,平日里最大爱好就是读《红楼梦》屋主认为,自己居住的这个老屋可能就是曹雪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没人愿做文字造假这样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事。

        



有人考证,在白旗老屋西厢房的是雪芹友人题给他的诗句,于是一代文豪在落魄西山之后的生活足迹终于被找寻出来了。 

一些红学家也认为是为曹雪芹故居。这里正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最有力的证据是:有一位叫鄂比的和曹雪芹交往甚密,曾送曹雪芹一副对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这与墙壁上发现的那副对联几乎如出一辙。

         

          

黄叶村,源自曹雪芹好友敦诚“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页村”和敦敏“遥山千叠白云径,清馨一声黄叶村”的诗句。村内有古树幽夏、古敦秋眺、河墙烟柳、古井微波。

据说,曹家自雍正年间获罪,合家返回北京居住。又过数载,雪芹移居北京西郊正白旗黄叶村,在这里游山览胜,感怀今昔,内心无比惆怅之下写出了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北京西郊黄叶村百余年前隶属于八旗正白旗军营辖制,曹雪芹移居于此后,艰难过日,真是“举家食粥酒常赊”。然而即使是如此的艰难,雪芹却在此间行医救人,著书红楼。时至今日,西郊一带还广泛流传着雪芹当年的事迹。

文革结束后,我陪同领导去西山开会,曾顺路去了黄叶村的曹雪芹故居。印象最深的是有小桥、古树,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典型的京郊山村景像。

          据说是当时的照片,和印象中的感觉差不多

            

             墙壁上的字迹局部:“困龙也有上天时”

                



走出黄叶村向北是著名的卧佛寺,自古以来,卧佛寺、樱桃沟一带寺观林立,泉水淙淙,特别是以绚丽的秋色著称。从卧佛寺西北门出来,往西北方向走不多远,便到了樱桃沟。

樱桃沟出彩的不是樱桃,是水杉。在这条不长的山沟之中,就有许多关于红楼梦的创作源泉。甚至有人狂言没有樱桃沟,就不会有《红楼梦》。

          谷径通幽

走进樱桃沟,要经过一座叫“鹿岩精舍”的石门,石门之内就是“谷径通幽,别具天地”的樱桃沟花园。这是一处以自然取胜的风景小区,地势忽而开朗,忽而幽静。沿曲径两侧,随山就势地密布着奇花异草,更奇怪是这里居然茂林修竹,于葱绿的竹林深处,还点缀有茅舍、凉亭,环境既安谧清静,又让人感觉好像来到了江南!有人说,这里就是曹雪芹设计“潇湘馆”的原型。

         


元宝遗石

在樱桃沟里的水源头南边有一块巨石,岩石上大底小,形似元宝,故名“元宝石”。此石又叫“白鹿岩”,相传在辽代时,有仙人骑白鹿到此,并住在岩石的洞内,所以洞叫“白鹿洞”。

樱桃沟里一块名为“元宝石”的大石头,在民间传说里就是曹雪芹写《石头记》的地方,所以说“石头记‘记石头’”。

   
         


在《红楼梦》的开卷第一回,提到一僧一道席地坐青埂峰下,见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元宝石形如元宝,可又无实际用处,这不就是那僧托于手上的石头。宝玉又名“神瑛侍者”。也就是说,大元宝石就是贾宝玉。而巧合的是,在元宝石旁就有一古柏生在裂石中,这不就是灵芝草和元宝石的前盟。

           木石姻缘

在元宝石南,有一块居高临下的巨大危石。令人惊奇的是,在其绝顶上竟然生长着一棵峥嵘的古柏。这棵古柏凌空挺立,傲骨藏风,姿态奇绝。树根把山石撑开了一道缝,扎到石头底下一股山泉里。人们称为“石上柏”又名“石上松”。

    

 

石上柏高达10米多,干周长达1.8米。它成树体虽不巨大,但树龄已四五百多年,可谓一棵不老柏。它成为北京的名柏之一。

看到“石上柏”,人们就想到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姻缘”

书中贾宝玉初会林黛玉时曾经调侃她的名字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樱桃沟下边的河滩里恰有一种黑石头,当地妇女常用来描眉,这石头也叫黛石,黛石就是黛玉。

