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绵阳寻宝(一)平阳府君阙
       国家在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是我们国家最为经典的国保,每一个都不容错过。四川绵阳的平阳府君阙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排名第五。平阳府君阙历经一千八百多年长时间跨度而依旧保持原样,双阙连同子母阙均俱全,是全国汉阙中,阙间距最大、阙总体最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汉阙,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宝贵遗产,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我从成都开车去广元,路途遥远,正好在绵阳歇下脚,就计划首选看位于绵阳市游仙区绵阳科技馆前的平阳府君阙。






    阙是我国古代体现封建礼制的高规格建筑,一般立在官庙和墓门之前。《诗经·郑风·子衿》有云:“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由此可知,阙至少在西周时代就已出现,《左传·定公二年》记载:“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杜预注解道:“雉门,公宫之南门。两观,阙也。”阙最初指的是宫室殿宇大门外两侧的高大建筑物,通常是两座夯土墩台,也有在夯土台基上架木立屋,登临可以远观,所以阙也称为观。阙大致可以分为城阙、宫阙、宅邸阙,祠庙阙、陵阙、墓阙等几种,平阳府君阙属于墓阙。巴蜀地区的汉阙有二十多处,其中尚有四处有学者认为是晋代建造的石阙,数量为全国之冠。四川境内主要分布在达州的渠县、绵阳的梓潼和雅安。
   早在先秦时代,阙就已是礼制等级的象征,《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家驹曰:‘设两观,乘大路,天子之礼也。’”《水经注》引《白虎通》说:“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饰门,别尊也。”到了秦汉之际,除了天子都城宫城外可以立阙之外,一些高级别的祠庙、府第、茔域之前,也能立阙,为了区别尊卑,对于门阙的营造,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大致为三个级别,天子所用的阙一对三出阙,即一座主阙与二座子阙相连构成,考古发现的秦始皇陵园西内外城之城阙、汉景帝阳陵的南陵阙,就都是这种最高级别的三出阙。天子之外,诸侯或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则可立一对二出阙,也就是由一座主阙和副阙构成的阙,其主阙和副阙又可称为母子阙,这是现存汉阙中典型式样,所见的图像资料和遗存实例也最多。 四川博物馆出土的汉画像砖上多为这样的汉阙图案。


    平阳府君阙属墓阙,由大小相近的两座阙组成,南北相距26.2米。主阙通高5.45米、宽1.66米,副阙通高5.29米,均由阙基、阙身、阙盖、阙檐、介石和阙顶六部分组成,全由条石和板石堆砌,其间无任何粘结物,严整坚固,整齐美观,别具风格。均为子母阙。
主阙,三层台基










副阙














    平阳府君阙每阙檐上有二十二个枋头,其中主阙(东南阙)东北朝向一面有六个,东南朝向一面有五个,各刻有铭文,计十一个。但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已完全消磨或消磨不清,今仅存"平"字清晰可辨、"汉"字(繁体)依稀可辨。过去有更多的字可以辨认,历代学者均有研究,清代绵州才子李调元在书中记载有"汉平杨府君叔神道"八个字。绵阳县志也予记载,但误将"杨"抄为"阳"(繁体字仅偏旁不同),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1939年在考察和测绘绵阳汉阙时依据县志记载,将此阙命名为"平阳府君阙"。故此阙命名为"杨府君阙"更为合适,但因原名称已约定俗成,故沿用至今。

铭文中的“汉”,包括了西汉东汉蜀汉,时间跨度达三四百年,学者的最新考证认为此阙是蜀汉平阳亭侯、巴西太守李福的墓阙。李福死于蜀汉延熙一年或二年(238—239年),所以平杨府阙可能是建造年代可考建造年代最晚的之阙。

