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津老君山的来历

      

       首发《成都房地产·巅峰》2011年7月刊《人文地理》

 

“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诗圣杜甫的这句诗,在我探访河流来到新津时,时时在脑海浮现。新津,因西河、南河、岷江主流金马河都在此汇聚,老君山前、五津镇上五河汇流的风景,给到过这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深刻到无以表达,只能感叹古人寥寥几字,便已经概括无遗。

没去老君山之前,就有朋友向我推荐,那是个“静心”的好地方,恰好在老君山上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尽有余闲供览胜,每泛风月共淡心。便对此山有了一种向往。人世的烦躁与不安,当然不是一两次与山水结缘,就可消散的。但人生不同境界的阶梯,有时真是如登山一样,一级级攀援而上的:先是第一层次——观景品味;再是第二层次——寡欲静心;最后才能最高层次——坐而论道。

我们升斗小民,论道这种境界,可遇不可求,亦不可强求。能做到静心,已足矣。

 




山形藏“玄妙”

老君山不高。却生就了一副“君临天下”的气度,这就难得了。

老君山不大。主峰和道观均面水背山,天生一种“神秘感”,这也难得了。

老君山不凡。作为相对于青城山“阴山”的“阳山”,步步藏着隐喻,这就更难得了。

在南河对岸看老君山,一层层道观隐在郁郁葱葱的翠绿色和迷迷茫茫的雾霭之中,坐东向西时隐时现。不到山门跟前,你一点也看不到山上蔚为大观的气象。

我是从侧面老路上山的。近年来,老君山的水泥石阶路已经从山门修到了山顶,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一般都会选择从天慈宫中轴线的石梯路,在对古人的仰视中,“膜拜式”的登山。但我却选择了从三皇殿直到灵祖殿前,需要绕行多走山路,上山的另一条石板路,直接来到主殿前。我一直觉得,虽然是“殊途同归”,但选择与别人不同的路径,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甚至是某种惊喜。

现代著名历史学 家顾颉刚先生,1940年曾到过新津,在他的《新津游记》中,有一段不长的话描述新津地形,让人很是感叹老君山得天独厚的位置:“新津县城关比双流小,可是就它的形势说,岷江、西河、南河前后环绕,天社(老君山)、修觉(修觉山)诸峰峙于前,鹤鸣(鹤鸣山)接于右,牧马(牧马山)环卫于左,很富有‘襟山带川’的雄壮之观。”

 “襟山带川”,一语道破老君山在诸峰中统领众山的分量,一语道破新津县城五津汇流“山水相依”的奥秘。老君山主峰属邛崃山脉的长秋山麓北端,并分脉蜿延环抱,雄伟矗立于岷江水系之间,山势挺拔峻秀。老君山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按山门朝西来说)。五山合而为一形如莲花有人给了“万壑群山环居拱卫,六通四辟大化周流”的至高评价。

再说老君山的隐喻:

老君山的第一重殿宇是灵祖楼,灵祖楼后有64 级石梯,象征六十四卦,登完即达第二重大殿混元殿。混元殿后有陡峭的36 级石梯,各梯有尺余,手足并用方可登上,得名“三十六洞天上天梯”。三十六梯之上是老君山之颠的老君庙主殿三清殿。殿前有八卦亭,亭后即是三清殿:居住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

 




浅丘集“三祖”

传说这个东西,其奇妙之处正在于“诚则信”进而“信则灵”。而一旦一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传说,你就得“警惕”了,这个地方有这样传奇和不凡吗?

老君山却并未浪得虚名。

这是一个特殊的宗教场所,每一个和他有关的名字,都可以产生“振聋发聩如雷贯耳”的效果:轩辕黄帝修炼之处、老子归隐之地、张道陵立治之所。道教徒将黄帝、老子、张道陵称为“始祖”、“道祖”、“教祖”,故老君山有“三祖圣地”美称。

轩黄台之于轩辕黄帝

我们常将自己称为“炎黄子孙”,轩辕黄帝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人文初祖。黄帝的 “先治世—而后修道—终至登仙”的传奇经历,也成为历代帝王膜拜的榜样。道教在形成初期,人们将其前身称为黄老道,视黄帝与老子同为道教的祖师。很多传说就在人们仰慕中口口相传。

据传传说黄帝修道时常取食老君山盛产的一种仙草,有助修炼,称其为神草、芝草,后老君夜观天象,又将其名为稠粳草,这是老君山曾名“稠粳山”的由来。轩辕黄帝在老君山后轩黄台修炼功成,于鼎湖白日乘龙飞升,后人在此山修庙设坛祭祀黄帝,所以老君山曾称“天社山”。

不过,轩黄台现在是一个工地。从道观里张贴的资料看,此处正在筹建“道家养生园”。

老君庙之于老子

河南灵宝县,黄河边上有座函谷关。因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在此著述五千言的《道德经》,而被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视为朝圣祭祖的圣地,老子也被尊为“道祖”。函谷关关楼前现塑有一座高28米,重60吨,紫铜锻造贴金的老子圣像,遥对黄河的风陵渡,看时光飞逝,日月来往。

很多年来,对老子著述《道德经》后出函谷关的行踪,学界多有猜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也有学者在考证后认为“老子出函谷关、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去世)”。

老子真是“莫知其所终”?成都青羊宫、新津老君山、老君洞和文献中的点滴信息,却用证据链一样的严密逻辑,指定了老君山和老子的关系。

相传太上道祖于蜀之青羊肆(今青羊宫)度尹喜(函谷关总兵、拜老子为师、据传为录下《道德经》之人)后隐归天社山,所骑青牛化为青山,即老君山前卧牛山。《道藏辑要》中《老子历世演化图》第69化说:“唐开元十七年(730年)四月,太上老君在此山演化(此处当应理解为推广教化)。”故后世又称此山为“老君山”。