曹雪芹受了这“石上松”的启发,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木石姻缘。

贾宝玉原系天上的神瑛侍者,林黛玉即三生石旁的绛珠仙草,樱桃沟水源头的元宝石终究是一块无用的石头,并非真宝玉。旁边巨石中生出的松柏,即木石相合,石者,玉也,石上松,亦即林带玉。原来我们都误解曹雪芹了,他笔下的宝玉和黛玉的原型,就在这樱桃沟的水源头处一生一世地厮守着,你不弃我,我不弃你。这稍稍能够让我这个拥林派的红迷聊以慰藉。

在香山一带,一直流传着小曲“退谷石上松,人称木石缘。巨石嶙峋宝,甘泉溢水甜。山上疯僧洞,山下白鹿岩。曹公生花笔,宝黛永世传”。这首小曲也正把曹公和《红楼梦》和樱桃沟的“三绝”水源头、元宝石、石上柏联系起来。

广泉古井

樱桃沟在明代时古刹很多,后大多圮毁。广泉寺位于沟的北山上,在明末已为废寺。虽为废寺,但多有文人墨客赋诗赞寺,明末文人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二作者之一)就写有《游广泉废寺》。曹雪芹和好友张宜泉曾游广泉废寺,这里环境优美,人迹罕至。张宜泉还写有名篇《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诗云:“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雨色,墙颓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一拳顽石

一拳顽石是在香山公园内的南边十八盘,阆风亭下的一块巨石,因形似握拳,所以得名“一拳石”。

     

 

“一拳石”为清乾隆皇帝所题,其意为“先人掌拳(权)”。

在曹雪芹遗存的两只黄松书箱,是他在结婚时,他的好友鄂比送的。一只的箱盖上画有一丛兰花和一拳顽石。并题有“题芹溪处士句”,诗云:“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

1984年,北京植物园在此建立了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

该馆是以正白旗39号老屋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一座小型乡村博物馆。

     


      

         
           


           


纪念馆设有4个院落、6个展室,展室中除介绍了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还陈列有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实物资料。原来的题壁诗重新进行了临摹复制并按原状展出。

在北京植物园内还有很多景物和曹雪芹与《红楼梦》有关,如“秋风黄叶”、“太虚幻境”、“阶柳庭花”、“碧水青山”、“薜萝门巷”、“满目蓬蒿”、“画眉黛石”等。游人见景生情,会更加怀念曹雪芹,增添了北京植物园的红楼旅游文化色彩

 

             黄叶村还在,只有曹雪芹的老屋。

         黄叶村中已无民,雪芹沽酒去何方?

          

          


在黄叶村,人们凭着自己的感觉触摸着这位伟大文学家苦寒而又蕴含激愤的脉搏,思考着红楼一梦带来的一个个问号。

     


“枉凝眉”的旋律伤感而又幽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岁月悠悠,尘烟滚滚…… 

如今的黄叶村,山青,水碧,花娇,树绿。人生如梦,梦在人生,惟有真情挚爱留下一部《红楼梦》,成为千古吟唱,警世后来人……

后记:

曹雪芹,名霑,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或芹溪处士,中国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南京织造世家。13岁时,其父曹寅因经济亏空案被抄解归京,先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几经搬迁,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归香山正白旗祖居。他在这里过着清贫生活,并遭中年丧妻,晚年夭子之痛。花费10年功夫写成《红楼梦》80回,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4)逝世。自18世纪60年代《红楼梦》问世以来,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他著书黄叶村的村址、居所,一直是红学家和红学爱好者探索的课题。

曹雪芹北京故居遗址已确认在“蒜市口十七间半”,就是现在的北京广渠门内大街240号四合院,文献档案考证及考古发掘都已证实了这一结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世界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或者说是还没有任何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在世界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说,“到目前为止,《红楼梦》在海外的译本已有30多种……在外国人看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屈原、关汉卿,而是撰写《红楼梦》的曹雪芹。”

曹家早在清初就“从龙入关”,在北京安家,至康熙二年才迁居江南,至雍正六年又搬回北京。张庆善说:“曹雪芹虽生于江南,但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北京度过,死后又葬于北京通县的张家湾,甚至可以说他是北京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红兵 | 西山游记 | 诵读:风轻云淡
《石头记》里记石头
【实拍】京城·探访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故居“八景”
夏日北京之香山脚下的曹雪芹纪念馆 (转)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