阙上”汉“及”平“铭文刻字


    阙身以上部分,有高浅多种雕刻,有浅浮雕,这些雕刻由于风化严重,但大致尚可辨认。主阙阙身楣枋上镌刻有压地平纹浅浮雕墓主生前车马出行图,图首为双旗引导,后有二列纵队的带剑步卒八人随马疾行,接有轺车六乘,皆双辕驾一,每乘车后跟有步卒一人,步卒后有车骑随行。汉代文武官吏出行,都会配有仪仗队随行,仪仗队规模据官吏的级别和权力而定,车马出行图之所以刻在石阙上,一是墓葬主人生前的如实写照,另一种则是假想种灵魂出行的艺术描绘。


    转角栌斗位置上,各刻一高浮雕角神,角神袒胸露腹,另有母子猕猴拥抱、蟾蜍、展翅欲飞朱雀等图案。斗拱壁上有各种中浮雕,北阙为追猪图,南阙为舞乐图,其中抚琴听琴、羽人戏马、双人对舞形象清晰可辨。北阙东面介石中部刻一双髻女子半启柴扉、双手扶门向外眺望高浮雕;西面介石中刻一躬背仰首猛虎,形象栩栩如生。介石转角处镌刻有蛟龙、奔狮、束发力士与双狮搏斗高浮雕。西面介石中部,镌刻一狰狞饕餮图像。介石转角处,西北角镌刻一背生双翅的天马和戏马羽人,东南角为双虎,东北角为双龙。这些题材用以是突出仙境或描绘升仙过程,这跟汉代升仙思想密切相关。副阙形状、雕饰皆同主阙,惟雕饰风化严重。




























      除了这些原来的雕刻外,平杨府君阙阙身上尚有多龛刻于南朝萧梁时代的佛教造像。梁大通三年(529年),佛教徒在阙身上凿掉部分蜀汉初刻浮雕,镌佛教造像三十三龛,龛顶为穹形顶。这些龛大多是二三十厘米的小龛,其中最大一龛高35厘米、宽33厘米。北阙阙身西面第三层条石上镌刻一观音立像,人物身材修长,褒衣博带,龛两侧线刻礼佛图,侍者华盖和幡幢随从,龛左刻有"大通三年七月"题记,是极为罕见的有明确纪年的南朝铭刻;南面第三层条石上一龛内佛坛两侧刻两狮,坛上刻一佛四菩萨,后立比丘十人,佛作说法状,佛龛两侧刻诸天大众,分三层面佛而坐,龛下为礼佛图;东面三层条石上三龛龛内各立造像一躯,服飘泊之衣,像首已毁损。这本是一种文物破坏行为,然而这些刻像却也成了珍贵的文物,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雕塑造像,多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绝少,平杨府君阙上的有的造像还配有文字题记,此外阙上还有更为稀少的南朝道教造像。







这两张是网友照的,粘贴于此





平杨府君阙上礼佛图拓片


     平阳府君阙构思新颖,雕刻精美,刀技纯熟,刀法刚劲,图像生动、有趣,有许多富有生机的云气仙灵、珍禽怪兽等复杂的造像刻于阙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1914年,法国人色伽兰(VictorSegalen)曾到绵阳对平阳府君阙进行考察,其所著《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中对平阳府君阙作出高度评价,认为此阙是复杂石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还说阙上的梁大通三年佛教石刻造像是四川惟一独存的梁代佛教造像,是研究佛教宝贵的实物资料。
平杨府君阙上世纪四十年代旧影

平杨府君阙上世纪八十年代旧影


汉阙小广场边墙上,汉代军马出行图,图案内容参照绵阳三台县姬家梁东汉砖室墓出土车马出行条形画像砖,共四幅。











科技馆后一片杏花林








【博文中绝大部分文字和部分图片来自百度和“历史讲坛游学”微信公众号上2018-12-14文章“巴蜀汉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蜀地寻阙”之三:绵阳5阙 乐山杨公阙
观平阳府君阙
长歌汉阙:绵阳平阳府君阙
川北佛踪(1)
详情
金牛道仿古之:绵阳平阳府君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