现在老君山的老君庙旁还留有老君洞,老君洞内有一幅楹联:“牛驭出涵关,百二河山无隐处;蚕丛来蜀道,五千文字有传人”;山门处的另一幅楹联:“蜀乡存古迹休问那函谷青牛四时风光为此好;宝鼎藴祥光多参些金书玉箓千年道德今系孤”。应该可以佐证这个传说。

治之于张道陵

东汉末年,被尊为“教祖”的祖天师张道陵于大邑鹤鸣山创立道教。张道陵为了巩固道教地盘,把已经控制的教区划分为二十四个传教点,以鹤鸣山为中心传教点,依次向四面八方扩延。历史上称为“二十四治”。其中,张道陵还遥置了“北斗治”,以纪念他当年在北邙山隐居修道成功。老君山即为中品八治中的第四治——“稠粳治”。

这里顺便说说道教的规则:天师为全教区最高领导;初入道的称为鬼卒;能为道徒和病人作祈祷仪式的称为鬼吏和奸令;信仰确立并能讲授《道德经》的称为祭酒。祭酒负责主持一治教区的各项教务工作,对天师负责。每年三会日(又叫三元,上会正月初七;中会七月七日;下会十月十五日),教民齐集治所,听侯祭酒训导检查。道教同时规定教众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腊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准祭其它的神,更不准胡乱行祭。另外,规定教民内要慈孝,外要敬让,不准兴讼好斗,不准欺诈世人……

“诚”与“信”,几千年前,在老君山就被一群有信仰的平民奉为圭臬,成为生命的寄托,天然的融进血液中。

 









葱郁可“静心”

众多宫观,给了长期乱世中的人们精神上的慰藉,老君山的自然环境,便成为现代人抚平心中块垒,祛欲静心的好去处。

不高的山形,蜿蜒的山路,不需要积攒攀登的勇气和体力,已然有了平民都可享有的一种亲近;茂密的植被,隐藏的仙草,啾啾的鸟语,葱郁的古树,又平添了几分访古寻幽的雅致和意境。

老君山的植物很有特点。

先说神秘的稠粳草(也有说是稠粳稻的)。

老君山因稠粳而得名“稠粳山”。距今4500多年前,修道的黄帝就已经发现了这种草药“养生驻颜、祛病健体”的功效。奇诡的是,这种草“神龙见首不见尾”,只生长于新津老君山,数量极为有限,比灵芝还珍贵。为保护这一珍稀植物,老君山道观对稠粳草的生长区域、外形特征、采摘时间等多年来秘而不宣,即使在“道教文化节”上亮相的稠粳茶,也被磨成了颗粒,完全难以辨别其颜色和形态。

  想起被其他国家抢注了的“魔芋”、“端午节”等属于中国的物种和文化,我很敬佩老君山的道士,至少,在物种保护上,他们是尽责的。

再说沉静的明清古柏。

据统计,老君山上共有登记的古松柏树233株,这些古柏都是明清时代所植,最早的距今有500年的树龄了。这些松柏,大的需数人合抱而围,曲干虬枝,高可参天,似绿云如浓荫笼罩住山顶的老君庙,春夏秋冬均是葱郁一色。清代新津“十二景”中,属于老君山的就是“稠粳出云”一景:老君山的烟云。天晴时,山上古柏森森,下雨时雾霭蒙蒙。道光版《新津县志》记载:“稠粳山……每出烟云,甘霖必降,望雨者咸占之。”

2009年,一些市民发现,由于连年在老君山周边进行土地开发,一些古树被砍伐,道观附近古松柏的树叶开始发黄。老君山四周的湖水也因发展养殖业,水体被污染,影响了老君山的自然生长环境。

古柏求救!新津县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老君山古柏衰退复壮健康生长综合治理方案”并向社会招标,将老君山古柏群划分为15个作业区,采用生境改善、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补植林木等技术,对135株现有古柏进行抢救性的综合治理。

真不敢想象,失去了古柏、光秃秃的老君山,还能助人静心吗?

 

不用否认,其实人人都有脱离凡尘的渴望,登临,便成了这种渴望实现的方式。成都的望江楼崇丽阁,有一幅叶夔生撰写的对联,用在老君山登临上,只需修改几字便恰如其分:“纵目上层楼(山岭),看云树万家,桑麻千里;骋怀临胜地,正清江南汇,雪岭西来”。

 



山地档案

老君山位于成都新津县五津镇南三公里处。又名天社山、稠粳山。

老君山主峰海拔617米,属邛崃山脉的长秋山麓北端,矗立于岷江水系之间,岷江一级支流南河从山后绕至山前与岷江主流汇合。按山门朝西看,老君山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五山合而为一,形如巍巍巨人。

老君山相传山上生有仙草,名稠粳,食之可以长生,山势孤峰高耸,云缠雾绕,时隐时现,遥望如画,故有“稠粳出云”之称,为新津十二胜景之一。山上道教建筑成群,老子庙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明崇祯十七年(1644)整个建筑毁于火灾,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侯杨公议修,后经嘉庆、道光年间的不断修葺,渐成川西著名道观。民国十二年(1923)复遭火灾,仅存山门和混元殿,不久重建八卦亭、三清殿、灵祖殿、三元殿、观音殿等。19857月间重新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属四川省道教活动场所。老君山森森古柏参天蔽日,环境清雅,风景宜人,既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又是川西游览胜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中道教名山:新津老君山
道教老子隐居地 老君山
论道:老子出关,为什么选择去了成都?留下哪些踪迹?
中国这么多老君山,哪一座最“仙”?
游道教圣地老君山
神话后的广成子与老子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